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在聊天時候的眼神,包括一些肢體動作都有可能會被看穿,很多時候自己可能會在那一瞬間做出一個動作讓人懷疑,一起來看看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1

一、Be MECE

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讀作“Me See”。起源於麥肯錫的一位資深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她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我強烈安利給大家去買)中第一次將這個概念提出,成爲後來戰略諮詢行業的重要原則之一。

相互獨立,意味着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着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子問題,並保證它們之間互不重疊和干擾。同時保證你把能夠想到的子問題全部列了出來。

實際運用中你只用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2.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二、歸納和演繹

這是兩條基本的認知事物和思考的邏輯法則。簡單通俗來說: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尋找共通點。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爲一類)。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後遞推的順序)。

工作中所有的問題,你都可以把它用演繹或者歸納的形式進行拆分。我喜歡把這個過程稱爲“解構”。歸納演繹和前面提到的MECE經常會搭配使用,在歸納演繹的過程中,堅持MECE的原則,能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將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水木然認爲:唯有那些依然具備邏輯思考能力的人,才能保持着清醒頭腦和判斷,纔可以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作出更加正確/長遠的決定。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2

01多讀複雜的書籍與文章

想要提升自己的思維深度,不僅僅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而且還要多看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書籍和文章。

因爲這種需要思考的過程,可以訓練我們不斷調動大腦去思考,從而逐漸適應需要動腦思考的習慣。於是等到下次再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想的就不是逃避問題,而是調動思考,嘗試去解決問題。

因爲終其一生,我們的大腦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試圖把需要費腦的,需要主動思考的「主動加工過程」,轉變成和吃飯睡覺這樣非常日常狀態的「自動加工過程」。

而一旦形成這個習慣,深度思考對你來說就不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情了,它就會變成一件自然,且毫不費力的事情了。

02多問爲什麼,借用5Why分析法

日常中,我們對「爲什麼」的'探尋,會有着天生的牴觸心理,常常會嫌麻煩,從而在考慮問題時也只是浮於表面。

對問題的追問與溯源,也都是淺嘗輒止,很難做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

因此就會導致,我們大多數時候所得到的,並非是真實的原因,它往往只是我們不願動腦急於解決問題給出的結果。

而多問爲什麼,借用5Why分析法,就可以幫助我們做深度思考。

什麼是5Why分析法?

簡單來說,是指對一個問題連續追問五次爲什麼,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個方法最初是由豐田佐吉提出,下面分享一個經典案例,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瞭解5Why的使用方法。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見到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便上前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

問:爲什麼機器停了?(1Why)

答:因爲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問:爲什麼超負荷呢?(2Why)

答:因爲軸承的潤滑不夠。

問:爲什麼潤滑不夠?(3Why)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第2張

答:因爲潤滑泵吸不上來油。

問:爲什麼吸不上來油?(4Why)

答:因爲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問:爲什麼油泵軸磨損了?(5Why)

答:因爲沒有安裝過濾器,潤滑油裏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這樣連續五次問“爲什麼”,他找到了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潤滑油裏混進了雜質)和真正的解決方案(在油泵軸上安裝過濾器)。

如果沒有多次詢問爲什麼,工人可能就會停留在只修理第一到第二個問題,而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學會多問爲什麼,對解決問題和預防問題的發生有很大的幫助。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3

一、仗劍走天涯

郭德綱曾說:“活得明白,與時間無關,跟經歷有關。三歲經歷一個事兒這輩子就明白了,活到九十五還沒經歷這個事兒他也明白不了。”而經歷這件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必須“親自”上陣——仗劍走天涯,去看看世界的繁華。

看世界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讀萬卷書,一種是行萬里路。二者缺一不可。讀萬卷書,走不出去,最多是個書童;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在中國,讀萬卷書的人很多,行萬里路的人太少。縱使有人高呼“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在擡腳之前,卻又思慮萬千,猶豫不決。

二、用第二層思維去思考

不過,仗劍走天涯只是訓練洞察力的第一步。哪怕兩個人擁有完全一樣的生活經歷,他們的認知卻可能大相徑庭。就像,在一個班級裏,所有人的老師、教材、作業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最後的成績卻有高低之分;在一個家庭裏,同樣的環境下,一娘生九子,九子卻各不相同。這種差別的產生,正是源自思維方式的不同。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用第一層思維在思考問題。

比如,爲什麼華爲手機成功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因爲華爲更注重研發投入和打磨產品。爲什麼馬雲喜歡到處演講?很多人都認爲,因爲馬雲爲人高調,愛出風頭。再比如,你覺得造紙企業有前途嗎?一些人會脫口而出:人類都進入互聯網時代了,造紙企業肯定窮途末路了。

但你只要多問一句:難道諾基亞和moto就不注重產品研發嗎?難道作爲首富以及亞洲最大企業掌門人的馬雲,還需要通過演講來出風頭嗎?爲什麼那些上市紙企這幾年一直悶聲發大財,業績翻了好幾倍?你就會發現,你得到的答案就會完全不同。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分析問題時,並不是爲了找到真相,而只是爲了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而只有當你不滿足於第一個蹦到腦海裏的答案,不滿足於大家都認爲對的答案,多問一個“爲什麼”,就具備了“第二層思維”。

一眼就看透本質的人 第3張

在投資中,具備第二層思維尤其重要。因爲第一層思維的人對同一個事件都有相同的看法,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比如,當上證50開始上漲時,大部分人都認爲郭嘉隊又來搞形象工程了。而第二層思維的人則必須比羣體共識想得更加深入,更強有力,才能獲得超額收益。

所以,如果思維依然停留在第一層,無論看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都很難真正的看透本質。而如果你總能用與衆不同的第二層思維去思考,就會更接近真相,從而在人羣中脫穎而出。

我聽過最傲嬌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該是有多平庸。

三、歸納和演繹

不過,通過第二層思維思考問題,並不一定每次都正確。還有一種可能是,你想多了!或者你走火入魔了!此時,你必須想辦法檢驗你看到的'那個“本質”是否正確。

所以,我們不僅要對過往的經歷和思考的點滴進行抽絲剝繭的提煉和總結,還要將新的理論應用在更多的生活場景中,並讓它經受檢驗。無論投資還是其他領域,形成認知的過程幾乎都逃不出“歸納+總結”的套路:

歸納:觀察現象,提出問題,通過第二層思維思考,得出結論;

演繹:從結論出發,提出一系列的預測,通過蒐集經驗、事實和證據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標籤: 看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okg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