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

柴榮不死趙匡胤不敢造反。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1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以及皇帝都是時勢造就出來的,比如郭威、柴榮,比如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篡位建立北宋,本質原因就是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的,要是拋開時勢,也許趙匡胤就很難篡位了。

很多人都比較好奇,就算時勢造英雄,當時柴榮也應該對趙匡胤有所防範,應該留下一些心腹忠臣來防止趙匡胤造反啊,爲何柴榮沒有這樣做呢?難道說柴榮對趙匡胤造反一事根本不在乎?

郭榮面對的特殊時勢

柴榮原本是郭威皇后的侄子,因爲這層特殊的親戚關係,所以柴榮在年幼之際就和郭威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後來更是成爲郭威的心腹愛將,再加上柴榮能力很強,不管是軍事能力還是政治眼光,都十分可圈可點,所以郭威對柴榮纔會另眼相看。

由於郭威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所以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郭威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當時郭威有三個可以繼位的人選,第一個是女婿張永德,按照親緣關係來看,此人和郭威最親;

第二個是外甥李重進,按照親緣關係而言,此人也比柴榮要親一些;第三個毫無疑問就是柴榮了,他是三人當中和郭威親緣關係最遠之人。

一開始郭威確實比較猶豫,可是後來綜合考慮到柴榮的身份以及能力,再加上郭威對柴皇后也比較懷念,所以最後就將柴榮過繼給自己當養子,並且一步步培養他當自己的繼承人。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柴榮過繼給郭威之後,就改名爲郭榮了,這個名字一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改變過,要說他恢復原姓。

那已經是兒子郭宗訓被廢除皇位之後的事情了,趙匡胤擔心後周皇室對自己皇位有影響,才讓郭宗訓恢復原姓柴,在此之前,他們都應該姓郭。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
  

郭榮的養子身份和義子是有很大區別的,養子是在宗法以及繼承製度方面都符合程序的繼承人,而義子則是沒有任何繼承權的,這一點需要搞清楚,郭榮成爲郭威的養子,所以纔有繼承郭威皇位的權利,在郭威的不斷培養下,郭榮才最終順利接過郭威的權力交接棒。

在郭榮繼承皇位的`道路上,最大的對手就是張永德以及李重進。

雖然兩人在郭威的威懾下不得不向郭榮低頭,可是他們在內心始終還是有其餘想法的,這一點換成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明白,郭榮自己心中就更加清楚,並且對兩人比較忌憚。

郭榮登基後,一開始還是比較重用張永德以及李重進的,分別讓張永德和李重進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與侍衛親軍首領,這兩個職位在當時都是十分重要的。畢竟當時郭榮纔剛成爲皇帝,步伐不能太大,要不然容易閃到腰。

郭榮給自己留心腹大臣

張永德和李重進兩人,是曾經和郭榮爭奪皇位的有力競爭對手,所以郭榮成爲皇帝后,自然不可能信任他們了。

這一點是人性使然,我想大多數人都想得明白,既然郭榮已經不能再信任兩人,就必須培養屬於自己的心腹,可是直接培養心腹,或者直接排擠張永德和李重進,勢必會引起朝中大臣不滿,因此郭榮需要一個機會。

很快郭榮就等到了這個機會,當時契丹以及北漢政權想要趁着郭榮登基不久根基不穩的大好時機,對後周發起攻擊,於是一場後周歷史上最爲著名的高平之戰爆發了。

在這場戰役中,後周共計有七十多位大將紛紛投降了敵人,郭榮悲傷不已,幸虧有張永德、趙匡胤以及石守信等人陪着自己苦戰下去,並且最終取得戰爭勝利。

有了高平之戰的特殊經歷,郭榮自己看出了哪些人值得信任,哪些人不值得信任,所以在高平之戰勝利後,郭榮就開始藉機培養自己的心腹忠臣了,在郭榮培養的諸多心腹中,趙匡胤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大。

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禁軍將領的趙匡胤,在高平之戰後,硬是被郭榮提拔爲殿前都指揮使,而張永德則被提拔爲殿前都點檢。

後周時期的軍隊組成中,殿前都點檢,就相當於是軍隊中實權最大的武將官職了,而殿前都指揮使,屬於殿前都點檢之下最爲重要的三個官職之一,按理來說,殿前都指揮使的地位僅次於殿前都點檢。

之所以當時郭榮還沒有把張永德等人排擠出最高實權機構,是因爲在高平之戰中,張永德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郭榮沒有理由對其降職,與張永德有所不同的是李重進,在高平之戰後沒有多久,李重進就被安排到地方任職,成爲了一個官職上升,實權卻不斷縮小的人,這一點對李重進的打擊還是很大的。

繼續說郭榮是如何排擠張永德的,當民間傳言“禁軍點檢當皇帝”之後,郭榮就十分不滿,於是藉機將張永德降職,在張永德降職的同時,趙匡胤就被提拔爲殿前都點檢,成爲軍隊中名副其實的一號人物。

在趙匡胤被提拔的同時,禁軍中還有石守信以及李繼勳等人也得到提拔,不過這些人都是趙匡胤的手下,對趙匡胤的忠誠度高於對郭榮的忠誠度,所以我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 第2張
  

從郭榮的安排中,其實我們已經可以明白一點,郭榮絕對是擔心自己皇位被搶,更加擔心死後兒子坐不穩皇位的,他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爲了穩固皇位而已。

當時郭榮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張永德以及李重進,經過郭榮的一步步操作後,兩個最大的對手已經被明升暗降,失去和自己競爭的籌碼了。

從時局來看,郭榮已經完全坐穩了皇位,雖然趙匡胤成爲郭榮新的威脅對象,但是畢竟趙匡胤纔剛剛被自己扶持上去,想要在郭榮活着的時候對皇位產生動搖,那還是不太可能的。

郭榮只需要先借助趙匡胤之手排擠張永德等人,等到目的達成之後,再逐漸削弱趙匡胤等人的權力,自己依舊可以穩坐釣魚臺,可以說郭榮的政治手段,還是相當高明的,至少有郭威當年的風範。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郭榮才實現了自己皇權集中的第一步,就英年早逝了,郭榮的英年早逝,直接促使他對趙匡胤的職位安排,成了後期對後周皇位最大的威脅,不過就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郭榮也不可能想到自己會英年早逝,這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趙匡胤黃袍加身

郭榮去世之前,趙匡胤就已經在郭榮的一手提拔下,成爲軍隊中的一號人物了,現在郭榮突然英年早逝,兒子郭宗訓還年幼,結局其實已經不需要多想。

我們都是明白的,不管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的是趙匡胤還是張永德,在郭榮去世之後,必然都會上演黃袍加身的戲碼,這是時勢造就的,不隨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

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要是當時沒有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後周以及整個後周統治下來的地盤,都可能因爲皇帝年幼根基不穩的原因,造成更大的混亂,但凡是有志之士或者看得懂大局之人,都會支持趙匡胤篡位的。

本身就已經掌握了後周軍隊,再加上特殊的歷史背景,導致趙匡胤篡位成本以及風險很小,所以趙匡胤自然會順應時勢黃袍加身了,後來的事實證明趙匡胤的選擇沒有錯。

在他黃袍加身後,就連張永德都選擇支持趙匡胤,朝中其餘大臣,更是紛紛選擇高呼萬歲,一切事情都很順利,趙匡胤就這樣順利過度到了北宋時期,完成了篡位的整個過程。

在趙匡胤篡位之後,只有曾經就看不慣郭榮的李重進,選擇發兵征討趙匡胤,可惜他勢單力薄,再加上人們都明白他是因爲一己私慾才發兵針對趙匡胤的,所以支持李重進的人很少,很快李重進就兵敗自焚而死了。

結語

結合郭榮生前的安排以及趙匡胤篡位的整個過程來看,我們會發現,趙匡胤就是郭榮留下的最大心腹忠臣,在郭榮的安排中,趙匡胤就是排擠張永德等競爭對手的最好工具,要不是郭榮英年早逝,趙匡胤是絕對不敢篡位的。

可惜郭榮死了,禁軍大權又握在趙匡胤手上,有志之士都不希望國家陷入內亂

在這種時勢下,趙匡胤篡位簡直就是手到擒來,沒有任何難度,要是郭榮沒有英年早逝,或者郭宗訓已經成年,而且還是一個明君,那麼趙匡胤想要篡位,難度係數就直線上升了,甚至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都很小!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2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生致力於統一天下,是五代時期難得的明君。不過也正是由於柴榮太過於勞心費力,他在39歲時就英年早逝,留下了7歲的小兒子柴宗訓繼承皇位。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代周建宋,成就了新的王朝。

那麼,柴榮作爲一代明君,難道就沒有意識到有人會篡位嗎?他爲什麼不留下一些心腹忠臣來保衛後周的江山呢?

其實,柴榮是有準備的。爲了保住後周的江山,柴榮可謂是煞費苦心。在他感覺到身體出現問題之後,他就已經開始作出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有兩個人最有可能威脅到柴榮的統治。

一是郭威的女婿,擔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掌握着禁軍,而擔任此職位的張永德不僅屢立戰功,又是郭威的女婿,確實是個威脅。因此,在柴榮看來,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應該改爲由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擔任。

於是張永德就被柴榮從這個位置上拿了下來,由趙匡胤來填補他的空缺。(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柴榮的這一波操作,實際上是坑了兒子一把。)

除了張永德之外,作爲郭威外甥的李重進也是一個危險人物。

就血脈上來說,柴榮實際上和郭威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相反郭威死後,最應該繼承皇位的,本該是作爲外甥的李重進。不過郭威深刻地明白,身在亂世中,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想要在亂世中建立起王朝,不應該靠世襲,反而應該是有能者居之。因此,爲了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郭威在臨死前,專門找了李重進進宮,讓他當着自己的面給柴榮行禮,其目的就是防止李重進造反。

柴榮不死趙匡胤敢反嗎 第3張
  

後來,後周在柴榮的帶領下,日益興旺。李重進也跟着吃香喝辣耀武揚威,他沒有造反的理由。

可要是柴榮病死了,他又會怎麼樣呢?

李重進擔任着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他能征善戰且手握重兵,一旦造反,肯定會極大地削弱後周國力,這是柴榮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柴榮努力削弱李重進的實力,慢慢將他調離了權力中心,還提拔趙匡胤與之抗衡,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除了這些可能造反的人,柴榮還安排了一些非常忠心的人輔助柴宗訓。

比如宰相範質,就是一個固執而忠心的大臣,非常適合託孤。

事實證明,柴榮的這點眼光確實也沒錯,當趙匡胤率大軍進入皇宮之後,朝堂上唯一一個沒有屈服的人,就是範質。

除了範質,侍衛親軍馬步副都指揮使韓通也是忠心耿耿的人。雖然韓通這人性情比較急躁,而且不擅於和人交際。但他卻是個認死理的人,哪怕柴榮死了,韓通也一定會全力保衛柴家人安全。

趙匡胤在兵變之前,曾將韓通的手下調到了其他地方,這讓韓通在聽說趙匡胤造反後,一時召集不了人馬,只能草率地進行抵抗,最後抵抗失敗被殺。

除了這兩人外,柴榮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託孤大臣,那就是趙匡胤。

對於趙匡胤,柴榮也曾專門在軍中安排了一些對頭打壓他,但趙匡胤爲人極擅交際,和朝中大部分將領都保持着非常好的關係,而且他當年的“義社十兄弟”,大部分都在朝中擔任着重要的職位。

這也直接導致後來柴宗訓登基之後,朝廷中的軍政大權,幾乎全落到了趙匡胤的手裏,他不稱帝纔是怪事。

柴榮雖然是明君,但在選擇繼承人方面卻沒有郭威的遠見,想要在亂世中幹出一番事業,唯有通過禪讓的形式,讓更強的人來治理國家。

趙匡胤在後來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選擇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而是培養弟弟趙光義,也是這個道理。

標籤: 柴榮 趙匡胤 不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eq3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