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醫療 >醫療常識 >

研究生“過剩”了嗎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研究生“過剩”了嗎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現在有人提出了研究生過剩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的研究生是不是已經出現了過剩的情況?現在研究生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研究生“過剩”了嗎

當下,2023年畢業季已經臨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這是繼去年之後,國內高校畢業生數量再次破千萬。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5萬名高校畢業生中,碩博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本科生,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該數字一經公佈,隨即觸動了當下人們對“學歷通脹”的敏感神經。“研究生畢業生的大量輸出將擡高就業門檻,學歷貶值加速”的話題引發公衆熱議。

然而,我們能夠就此簡單地認爲,北京輸出了過多的研究生畢業生,或者我國的研究生培養規模擴張過快嗎?

北京本研“倒掛”不稀奇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北京的情況並不能代表全國。

作爲我國教育和科技資源最集中的地區,北京具有學位授予權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數量冠絕全國。從教育部近年公佈的數據看,北京地區碩士研究生招生量佔到了全國的近10%,博士研究生招生量更是佔到了全國的20%以上,北京地區研究生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在全國的佔比也與上述比值大體一致。

毫不誇張地說,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在上述各項數值上難以望其項背,西部某些省份每年的碩博士招生數和畢業生數甚至不及北京一所頂尖研究型大學。因此,作爲教育高地的北京,其高校畢業生數量呈現本研“倒掛”現象並不能說明全國研究生畢業生已經“過剩”。

事實上,早在2020年,北京地區研究生招生數量便已超過本科生,且之後有逐年拉開差距的趨勢。因此,就北京地區而言,今年研究生畢業生數超過本科生不足爲奇,而是大勢所趨和一種“定局”。這也符合北京作爲國家教育和科技中心的城市定位和建設佈局需求。

那麼,從全國層面看,情況又如何?

從研究生培養規模看,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在絕對規模上成爲研究生教育大國。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團隊的測算,我國研究生教育在2019年便進入了大衆化初期。但從相對規模看,我國與歐美國家,甚至臨近的韓國之間,依然存在明顯差距。

公開數據顯示,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每千人中的註冊研究生數爲9人左右,韓國爲6人,而我國僅爲2.2人。從這個角度看,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仍需保持穩步增長。

還需指出的是,我國博士和碩士畢業生比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測算,近10年來,我國博碩畢業生比維持在10%左右,而美國該比值保持在25%左右。因此,研究生羣體中的博士生培養規模也許更需擴大。

從就業市場需求端看,也難以得出研究生供大於求的結論。

以企業需求爲例,2022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76.9%。而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鑑》公佈的數據,2020年我國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數量共計約560萬,其中擁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數量不到42萬,佔比爲7.4%,擁有博士學位的R&D人員僅約4.1萬人,佔比僅爲0.7%,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佔比,均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

可以說,在我國企業中,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層次R&D人員數量缺口仍然較大,然而人才供給端卻顯得不給力。以與產業界接軌最爲緊密的工科爲例,目前我國僅有約25%的工科博士畢業生到各類企業就業。而早在1990年,美國就有59%的工科博士畢業生進入企業部門就業。至2020年,該比例更是達到77%。

高層次人才“井噴”具有“溢出效應”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研究生就業市場在供需兩側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然而在現實中,用人單位“缺人才”和畢業生“就業難”的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人職不匹配、過度教育、職業滿意度低、跳槽頻繁、高離職率等就業質量問題凸顯。

因此,學歷貶值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突出性短板問題。當前,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發展“卡脖子”等關鍵問題的解決對畢業生就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與社會行業需求的相關性,促進研究生高質量就業仍是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題。

根據教育部2020年發佈的《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我國要在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強國。增量的同時如何提質、走內涵式增長道路,是在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這一大背景下,回頭看北京市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問題,則有更多可探究之處。

作爲我國首都和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區,北京培養的研究生不僅服務於本市的建設與發展,更爲全國各地培養和輸送人才。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儘管北京一直都是博士畢業生就業的熱門地區,但也在爲其他地區源源不斷輸送人才。近5年,北京有超過一半的博士畢業生流向國內其他地區。

如果沒有人才的持續供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就成爲無米之炊。過去,博士畢業生到西部就業往往是一件稀罕事,一些省份對引進名校博士畢業生會給予“超規格”的待遇。這既因爲當時欠發達地區的確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因爲博士數量太少,且絕大部分留在了機會更多的一線城市,導致“物以稀爲貴”。

然而,如今研究生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人才在一線城市“飽和”後開始向全國流動,這無疑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而經濟社會的發展又將進一步增強人才的培養能力和吸引力。於是,人才有序流動與經濟發展形成共振,良性循環遂成。

研究生教育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一盤棋。如果僅僅將眼光放在北京培養和輸出了多少研究生,而不去看其爲全國培養了多少研究生,無疑是狹隘和片面的。從這個角度看,發達地區的高層次人才“井噴”對中西部地區是具有“溢出效應”的。

“忽悠”式引人不具可持續性

對於中西部地區而言,發達地區的人才溢出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引得進”之後,如何“留得住”並“用得好”,是中西部地區在新一輪區域“人才爭奪戰”中需要思考和下大力氣解決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中西部一些地區和城市爲提高自身吸引力,陸續推出一系列人才優惠政策並不斷加碼,還將其當作留住人才的關鍵。作爲“物質基礎”,諸如戶籍、子女入學、待遇和福利等因素如果不到位,無疑會導致引進人員的不滿。但是,完善的保健因素能起的作用也僅是消除不滿而已,達不到深層次的激勵作用。與保健因素相對應的激勵因素纔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這些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是否具有挑戰性和價值感、職業發展道路是否明確和具有成長性、從工作中是否能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等。因此,中西部地區在引人、用人方面,不僅要在保健因素上“動腦筋”,更要在激勵因素上“下功夫”。

然而,現實是很多地方單位不僅缺乏激勵因素,甚至對保健因素的承諾也做不到。例如在引進博士時,一些地方高校提到的安家費等待遇,在人才到位後並沒有兌現,而這些“外來”博士也缺乏與高校平等對話、爭取權益的機會和通道。

再如,一些高校所謂的“人才引進”並非真實需求,只是用“引人”來“作秀”,大搞所謂的青年人才論壇並宣揚其對人才的渴望和誠意,然而在後續引進過程中,卻通過不斷降低待遇試探應聘人員的底線,最終導致博士畢業生失望而歸,甚至與原有就業機會失之交臂。

上述情況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導致後續畢業生對相關高校甚至地區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信譽是最好的名片,如此“忽悠”式的人才引進方式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

總之,在我國研究生數量和比例逐漸提升的當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依據地區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產業,形成人才引進和使用的“真需求”,以及人才培養和發展的“真平臺”;另一方面,也應規範人才引進和使用的程序和辦法,規避當前出現的各種亂象,爲“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提供製度保障。

研究生“過剩”了嗎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1.錄取率大約在4:1,也就是25%左右,複試通過率根據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不一樣。熱門的學校與專業的通過率肯定是較低的,最終錄取的人數比上進入複試的人數可能還不到50%,但有的學校可高達80%。

2.研究生主要分爲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按學位類型分爲學術型研究生及專業型研究生兩種。普通高等教育統招研究生包含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或推免、申請考覈來進行招生;在職人員讀研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十月聯考、同等學力申碩等方式進行招生。

3.研究生錄取比例還要注意一個差額複試的概念。所謂差額複試,就是在計劃錄取人數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去參加複試差額複試的比例一般爲1:1.2(即120%的比例),而且近年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該比例提高到1:1.5,甚至更高達到2:1甚至3:1。也就意味着複試中一定會有不少人淘汰。

研究生“過剩”了嗎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第2張

研究生有年齡限制嗎

考研沒有年齡限制,但是有學歷門檻。在2012年之前,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年齡不能超過40週歲,但這種情況在2013年起有了根本改變,研究生考試取消了對考生的年齡限制,大齡考生也有了提升學歷的機會。

研究生“過剩”了嗎 研究生比例大概是多少 第3張

研究生有哪幾種類型

1.學術學位研究生

學制三年,主要以研究基礎理論爲主。這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主要類型之一,絕大部分招生研究生的高校都是以培養學術學位研究生爲主。這個類型的研究生招生專業包括幾乎現有的所有學科門類和專業方向,是招生人數最多、招生範圍最廣的研究生招生類型。

2.專業學位研究生

學制兩年到三年不等,主要側重於實踐應用研究。這是我國目前積極推行的一種研究生招生類型,因爲培養出來的研究生主要從事專業實踐工作,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以就業爲導向的當下,專業學位研究生越來越受到廣大學子的追捧了。

3.全日制研究生

顧名思義就是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類型。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流類型,其含金量比較高,學生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水平也較高。所以我一直建議我的學生,如果想考研,就一定要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去考全日制研究生。

4.在職研究生

邊工作邊學習是在職研究生的基本特點。在職研究生是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士提高學歷的一種學習途徑,也是改掉最高學位帽子的根本途徑之一。在以前,由於在職研究生沒有學歷只有學位,所以在職研究生的招生情況不是很理想,現在很多學校爲了改變這一現狀,在MBA、MPA等招生領域實行雙證制,既頒發學歷也頒發學位,吸引了不少在職人士爭相報考。

5.定向就業研究生

由用人單位出經費委託培養的研究生。除了博士生有定向就業以外,其實碩士研究生也有定向就業,只不過稱呼不一樣。定向就業研究生因爲數量和比例比較少,而且由全公費培養,想要考取的難度比較大。


標籤: 研究生 過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iliao/changshi/yj5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