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1

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爲“乞巧”。

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七夕節的習俗

1、“雅秋”的傳說

另外,神話傳說天上的織女嚮往人間,私自下嫁牛郎。生氣的王母娘娘用她的髮簪劃出一條天河將其二人分隔兩邊。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鵲搭橋相會。因此在萊陽當地有傳說,七月七這一天一般看不到喜鵲(膠東方言稱“雅秋”),因都聚集到天河搭彩橋去了。

2、“姐姐哭”的傳說

再據說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約會能白頭諧老,夜深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這一日及前幾天如逢陰雨連綿,稱其“姐姐哭”,即盼姐姐望相會的.日子。因天河相隔,織女思念牛郎,以淚水洗面,故天上的雨一陣一陣的,稱其爲“姐姐哭”。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2

七夕節的來歷

1、自然天象崇拜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

2、時間數字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書考靈曜》:“(天地開闢),七曜俱在牽牛初度”。《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爲崇高。《易傳》:“日、月、五星,起於牽牛。”《漢書·天文志》:“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歷數之元,三正之始。”

七夕節的演變

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隨着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節俗在上古時代就有了。漢代是我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

此後七夕的風俗漸出現於文獻上記載。“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於漢代。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西京,今陝西西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七姐誕的乞巧風俗出現於北方西安一帶的文字記載。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第2張
  

七夕節廣東習俗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爲“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爲“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着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爲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婦女的盛大節日。據說,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在廣州,無論貧富之家,姑娘們都會梳妝打扮,點上香燭,“先期備辦種種奇巧玩品,並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等,極鉤心鬥角之妙”(見《廣州歲時記》)。

甘肅習俗

甘肅乞巧主要分佈於隴南禮縣、西和一代。“乞巧”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討,巧則是心靈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實質是說有智慧。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極左思潮和現代文明的雙重衝擊,這一古老民俗在全國已經基本絕跡。

羊皮扇鼓舞

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北端的西和縣,有着悠久的歷史。七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積澱,使西和縣積累了一大批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鄉土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傳承多年,久盛不衰,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乞巧風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春倌“說春”中國西和乞巧女兒節從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上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俗活動之一。

整個活動分爲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其活動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國絕無僅有。

七夕節的飲食習慣

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嚐做“巧果”人的手藝。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爲“花瓜”。

酥糖

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爲“送巧人”,民間認爲,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巧巧飯

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瓜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3

七夕爲什麼要向天拜祭?

七夕是陰曆七月初七,並不是月圓之時,月亮是彎彎曲曲上鍊月,爲什麼還要夜裏向天拜祭呢?

在七月初七這一天的夜裏,小姑娘們擺着香案,向天祝禱,期待自身可以像織女一樣,聰明能幹,而且期待,自身可以婚緣幸福,尋找自身的感情。

因此,七夕節向天祝禱,實際上是在拜星。

唐代的詩人林傑就讀過那樣的一首詩:

《乞巧》唐朝:林傑七夕今宵看廣寒,牽牛織女過河橋。家家戶戶乞巧節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元條。

七夕的夜裏,大家都在外面凝望天穹,由於今夜,牛朗和織女要根據鵲橋相會,相遇啦!

家家戶戶都是在七夕的夜裏看見那光亮的月亮,對月穿針,那鮮紅色的線絲早已越過了幾萬元條了。

織女,在民俗叫“七姐”由於她是玉皇大帝的七個閨女之中最少的一個,排名第七。

因此,七夕節也是有“七姐節”那樣一個叫法。

明朝的作家毛鉉就以前讀過一首詩,

敘述自身的女兒,不明白爲什麼七夕節要向天祝禱,

因此學着新娘的模樣衝着天像模像樣的跪拜。

《幼女詞》明朝:毛鉉下地着衣裳,入門小姑子拜。低下頭羞見人,兩手結裙帶。

那時候,毛鉉的女兒僅有6歲,她衣着新衣服下了牀,學着新娘的模樣向天拜祭。

被別人看到了,她羞澀地不高了頭,躲了起來。雙手緊湊地把裙帶動來動去。

《秋夕》唐朝: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幕夜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精緻的焟燭的光環,在秋季的夜裏靜靜的投影在畫屏上。

她拿着紗質的小扇子,拍打着飛着的螢火蟲。

室外的臺階,今夜早已很冰冷了。

七夕節是什麼時候 第3張
  

她坐着臺階上,仰頭凝望着牽牛星和織女星。

看牽牛星和織女星是七夕的`習俗之一,傳說故事她們會在七夕的夜裏相遇。

但科學家告知大家:這僅僅神話故事。二顆星間距的遠着呢!

他們中間的間距有有16.4億光年,

就算是牽牛星搭乘太空飛船,也得必須45萬年纔可以飛到織女身旁。

但那樣說就不浪漫了。

爛漫的叫法是:世間一年,天空一天。

因此那麼來說,牛朗織女應該是每天碰面啊!

針對大家而言,是每一年的七夕,她們纔可以團圓,

但針對她們而言,很有可能便是每晚的19:00。

與我一樣念頭的盆友舉個手,

宋代,有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嚴蕊,她也曾那麼想過。

《鵲橋仙》宋代:嚴蕊碧梧初出,桂花樹才吐,鳥鳴澗浪花微謝。穿針人到合歡樓,正月露、白玉盤高瀉。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往今來美談。世間剛道隔年限,指天空、方可過夜。

梧桐樹葉或是翠綠色的,有時候會隨風飄揚落一兩片,桂花樹也才結上花蕾。

蓮花略微地有一些衰落的景色。

大家在合歡樓頂玩穿針手機遊戲,

七夕節又稱爲什麼節?

女孩們把搜索引擎蜘蛛關在小盒子裏,讓它織網以占卦自身的幸福快樂,卻沒見到喜雀搭橋術。

牛朗不想犁田,織女也不願花緞了,牛朗織女相遇的情景,可能是看不見了。

實際上啊,在人間歌曲是隔了一年相遇,但別人牛朗織女在天空,但是便是一夜罷了。

今日和大夥兒共享了4首七夕節的古詩文,儘管與愛情無關,但都和風俗習慣相關。

七夕節男人們在幹什麼呢?

男人們也在拜星。

但是並不是拜牛朗織女,只是拜魁星,便是北斗七星之中的第一顆星。

四字成語“一舉奪魁”實際上便是由於古時候的文人墨客感覺,魁星執掌着自身的考試運。

因此,七夕節的情況下,女孩們在一邊擺着香案,拜織女,

男人們在另一邊也擺着香案,拜魁星。十分有意思。

標籤: 七夕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ko3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