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七夕,原名爲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人們最熟悉的當數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乞巧的習俗了。不過七夕節的歷史已千年有餘,風俗自然不止這些,一起看看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1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

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爲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2

七夕節的來歷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爲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爲之得久。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爲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纔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祕戲”,“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第2張
  

則以爲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溼,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爲“愛情節”。許多商家和民衆稱之爲“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爲稱爲“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

在中國大陸,七夕節被商家作爲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人們對七夕的熱情比不上西洋舶來品“情人節”。

臺灣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七夕節情況堪憂,比不上日本的節日氛圍。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3

七月七磕果子

萊陽的七夕節,叫做過七月七。萊陽的孩子小時候總期盼着過這個節日,因小夥伴們之間都有各自的幾串小果子,一邊炫耀,相互品嚐。在萊陽當地,按農時來說,有句農諺是“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看穀米”,意思是到了農曆的六月六田裏的穀物開始秀穗,待到七月七顆粒已基本飽滿,豐收在望。

爲了迎接豐收,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烙面果子的習俗,其做法是用油、牛奶、雞蛋、糖等把麪粉和好,再用模子(磕子)印成各種樣式的面果子,然後在鍋中烤烙,名爲磕餅,即磕果子。

面果子的形狀大小不一,有圓的,有花、葉、桃等植物類的,有魚、雞、貓等動物類。大面果子叫“火燒”,是全家人節日的必備食品,食用後預示着迎接豐收到來。

小面果子叫“小果子”,做好後用長線將其串在一起成長串,中間夾上早熟的花紅果、海棠果及桃李棗等瓜果,尾部繫上多色花布,掛在新高梁杆上供孩子們玩耍零食,或掛在牆壁爲裝飾品,或饋贈鄰居孩子以示喜愛。

“雅秋”的傳說

另外,神話傳說天上的.織女嚮往人間,私自下嫁牛郎。生氣的王母娘娘用她的髮簪劃出一條天河將其二人分隔兩邊。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鵲搭橋相會。因此在萊陽當地有傳說,七月七這一天一般看不到喜鵲(膠東方言稱“雅秋”),因都聚集到天河搭彩橋去了。

七夕節民間有哪些風俗活動 第3張
  

“姐姐哭”的傳說

再據說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約會能白頭諧老,夜深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這一日及前幾天如逢陰雨連綿,稱其“姐姐哭”,即盼姐姐望相會的日子。因天河相隔,織女思念牛郎,以淚水洗面,故天上的雨一陣一陣的,稱其爲“姐姐哭”。

“生巧牙”乞巧

從前民間小女有“生巧牙”集體吃“乞巧飯”,舉行“請姐姐”等乞求活動,以求心靈手巧。入夜小女們各自拿着長串的預示豐收的小面果子,掛在井臺邊,圍成一圈,圈中桌子上擺放上用各種豆子生成的嫩牙,俗稱“巧牙”,請七仙女品嚐並乞求傳授手巧心靈。

大家兩人一組,相向拍手唱謠:“一拍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拍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繡花鞋;三拍巴掌三月三,姐姐教我做針線;四拍巴掌四月四,姐姐教我織花布;五拍巴掌五月五,姐姐教我種五穀;六拍巴掌六月六,姐姐教我學俊秀;七拍巴掌七月七,姐姐教我撒穀米;八拍巴掌八月八,姐姐教我紡面花;九拍巴掌九月九……”一直唱到十二月。

標籤: 七夕節 風俗 民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m3e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