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美容 >護膚 >

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新生兒的聽覺是與生俱來的,聽覺也有自己的發育過程,新手爸媽關於寶寶的聽力和耳朵你瞭解多少,如何預防耳聾?寶寶出現耳疾又該怎麼辦?

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新生兒聽覺

新生兒的聽覺和其他感覺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寶寶5~6個月就有聽的能力。在新生兒剛出生的頭1~2天,就有聽的定向力。比如在塑料小盒內裝少量玉米粒,搖動時發出柔和的咯咯聲,用這種小盒在新生兒耳旁距5~6釐米搖動時,新生兒的頭會轉向聲源並用眼睛尋找聲源。

新生兒非常喜歡聽人談話。在新生兒睡覺醒來時,當媽媽以特有的語氣,溫柔而緩慢地和新生兒說話時,新生兒會用眼睛望着媽媽,好像能聽懂媽媽的話似的,顯得很安詳,有一種滿足、安全的感覺。

嬰幼兒聽覺的發育過程

2~3個月的嬰兒在活動中聽到聲音時,常會突然停止活動、睜大眼睛、閉嘴,然後出現定向反應,慢慢將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這時嬰兒能傾聽音樂的聲音,並且對輕快、柔和的旋律表示出愉快的情緒,而對噪音表示不快,或用哭表示拒絕。

4~5個月的嬰兒對聲音的定向能力有較大提高,不但頭轉向聲音,眼睛也會朝聲音的方向看。

5~6個月時,若聲響在一側耳朵的下方,頭先轉向聲響一側,然後再低頭朝下。若聲音在一側耳朵的上方,頭先轉向聲音的一側,然後再向上看。

6~7個月時,叫他的名字有反應,能區別熟人與生人的聲音,聽到媽媽的聲音就笑,主動發音;而聽到陌生人的聲音就很緊張,甚至哭起來。

9~12個月時,能將頭直接轉向聲音的來源方向。能聽懂幾個字,包括對家庭成員的稱呼,逐漸可以根據聲音來調節、控制自己的行動。1歲時,在判斷聲音來源方向,能達到大孩子或成人的水平。

0~1歲是嬰兒利用聽覺來促進認知發育的最重要時期,家長應不失時機地多跟孩子說話,給孩子聽各種各樣柔和的聲音,如音樂、自然界的聲音來刺激他的聽覺器官,爲以後語言的發展打下基礎。

及時發現嬰幼兒聽覺異常

新手爸媽已經瞭解了正常的嬰幼兒的聽覺和對聲音的反應。如遇到新生兒嬰兒過分安靜,睡覺時聽到大聲,沒有驚跳反應或對大人的逗引聲音毫無反應,而只是用眼注視大人的面部表情和舉止動作,那就說明小兒的聽力可能有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愛心提醒:有難產、早產史,出生體重低於1.5千克,妊娠期感染風疹病毒、弓形體病,新生兒嚴重缺氧和嬰幼兒患嚴重感染如腦炎、腦膜炎以及家族耳聾史者,當重視寶寶的聽力監測。一般生後均要接受聽力篩查,有問題的到耳鼻喉科做聽覺誘發電位檢查。如發現聽覺障礙,做到及時發現,儘早處理。

如何預防耳聾?

先天性聽覺障礙和胎內發育有關,有些聽力下降是生後造成的。後者更應引起重視,因爲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後天性耳聾中,藥物中毒所致者佔首位,其次是高熱及各種腦病後遺症。反覆發生的化膿性中耳炎,也是造成孩子聽力障礙的原因。

引起耳聾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常見的有鏈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1.醫生的責任。醫生沒有很好地掌握應用抗生素的適應證,沒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用量。

2.家長的問題。有些家長迷信抗生素,迷信打針,只要孩子有發熱,就要求醫生用抗生素,認爲打針比吃藥來得快。有的醫生在家長的要求下,又怕貽誤病情,也就滿足了家長的要求。

3.孩子的問題。有的患兒由於先天基因問題,對某些抗生素致聾極其敏感。

腦部感染後遺症也是造成耳聾的重要原因。常見者有各種腦膜炎和腦炎。這些病如能及早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可以避免的。這裏就要求家長能瞭解腦炎和腦膜炎的一些表現:孩子會有發熱(高低程度不定)、煩躁、哭鬧、精神萎靡、易吐、頸部有些發硬。如有這些現象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及時獲得治療。

嬰幼兒常見的耳疾和處理

耵聹栓塞如何處理?

在正常人外耳道的皮下組織內有一種特殊的腺體,叫耵聹腺。它是汗腺的變異,所分泌的耵聹,俗稱“耳屎”。正常外耳道內均有一薄層乾性耵聹片附着,呈淺黃色,隨着人們咀嚼食物或說話時下頜關節的活動,有些小碎片可以脫落排出。耵聹在外耳道內起着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的一些塵土、飛蟲等異物的作用。

原因有的小兒耵聹腺分泌旺盛或外耳道皮膚有慢性炎症時,耵聹就會增多,與外界塵土相互聚集,結成較大的團塊,可形成耵聹栓塞,堵在外耳道中。此時,一旦耳朵再灌進水,耵聹塊會被泡軟變大,引起外耳道甚至鼓膜的炎症。

症狀小兒會感到耳朵明顯的疼痛,並影響聽力,嚴重者還可有發熱等全身感染的表現。

處理髮現上述情況時,家長切不可自行用髮卡、耳勺等不潔物挖取。因爲硬的耳屎很難取出,再加上家長不熟悉外耳道的構造,很容易傷及外耳道皮膚或鼓膜。應及時找耳鼻喉科醫生取出。

外耳道異物

幼兒無意中將小物體塞入外耳道內,如小玩具、小珠、石頭、豆類、紙團等。較大異物可堵塞耳道影響聽力,有創面可引起疼痛。豆類遇水膨脹,出現壓迫疼痛。偶有小蟲、蚊、蠅、小甲蟲進入耳道,爬動時引起不適。確診後,根據具體情況設法取出。如家長沒有把握,請耳鼻喉科醫生處理。

外耳道溼疹

原因外耳道溼疹是皮膚的一種過敏性疾病,有外耳道溼疹的小兒多數都有面部溼疹。也有因奶液或洗澡水流進耳朵,未及時清洗,久之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外耳道皮膚溼疹或糜爛。

症狀在外耳道溼疹的急性期,孩子會感覺外耳道灼熱、刺癢,繼之發生疼痛,煩躁不安,用手抓耳。如有繼發感染可發熱。檢查外耳道可見局部紅腫、糜爛,有黃色液體滲出,可結痂。此後逐漸轉爲慢性,表現爲外耳道皮膚增厚、脫屑。

處理保持耳道皮膚清潔乾燥,局部塗嬰兒潤膚用品;把小兒指甲剪短,防止用手抓破。如能找到過敏源,加以根除會更好。

化膿性中耳炎

原因化膿性中耳炎,是嬰幼兒多見的耳病。它是由於化膿病菌侵入中耳引起。嬰幼兒容易患中耳炎是因爲嬰幼兒耳朵解剖上還未發育完善,細菌容易進入中耳,且嬰幼兒抵抗力低,易患各種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氣管炎等及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行性感冒等,這時炎性分泌物可直接由咽鼓管進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如果嬰兒平躺着餵奶,也很容易反胃漾奶或嗆奶,奶汁沿咽鼓管流入中耳腔而發生中耳炎。以上是最常見的病因。中耳炎還可由於用尖硬東西挖耳朵損傷鼓膜,細菌經鼓膜侵入中耳或在全身感染時細菌由血液循環到達中耳引起。

症狀小兒患化膿性中耳炎,一般都有輕重不等的發熱,大些孩子會訴說患耳疼痛,尤其在夜間睡眠時疼痛加劇,有時用手搓揉患耳。小嬰兒不會講話,常常在吃奶時啼哭,拒絕吃奶,睡眠中常被痛醒而煩躁哭鬧不安,部分患兒還有嘔吐、腹瀉,重症者甚至可以抽風。如果積膿穿破鼓膜,則可看見從耳朵流出膿液,這時疼痛減輕,熱度常隨之下降,孩子也就安靜下來了。

處理小兒得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化膿性中耳炎治癒後,穿孔的鼓膜大多能癒合。如不及時不徹底治療可轉成慢性中耳炎,常常影響小兒聽力,少數還可合併化膿性腦膜炎等。

家長要防患於未然。平時要注意嬰幼兒體格鍛鍊、按計劃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小兒抵抗力;切忌用尖硬物品挖耳朵。患呼吸道感染更應及時治療。不要平臥餵奶,奶後把孩子抱起放在肩上,拍背使胃裏空氣排出。

標籤: 護理 寶寶 耳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meirong/hufu/rq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