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

“越劇”發源於浙江省紹興地區的嵊縣一帶。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1

它以當地的民間音樂“落地唱書”爲基礎,並在餘姚秧歌和湖州灘簧的影響下進一步發展形成。1906年春節期間,嵊縣農村的6名業餘說唱藝人,首次化裝登臺串演《十件頭》《賴婚記》等節目,唱調仍以“落地唱書調”爲主,只用篤鼓和檀板擊節,“的篤”之聲盈耳入心,故被稱爲“的篤班”,或目“小歌班”。

之後逐步流入桐廬、富陽、海寧、杭地等地。民國五年進入上海灘,在吸收京劇表演的同時,還大量借鑑姊妹藝術的養分,時稱“紹興文戲”。該劇種原本由男性演員應工,1923年上海、浙江幾乎同時出現了全部由女演員組成的`“文武女班”;而隨着“女班”的走紅,“男班”和“男女合班”的形式則漸趨淘汰。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
  

1943年袁雪芬組建雪聲劇團,對越劇的表演藝術作了大幅度的改革。其間,浙東四明山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對越劇也有革新,並排演了一批反映現代生活的劇目。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先後建立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和上海越劇院。在進一步整理加工《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傳統劇目的過程中,越劇在表演藝術上也有了新的發展與提高。

流行地區拓展更快,除華東外,已遍及華北、中南等地的許多城市,成爲當時公認的全國大劇種之一越劇的主要曲調主要有“弦下調”“四工調”“尺調”等,大都具備柔婉、細膩而長於抒情的特色。《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爲我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在國內外影響巨大。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2

越劇是形成於浙江省的地方劇種。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也稱紹興戲,又被稱爲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越劇發源於紹興嵊州,先後在杭州和上海發展壯大起來,流行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爲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最初是從曲藝“落地唱書”發展而成,後又有稱爲“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爲“越劇”。

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爲姚水娟之“越吟舞臺”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啓發。

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勳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爲“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衆。

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爲“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爲“越劇”。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越劇藝人的努力下,越劇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贏得廣大觀衆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成爲全國性的大劇種。

越劇是形成於哪個省的地方劇種 第2張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爲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爲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

越劇的簡介

越劇起源於浙江嵊州,因春秋越國所在地而得名,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也稱紹興戲,又被稱爲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在國外被稱爲“中國歌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越劇的發展

越劇最初是從曲藝“落地唱書”發展而成,藝人初始均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先後在杭州和上海發展壯大起來,流行於全國,流傳於世界,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爲主的歷史性演變。

標籤: 越劇 劇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yvd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