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動物 >

熊貓的生活特徵

熊貓的生活特徵

善於爬樹、嗜好飲水、吃竹子。

熊貓的生活特徵1

熊貓的特點和生活特徵

1、善於爬樹

別看大熊貓個體肥胖,爬樹卻是能手,這是它們的本能,爬樹行爲是臨近求婚期,或者是逃避危險等。

2、嗜好飲水

熊貓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飲的食性。有時,會不惜長途跋涉去到很遠的山谷去喝水,一旦看到水源,會喝足,因此有“熊貓醉水”之說。

3、喜獨居

大熊貓性情孤僻,喜獨居,每隻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 到了繁殖季節,才“夫妻同居”,隨後又各奔東西。

熊貓的生活特徵
  

4、吃竹子

大熊貓食性單一,以吃箭竹爲生。 熊貓的食物主要是竹子,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

5、性情溫順

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

6、嗜睡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熊貓每2次的進食,中間會睡2-4個小時,一般是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歡睡覺的方式。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2張
  

7、繁殖

雌性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每次一般是2-3天左右,發情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3~5月。妊娠期爲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熊貓的生活特徵2

1、善於爬樹

熊貓善於爬樹,以便逃避敵害、沐浴陽光、嬉戲玩耍、求偶婚配。別看大熊貓個體肥胖,爬樹卻是能手,這是他們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敵害。幼年大熊貓爬樹多爲玩耍。

2、嗜好飲水

熊貓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飲的食性。有時,也不惜長途跋涉到很遠的山谷中去飲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個酗酒的醉漢躺臥溪邊,沒命的暢飲,以至醉倒不能走動。因此有熊貓醉水之說。

3、習性

熊貓喜獨居,每隻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熊貓的食物主要是劍竹。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3張
  

4、熊貓的消化功能

但熊貓的腸子很短,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鵝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這就使得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0個小時以上。

5、食性單一

大熊貓食性單一,以吃箭竹爲生。偶爾抓到一隻竹鼠,它也會顯出祖失食肉的本能,大吃一頓。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到了繁殖季節,才夫妻同居”,隨後又各奔東西。雌性熊貓懷孕約5個月,即可產仔,剛生下的幼仔非常小,體重僅有150克左右。

熊貓的生活特徵3

熊貓爲什麼是中國的國寶?

大熊貓的老家在咱們中國,也是世界稀有的珍貴動物,已經被列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之所以是國寶因爲它是一種只有我們中國纔有的動物,它很古老,也很瀕危。大熊貓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6大山系中。其中大概百分之七十五的野生大熊貓分佈在四川省。

據動物奇異志《山海經》記載:"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豹或作虎。"這裏的吃蛇還吸鐵的"猛豹",按照《中國古代動物學史》的觀點,其實就是大熊貓。這也是我國最早對熊貓的記載。所以,這也是大熊貓成爲我們國家的國寶的原因之一。

大熊貓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它們居住的地方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一般在80°以上。它們活動的區域一般在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大約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土質非常肥沃,森林茂盛,竹子生長良好。

就組成了一個氣溫相對較爲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大熊貓生存基地。它們一般於居住於海拔25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溫差也比較大。由此可見,我們的熊貓寶寶對居住地的要求還是挺高的呢。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4張
  

熊貓爲什麼愛吃竹子?除了竹子還愛吃什麼?

衆所周知,大熊貓主要以竹子爲食,但是其實在竹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它們也會捕食其他小動物哦。

別看它們外表呆萌,如果有動物敢招惹大熊貓,大熊貓可是會毫不客氣地動手哦,因爲它們繼承了先祖始熊貓的兇猛性情,一旦被激怒就會勇猛還擊。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爲大熊貓會像"貓"一樣可愛乖巧,其實它是一種猛獸哦。

既然大熊貓這麼兇猛,爲什麼卻愛吃竹子這種"素食"呢?最新的熊貓基因組研究顯示:熊貓基因組中一個能感受食物鮮度的基因失活了,這導致熊貓品嚐不出肉類的鮮味,這被認爲是熊貓改吃竹子的重要原因。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熊貓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找不到肉食,而恰好竹子豐富,所以就逐漸進化成以竹子爲食了。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其實是可怕的食肉動物。隨着環境的變化,體型逐漸增大,進化成現在這種畫着煙燻妝的呆萌模樣。

大熊貓每天都需要用將近十二個小時也就是一半的的時間來進食。大熊貓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徵,與肉食類動物相似,都有相對比較短的消化道、鋒利的'牙齒、沒有盲腸以及相對鋒利的爪和較發達的肉墊。在慢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以竹子爲主食,並演化一些適應以竹爲生的結構特點,如咬肌、齒冠齒突發達,前爪除有五趾外還演變出一僞拇指組成對握結構以便於握竹子吃。

大熊貓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手腳並用地收集、準備食物和進食。它們並不在乎展現在大家眼裏的它們是什麼形象,是否可愛優雅,在什麼地方坐着、平躺、側倚。它們只是不停的剝竹竿,吃竹葉。大熊貓也並不是都是吃竹子,有時候它們也會吃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新鮮的肉。

大熊貓主食竹子,其實它們也喜歡飲水,大多數大熊貓的家園都設在溪澗流水附近,就近便能暢飲清泉。大熊貓每日至少飲水一次,有的地方雖然竹子很豐富,但是缺了水的話,也很難看到大熊貓的身影。到了冬季,當高山流水被冰凍結以後,有的大熊貓也可能因爲留戀自己家園的隱蔽條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長途跋涉,沿溝而下,到谷中去飲水,然後再返回它們的家園。

大熊貓取水總是求近舍遠,日復一日地走出一條明顯的飲水路徑。它們到了溪邊,以舔吸的方式飲水,如果溪水結薄冰了它們就會用前掌將冰擊碎或用爪挖一個淺坑舔飲。大熊貓以竹類爲主要食物,而竹類卻難以消化、吸收。因此,大熊貓的能量攝入受到極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考慮到儘量多地攝入能量,儘量少地消耗能量。是不是很像豬的生活習慣呢?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5張
  

熊貓的"黑眼圈"爲什麼這麼重?

大家都會發現熊貓之所以可愛呆萌,它的黑眼圈可是功不可沒。假想一下如果熊貓沒了黑眼圈會是什麼樣的呢?可能會多了一絲英氣,少了一些可愛吧。那麼問題來了,它們每天一半的時間在睡覺,一半的時間在吃竹子,那麼爲什麼它們的黑眼圈還是這麼重呢?

熊貓的黑眼圈其實是用來防止太陽直接曬到眼睛,用來保護眼睛的。其實不僅僅是熊貓,有很多動物的眼睛下面都有一些黑黑的印記,其實都是用來保護眼睛的。根據動物學家對熊貓的研究發現,熊貓身上特有的黑白皮毛,其實對熊貓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辦法,而且熊貓在幾百萬年前的時候並不是黑白兩種顏色的,黑白兩種顏色是在隨着環境的變化而進化過來的。

在幾百萬年前,地球基本一半都是冰雪世界,而熊貓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地方,爲了躲避敵人,當時的熊貓是全身白色和雪是一樣的顏色的,這樣方便隱藏自己不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底下。

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熊貓的皮毛也慢慢開始進化成現在黑白的樣子。同時,在演化過程中,爲了確保咀嚼器官、嗅覺器官、聽覺器官以及運動器官不被凍傷,毛色就由淺變深,來吸收陽光熱量,起到減少熱量散失的作用。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6張
  

有的動物學家則認爲:在大熊貓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黑眼圈的大熊貓會使它的眼睛看起來更大一些,雖然我們會覺得有黑眼圈的它們很萌,但其他的動物可不會這麼覺得,在與其他動物對視時,黑眼圈還會嚇退這些敵方動物,別的動物就不敢欺負它們了。所以,慢慢的大熊貓就進化成有黑眼圈了。

衆所周知,大熊貓的數量一直都很稀少,這也是它之所以成爲國寶的原因之一。那麼爲什麼大熊貓的數量這麼少呢?除了整個生態環境的變遷外,大熊貓自身獨特的生理特點也決定了它特殊生態地位。

例如大熊貓胚胎獨特的"延遲着牀"情況,"延遲着牀"是指在早期胚胎形成後,早期胚胎並不會立即着牀,而是在子宮內漂浮游離較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早期胚胎會停止發育,直到當身體內某種機制啓動後,遊離的胚胎纔開始在子宮內着牀,並開始漸漸生長分化形成胎兒。在胚胎受精後遊離期間,任何一次的意外,都有可能讓胚胎停止發育。

雖然大熊貓的妊娠期很長,要大概83天到200天,但是胚胎着牀後發育時間較短。出生的大熊貓幼仔相當於人類的早產兒,體重只有母親的千分之一(100-200克),容易生病、容易夭折,因此需要飼養員精心的呵護。

熊貓的生活特徵 第7張
  

一旦熊貓媽媽不會帶小熊貓寶寶,或者幼仔出生後沒有得到及時的照顧,它們就沒有了生的希望。在野生環境裏,雌性大熊貓如果產下雙胞胎幼仔,如果生存環境不允許的話,爲了提高熊貓寶寶成活的機率,多數情況下熊貓媽媽會忍痛捨棄一隻,而只餵養其中一隻較強壯的寶寶。

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羣數量比第三次調查增加268只,達到1864只,增長16.8%。大熊貓的數量依然稀少,所以我們還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它們,爲了讓它們成爲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萌寵,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哦。

標籤: 熊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dongwu/2j9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