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

海灣戰爭美國打伊拉克。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1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30多個國家聯手針對,而作爲伊拉克老大哥的蘇聯竟然未派一兵一卒參戰。

蘇聯作爲當時唯一能跟美國抗衡的存在,爲什麼在全員討伐伊拉克時選擇袖手旁觀呢?而蘇聯與伊拉克之間又有着怎樣的關係呢? 今天帶您一同揭曉海灣戰爭的蘇聯爲何不出手幫忙。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海灣戰爭以前,蘇聯與伊拉克的關係極爲密切,海灣地區控制着世界大部分能源,戰略地位非同尋常。

這點蘇聯何嘗不知,只是中東長時間被西方國家所掌控,蘇聯一直無法介入其中。

1958年,伊拉克建國爲蘇聯提供了這個機會,蘇聯不僅迅速與其建立了友好關係,並在之後的20餘年裏大量向伊拉克出口武器。

還提供了千餘名軍事專家和技術人員,並在伊拉克國內建立了300多個援助項目,使其國力大大提升。

有了蘇聯最先進武器,自身兵力又如此強盛,更何況還有蘇聯支持,在薩達姆看來,打下科威特十拿九穩,但這一次,薩達姆卻失算了。

自勃列日涅夫上臺後,他大量提拔親信,並逐步發展爲以他爲核心的特權階層。

此時的蘇聯,貪污、賄賂、甚至是徇私枉法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種亂象已經滲透進了蘇聯的各個階級。

生產力的落後,和整個社會的烏煙瘴氣。這對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來說實在難以想象。貪腐之風的盛行給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此時的蘇聯已經積重難返。

1985年,新上任的戈爾巴喬夫決定改變這頹廢的現狀。這大刀闊斧的改革,第一刀便砍在了經濟上。

戈爾巴喬夫一刀切的改革措施,由於缺少整體上的決策和相應的輔助辦法,引起了特權階層的強烈不滿。

同時仍然把國家的經濟重心放在重工業上。這也使得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的收入水平不增反降。

起步過晚,同時又急於求成,社會矛盾的加劇並沒有給蘇聯足夠的反應時間,政治體制的僵化,官僚的腐敗,再加上戈爾巴喬夫的錯誤決策,最終釀成了這一場大禍。

國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蘇聯自然對伊拉克問題提不起興趣,畢竟自己沒有三頭六臂,眼下還是要把自身問題解決好。

蘇聯直到解體那一刻也沒想到,這個看似很好解決的國內矛盾,卻最終將他們的蘇維埃聯盟徹底瓦解。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
  

伊拉克又做了什麼,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呢?

自作孽,不可活

在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中,蘇聯居然沒有動一兵一卒,而又是什麼原因,能讓蘇聯如此沉得住氣呢?

伊拉克此次的入侵行爲,本身就是非正義的,更何況薩達姆還打算做事做絕,意圖直接將科威特滅國,這自然會遭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和抵制。

二十世紀連續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無比強烈,而海灣戰爭本身就是爲恢復科威特主權,對於伊拉克的戰爭可謂名正言順。

伊拉克本身就不佔據道德高點,如果此時貿然出兵相助,那必然不是一支正義之師。不僅師出無名,還容易把國際輿論的矛頭指向自己。

蘇聯畢竟是一個加盟國,任何關乎國家大計的行動,都要徵得其他加盟國的同意。而這些加盟國也都不傻,如果此時援助伊拉克兒,那豈不是變相地鼓勵侵略了嗎?

美國的心裏其實也在打着算盤,美國是一個好戰國家,自美國建國至今,凡是有戰爭的地方,就有飄着的美國國旗。而美國也需要從這一場戰爭中,樹立自己在中東國家的威望。

而蘇聯與美國的關係,自二戰結束以後,逐步降至冰點。如果美國以此爲藉口轉而把槍口轉向蘇聯,那麼這對於正處動盪時期的蘇聯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蘇聯自然想到了這個問題,冷戰至今蘇聯一直把美國當眼中釘,躲還躲不及,又豈能給美國留下這種把柄?

而薩達姆的頑強程度也非常人之所及,眼看着聲討自己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既然還沒有撤軍的打算,反而推進得更快,意圖在短時間內就將科威特徹底消滅。

西歐這些國家可不想看着中東這塊富庶的土地被戰爭所毀,他們絕大多數的能源依賴進口,把中東拱手送出去無疑是掐斷了他們的命脈。

如此壓力下,蘇聯自然不可能去當這個冤大頭,況且蘇聯領導人個個看重面子,誰都不想在自己任期內攤上這麼一件窩囊事。

此時蘇聯所能做的,只有出面調和當個好好先生,但決不能在如此決策上犯下原則性錯誤,如果處在七十年代,此時正值巔峯的蘇聯即使冒着千夫所指的危險,其實也未嘗不可一試。

可此時的蘇聯,國家內部腐敗不堪,再加上從世界各地收整兵力,軍隊實在沒有精力在這麼長途跋涉。

正是這個原因,使蘇聯徹底斷了出兵伊拉克的念想,但蘇聯的軍隊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們如此疲憊,以至於連一個武裝營的部隊都拿不出呢?

軍隊疲憊,錯估形勢

1990年蘇聯剛剛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卻也因此傷了元氣。不僅軍隊需要休養生息,而且大規模地分批次撤軍也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而此時的蘇聯國內,持續地動盪不得不讓軍方抽調相當大部分的兵力用以維護治安,僅剩的兵力和軍隊的狀態,根本無法支持他們繼續長期對外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

蘇聯的影響力開始不斷收縮,這是每個國家都心知肚明的。蘇聯不願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老底都交出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1990年,戈爾巴喬夫的大規模改革,將國家的工業產值拉低了9%,農業產量下降11%,而GDP的下降更是高達驚人的13%,財政赤字高達2000億盧布

大規模的印鈔也使盧布大大貶值,民衆連維持基本生活的日用品和麪包都要已經供給不上,實在沒多餘的錢再用於軍費支出了。

更難受的是,此時的.蘇聯已經不得不靠借錢度日,高達1200億美元的外債,成了壓在這個國家身上的一塊巨石。

以至於戈爾巴喬夫訪問西班牙和法國時,還不得不向兩國簽訂了十多億美元的貸款。

戰爭總是燒錢的,而據美國統計,光是海灣戰爭的預算,就高達驚人的600億美元,這幾乎是蘇聯全年GDP的10%

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全年在軍隊上的預算,最多不超過總GDP的2%。如果蘇聯幫助伊拉克,那麼面對的便會是西方34個國家,軍費支出將會遠超600億美元

而10%這個數字對於此時的蘇聯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如果此時將大把資金用於戰爭當中,別說西方國家來找事了,自己國家內部就要率先造反了。

時間上的敏感,導致蘇聯在考慮問題時,不得不往前多想一步。此時的蘇聯內部,各政治力量明爭暗鬥,而決策大權握在葉利欽手中。

這些人一方面努力維持國內局勢,同時又想搞好和西方的關係,所以在伊拉克問題是,蘇聯一直沒有深入參與,甚至在是否制裁伊拉克的問題上投下了贊成票。

另一方面,由於伊拉克接受了大量蘇聯援助的武器,讓蘇聯對伊拉克的能力還是有所信任。認爲即使以一敵多,也能夠把局勢拖入僵持,不至於被打得頭破血流。

然而戰爭真正爆發以後,美軍作戰之靈巧,行動之迅速卻大大超出了蘇聯的預料,也震驚了全世界。

在海灣戰爭以前,人們對現代戰爭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兵團作戰模式。而海灣戰爭爆發以後,美軍將信息化的作戰模式第一次運用於戰場之上,僅用了短短42天,美軍就將伊拉克打的一敗塗地。

但蘇聯並不是什麼忙都沒有幫上,雖在軍事上無力支援,但蘇聯在外交上做着一系列的努力。一方面譴責伊拉克土匪似地掠奪,另一方面又與美方溝通,積極呼籲和平。

然而蘇聯的一番苦心並沒有起效,無論是美國還是伊拉克都寸步不讓,海灣戰爭最終爆發。

蘇聯並未就此放棄,此後的戈爾巴喬夫多次派特使前往伊拉克,勸薩達姆撤軍,而固執的薩達姆卻不爲所動,還瘋狂地將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以此表明自己奉陪到底的決心。

美國的忍耐也是有限的,他們只接受伊拉克的無條件投降。雙方就此僵持不下後,老布什最終選擇了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雖然蘇聯選擇高高掛起,儘量不參與其中,但他們爲和平所做的努力卻是有目共睹的。也希望世界和平早日遠離戰爭,給我們一個和諧安寧的家園。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2

是傻瓜還是瘋子?薩達姆當年爲何要入侵科威特,挑起海灣戰爭?

1990年,距離兩伊戰爭結束僅僅過去兩年。

兩年間,波斯灣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

爲了維持兩伊戰爭期間的開銷,薩達姆不僅將伊拉克的外匯儲備揮霍一空,更欠下了70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每年光利息就要支付35億美元。

如果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的話,我們來看看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110億美元。

也就是說,即使把當時中國的全部外匯拿出來,也只夠給薩達姆還三年利息的。

收入銳減,債務纏身,政權搖搖欲墜,薩達姆內外交困

如果是在戰前,富得流石油的伊拉克把褲腰帶勒緊也許還能還得上,但是經過兩伊戰爭,伊拉克的許多石油設施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重建這些設施需要大量資金,欠了一屁股債的薩達姆當然掏不出來。

於是薩達姆只能眼睜睜看着伊拉克的石油產量銳減,石油收入連戰前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那時的薩達姆就像一個喪心病狂的賭徒,家裏一貧如洗,外邊債臺高築。面對這樣內外交困的.絕境,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那他大概率要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但薩達姆是一國之主,他能選擇的只有戰爭。

在當時,伊拉克唯一拿得出手的東西就是軍隊了。

海灣戰爭是誰和誰打 第2張
  

債權國科威特富甲天下,薩達姆心生歹意:解決債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債主消滅

科威特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號稱“海灣明珠”。石油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外匯儲備800億美元,海外資產1000億美元,在西方重要工業中還持有多達數百億美元的股份。

同時,科威特也是伊拉克主要的債主國,伊拉克欠科威特的債務共計140億美元。

在薩達姆眼裏,科威特就像一個家裏有礦的土財主(科威特好像確實家裏有礦),之前還好說,同樣不差錢的薩達姆頂多眼紅一下。

可現如今薩達姆被逼到絕境,不得不把歪主意打到了科威特身上。

怎麼辦?打土豪分田地唄,只要幹掉科威特,不僅這100多億美元的債務一筆勾銷,科威特本國的資產也足以償還其餘債務。除了經濟上的直接收益外,伊拉克還將獲得科威特寶貴的出海口。

加上科威特的軍事實力實在弱得可憐,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欺負你欺負誰呢?

入侵科威特,薩達姆不懼多國聯軍武力干涉

於是乎,薩達姆動手了。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海陸空部隊齊出,不到一天時間就攻佔了科威特首都。

志得意滿的薩達姆高調宣佈吞併科威特,將其劃爲伊拉克的“第19個省”,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一舉動引來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從道義上講,伊拉克肆意踐踏他國主權的行爲嚴重違反了國際社會的基本準則。

從實際利益來看,如果科威特的海外資產被伊拉克掠走,那西方國家的經濟必將遭受重創。而且如果伊拉克控制了科威特,必將降低石油產量造成油價上漲,從中獲利,這一點同樣是西方國家無法忍受的。

很快,聯合國通過了第660號決議,強烈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徑,並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

已經吃到嘴裏的肉薩達姆怎麼捨得吐出來?

況且伊拉克也不是吃素的,當時伊拉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擁有5000輛坦克、8000輛裝甲運輸車、3500門大炮、500架現代化戰機和42艘軍艦。

你美國雖強,可在朝鮮和越南不也被人打了個灰頭土臉嗎?別人惹得,我薩達姆怎麼就惹不得?

只要能把戰爭拖下去並給美軍造成一些殺傷,美國人必然無法承受,從而被迫承認伊拉克取得的既得利益。

事與願違,伊拉克慘遭無情碾壓,波斯灣重歸平靜

小算盤打好,薩達姆信心滿滿地向多國聯軍迎戰了。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

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結束。

海灣戰爭歷時一個月之久,伊拉克以10萬人傷亡爲代價,造成了多國聯軍高達223人陣亡的慘痛犧牲。

波斯灣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

標籤: 海灣戰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8e2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