當前位置:秀麗範 >

醫療 >醫療常識 >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而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那麼,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呢?事實上,清明節是根據農曆來確定日期的,通常在陽曆4月5日前後。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3月15日,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消息,現將2023年清明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放假,共1天。請廣大市民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文明有序祭掃,錯峯綠色出行。

今年勞動節,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如果你在5月4日到5月6日請假3天,加上5月7日週日,就可以形成9天的假期。

今年下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週,但節後需要連上7天班。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清明節不是按照農曆曆法看的。

從曆法上來講清明節是按照公曆計算,所以,每年清明節的農曆日期都是不一樣的,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號要依據當年的年份計算,每一年都是不同的日期。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第2張

清明節吃什麼美食

1、青糰子

青團是清明時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綠,糯韌綿軟,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因爲寒食節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們提前會準備很多糕點用來充飢。而青團是採用青艾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爲餡而成,可以保存3~5天,這樣就滿足了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團一直髮展到現在,作爲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更多的是帶給人們嚐鮮的體驗。

新鮮艾草去掉梗留下嫩葉,水中加了幾克小蘇打,沸水後加入艾葉,煮2分鐘;煮好的艾葉放進破壁機裏打成泥;糯米粉加糖一起放入艾葉泥中,揉搓到光滑,不粘手的麪糰;分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取一份麪糰壓扁,包好餡料揉成圓形,水燒開後,放入鍋中大火蒸15分鐘即可。

2、饊子(sǎn)

清明節要吃饊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炸饊子是一種油炸類的麪食,以米麪爲主料搓成細條,通過油炸而成。形狀各異,或爲麻花,或柵狀,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起於寒食節禁火,那個時候很多地方就會準備撒子,以便在禁火的時候有東西吃,撒子的成本比較低,而且易保存,口感酥酥脆脆的,很受老百姓的喜愛,所以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醒好的麪糰再揉一下,擀成面片後,切成條狀;將麪條輕輕搓成筷子那麼粗就可以了,將麪條一圈一圈盤旋在油碗裏;醒發好的面放在手上盤成條,儘量多盤幾圈20圈左右。用筷子繃着麪條下鍋炸。再快炸硬定型的時候扭動筷子,給麪條扭出個漂亮的花來,炸至金黃就可以瀝油起鍋了。

3、雞蛋

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家裏老一輩子的人都會準備一些雞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節吃雞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夠身體健康,家裏的人都不會生病。清明吃雞蛋,稱爲吃“節蛋”, 節蛋分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煮熟的雞蛋,善於保存,簡單搭配,便可以充飢度日,是人們度過寒食節的首選!

將茶葉,八角,桂皮,香葉裝入一個紗布袋子中。準備一口小奶鍋,倒入水,老抽,生抽,鹽和茶葉袋,大火煮開保持2-3分鐘即可關火。煮雞蛋,在鍋中放入雞蛋和水,中火加熱,水開後煮6分鐘即可。將煮熟的雞蛋殼敲碎,將雞蛋放入茶葉滷汁中醃製,隔夜最好。

4、子推饃

陝北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面花,也叫蒸大饃。用酵糟發麪,面花是麪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等小動物,筆墨紙硯等物品,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5、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薄餅菜”至少需要十幾種食材製成,而且大都是當季蔬菜。吃薄餅還講究“現包現吃”。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着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爲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6、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特色小吃,以“鼠麴草”和米漿爲原料,舂打成餈,餡心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菜餡,通常是由臘肉、春筍、香菇等混炒組成;另一種是甜餡,主要原料是紅米豆、紅糖。在清明節前,農村家家戶戶動手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嚐,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清明節放假一天不調休 清明節放假是農曆還是陽曆 第3張

清明節可以出去玩嗎

清明節是可以出去旅遊的。

其實清明節不僅僅只能去掃墓,還有許多豐富有趣的習俗。

1、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

2、插柳。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唐人認爲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後,人們踏青歸來,往往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

3、遊樂。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iliao/changshi/l5r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