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數學教學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裏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不斷求異創新,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如何讓生活與數學“親密接觸”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爲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起始於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作爲一名21世紀的數學教師,要自覺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密切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幫助他們接觸實際,瞭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上,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都會哪些數學知識?”學生們有的說:“我會從1數到100。”有的說:“我會做一些加減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還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離開數學?”老師的發問引起學生們的爭議。有的學生提出:“你做電梯不按數字能上、下樓嗎?”“買東西花錢時,不用數學能行嗎?”“你上學不看錶能知道幾點嗎?”“媽媽給你買了5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幾個,你不用數學知識去算一算,怎能知道還剩幾個?”……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了起來。通過議論,從中發現到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圍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中間,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學數學就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激起了學生從小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級的孩子們養成了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來學習數學

既然數學源於生活,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聯繫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進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作爲教師要設計更多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1、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來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根據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方法。

例如,在講“前後”這一新課時,教師提問:“你們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嗎?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低年級組的跑步比賽,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時緊張又激烈的場面。”這時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的一段錄像,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後教師把畫面定格在比賽開始不久,接着向學生提出問:“你通過觀看,知道當時誰跑在最前面嗎?誰跑在最後面嗎?”從而引出今天這節課所要研究的有關問題“前後”。這樣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再比如“認識物體”,先讓學生看一段錄像(家裏的各種傢俱、擺設),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幾何物體的樣子,然後再觀察、觸摸自己桌子上擺放的各種形體的學具,這樣從視覺到觸覺,從大物到小物,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在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礎上,再引入新課。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從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將口算卡片製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裏,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爲該投的“信箱”裏。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於教學遊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又例如,在教學“分類”這一課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休息日裏,你們喜不喜歡跟父母一起逛商場選東西呢?”“下面老師請同學門看一組照片,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呢?”教師出示照片(大商場各種物品擺放的幾組照片)讓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裏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分類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環境,通過多媒體再現了商場物品分類擺放的優越性,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如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麼地方有“位置”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這些看來不算難的內容,如果不多加那麼一兩句話,學生就可能不會聯想到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數學內容,也可能當拿到一張火車票時,不會有數學應用的意識,當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車票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個國小生(7歲左右)有了這種意識,當和父母一起乘車時,就會高高興興地手拿車票幫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學生從小就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是多麼的必要。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理解生活世界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帶着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爲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爲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繫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爲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一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源於現實並用於現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歸宿。人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實際有聯繫的因素。教師要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去,從而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如學習了“分類”後,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書桌,讓整理好的學生來說一說他是按什麼進行分類整理的;學習了“生活空間”的前、後、左、右後,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座位的前、後、左、右分別是誰,學校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地方;學習了“統計”,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潔用具的數量、統計一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統計班裏學生是在那個季節出生的;在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後,有意識的帶領學生搞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拿20角錢去菜市場買菜。在這次活動中,就有許多學生出現了不會算賬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過關,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關係……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麼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

學生從活動中不僅理解、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能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在解決中又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再開動腦筋加以完善解決,從而獲得應用的技能。

總之,要讓數學與生活“親密接觸”,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繫起來,只有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促使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使運用數學知識成爲每個學生的本領。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2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爲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的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說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爲現在的孩子讀的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啓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的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國小數學教師讀書隨筆3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隨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導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一) 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爲一體,緊密地聯繫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現“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麼,現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現在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繫?教師應該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現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爲主,而是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爲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爲素材,着眼於小問題,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國小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爲主人公,貫穿於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起,暢遊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於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繫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於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遊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形成,高質、高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要包括:

1.新課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幹涸的語言環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導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可以以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這裏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現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這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通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瞭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 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麼教什麼,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三年級的《鐘錶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非常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藉此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積極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 創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麼,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可以爲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 創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 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爲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積極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可以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可以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動物園裏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教師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試着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爲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爲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知識及規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於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採擷生活數學實例,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爲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髮現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以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裏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知道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 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非常單一、靜態的,那麼,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爲素材,就可以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爲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非常親切、真實,培養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蒐集資料,瞭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蒐集搭乘出租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瞭解這些問題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爲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藉此走進了生活,又瞭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爲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藉此瞭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爲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爲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爲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爲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爲單位,製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過圖書、網絡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通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啓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 綜合發展

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希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爲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爲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8r6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