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

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壽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確可以鍛鍊身體,還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1

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爲了避難消災,古代人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這一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此外,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現代重陽節仍然保留着吃重陽糕和喝菊花酒的習俗,“登高”尤其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壽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確可以鍛鍊身體,還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
  

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每到這一日,老年人們都喜歡登山秋遊,結伴賞菊,古老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傳承精神。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2

其一,插茱萸用以避難消災。民間百姓約定俗成地認爲,農曆九月初九是凶日,容易多災多難,而茱萸有辟邪吉祥之意。於是每逢重陽節前,家家戶戶都會採摘茱萸的`枝條連帶着果實,然後用布縫成香囊,隨身攜帶,用以避難消災。

重陽節又名茱萸節,插茱萸屬應景之舉。晉代周處在《風土記》中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古代人早已把山茱萸作爲祭祀、避邪之物。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 第2張
  

其二,插茱萸是思念親人的表現。在國人的傳統文化裏,重陽節插茱萸有思親之意,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裏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外還有諸如杜甫、白居易等數十位詩人皆有歌詠重陽登高插茱萸思親的詩詞。

其三,重陽節插茱萸源自民間傳說。晉時汝南人桓景曾隨費長房學道,某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今年九月九,你家將逢大難。桓景急得團團轉:該如何消災避禍?

費長房指出解決辦法:你回去讓家裏每人都備上一個彩色袋子,裏面提前裝好茱萸,然後纏繞在手臂上。九月九那日一同登高山,飲菊花酒,就沒事了。桓景一家人依言行事,九月九登高返家後,果然看見家中牲畜皆亡,幸得全家人安然無恙。

雖然只是個民間傳說,但茱萸能夠消災避禍保平安的寓意自此在民間流傳。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3

九月九重陽將至,爲何要插茱萸?俗語:“重陽插茱萸,三插三不插”啥意思?

老話說:“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易經》中說:“九爲老陽,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是陽氣最盛的日子”。

古人云:“孤陽不生,獨陰不長,萬物不遂,不通不順”。重陽爲兩陽相重,也意味着不相往來和相通。

爲了破解這一現象,古人在重陽節時以茱萸和菊花酒“消陽九之厄”,茱萸被稱作“辟邪翁”,菊花被稱作“延壽客”。

晉《風土記》中說:“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

除了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外,杜甫也在《九日寓藍田崔氏莊》一詩中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由此可知,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由來已久,且深受人們的歡迎。

那你知道,重陽節的茱萸該怎麼插嗎?老話說:“重陽插茱萸,三插三不插”又是怎麼一回是呢?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

一、插“吳”,不插“山”、“食”

茱萸在歷代的本草著作中,不止一種,有山茱萸、吳茱萸和食茱萸三種。

那到底哪種茱萸纔是重陽節的“主角”呢?

首先,第一個被排除掉的是山茱萸。因爲山茱萸的枝葉和果實並沒濃烈的香氣,而茱萸之所以被人們認爲具有“辟邪除惡”的作用,恰恰是因爲其具有濃烈的氣味。

再來看食茱萸和吳茱萸,食茱萸的莖、幹長滿尖刺,難以插在頭髮中,排除;所以,重陽節可以用來插佩的.茱萸,只能是吳茱萸,大家不要選錯了哦!

重陽節爲什麼要插茱萸和登高 第3張
  

二、插早不插晚

俗話說:“九月九,五毒休;五月五,五毒醒”。重陽插萸,就和端午節掛艾草一樣,都是越早越好的,寓意家人幸福平安。

三、插單不插雙

古人認爲:“單數爲陽,雙數爲陰”。重陽佩戴茱萸,一爲辟邪除惡;二爲驅除寒氣。故而,重陽茱萸,宜單不宜雙。

小結

詩云:“風入蒹葭秋色晚,氣冷露凝雁南歸”

因寒露臨近九月初九重陽節,於是人們借“重陽”之名,將立秋後第一個寒信命名爲“重陽信”,因此,重陽節又是一個表示氣溫變化的節日。

如今的重陽節,更是尊老、敬老、愛老的日子,是屬於老年人的節日!曾經網上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和媽媽分居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

一次幾天?我國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媽媽活到85歲,算一算,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媽媽相處多久”?得出的答案,讓無數人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不要總以爲時間還早,時光不老,有些時候,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標籤: 茱萸 重陽節 登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73gq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