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關漢卿。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1

爲弱者發聲的良心編劇

關漢卿的作品中,刻畫了許多弱勢羣體形象,比如《竇娥冤》中的寡婦竇娥、《救風塵》中的妓女宋引章、《金線池》中的儒生韓輔臣等。

尤其是他對於那個時代儒生羣體的關注,爲整個中國文學史帶來了深遠影響。

在元朝不到百年的歷史中,數任統治者都曾重武輕文、歧視儒生。而金朝滅亡後,北方中原地區七十多年未開科舉,更是打碎了讀書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夢想。

文人地位一落千丈,當時甚至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即便後期恢復了科舉,社會上也充斥着諸多不公,所以能成功入仕者是極少數,更多的文人爲了生計,只能靠賣文測字算卦等爲生。

當時社會流行雜劇,文人們便組成“書會”一起搞創作。關漢卿雖然是醫戶出身,但也因爲熱衷文藝而加入其中。

由於長期與底層文人打交道,關漢卿對他們的處境和命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於是他的筆下遍佈處境落魄的讀書人形象——

比如《竇娥冤》中,竇娥的父親竇天章便是一個“幼習儒業,飽有文章”的讀書人。他生活窘迫,靠借高利貸維持生計,甚至要靠賣女兒來換取進京趕考的路費。

他是竇娥人生悲劇的開啓者,當然也是竇娥沉冤昭雪的推動者。還有《救風塵》中那個被妓女宋引章嫌棄的窮秀才安秀實,《金線池》中那個被罵作“一千年不長進的”文人韓輔臣……

在關漢卿之前,很少有人去關注和描摹這一羣體的命運。但自從關漢卿開了一個頭,越來越多文人儒生形象登上戲劇舞臺,演繹出了屬於這一代讀書人的痛苦與掙扎。

非典型的悲劇作家

由於塑造了大量悲劇人物,關漢卿被後世稱作“悲劇作家”,甚至被外國人稱作“中國的莎士比亞”。不過細讀他的作品就會發現——關漢卿筆下的悲劇並非典型悲劇,因爲他所塑造的人物幾乎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比如在《竇娥冤》一劇中,備受欺壓的女主角竇娥臨死前許下了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三樁誓願對天地提出控訴,渲染出了濃郁的悲劇氛圍。

有學者認爲,劇情發展到這裏已是高潮,劇本可以結束了。但關漢卿沒有停筆。在第四折,他又設置了“鬼魂訴冤”、竇天章爲女兒平冤昭雪的情節。

總之,在關漢卿筆下,那些揹負冤屈的底層百姓,要麼是藉助明君、清官,伸冤昭雪,要麼是藉助鬼魂、夢境,彌補了現實缺憾。

而關漢卿筆下的文人,無論遭遇過怎樣的辛酸苦楚,也總會迎來苦盡甘來的一天。比如,曾經被心上人嫌棄的窮秀才——安秀實和韓輔臣都迎來柳暗花明,收穫了完美姻緣。

懷才不遇的讀書人——竇天章、裴度、王拱辰、柳永、陳氏三兄弟等皆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

在關漢卿的作品中,蘊含着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樸素價值觀。儘管從戲劇專業的角度看,這樣的大團圓結局可能會沖淡戲劇的張力,削減悲劇的魅力。

但是,對於悲劇的觀衆,尤其是已經生活在悲劇中的人來說,給予他們希望與憧憬,何嘗不是另一種救贖?

狂放不羈的風流浪子

看到這裏,關漢卿在你心裏可能已經是個眉頭緊鎖、端莊嚴肅的老編劇形象了。別急,我們手裏還有更多的料……

還記得那句超樂天派的名言嗎?“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這句話正是出自關漢卿之口。不過,當你看完這句話的上下文,可能會對關漢卿有一番新的認識——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纔不向煙花路兒上走!”(《一枝花·不伏老》)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這是什麼?妥妥一篇“浪子宣言”啊!

如此一個風流浪子,才華橫溢,又流連青樓,自然少不了風花雪月之事。在坊間流傳的各種緋聞裏,我們找到了一個證據確鑿的`緋聞對象——元朝女明星珠簾秀。

珠簾秀是她的藝名,她本姓朱,河南洛陽人,是當時最著名的雜劇女演員,據說容貌秀美,藝術造詣極高,被譽爲“雜劇當今獨步”

關漢卿和珠簾秀的緋聞,來自一首贈曲。南宋滅亡以後,大批北方劇作家和表演者南下。珠簾秀也流轉到了揚州,於江淮一帶巡迴演出。關漢卿在此結識了珠簾秀,並對她產生愛慕之情,專門爲她作曲一首:

“愁的是抹迴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剪剪,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瓏掩映着湘妃面,沒福怎能夠見。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着神仙。”

至於二人的故事有沒有“然後”,我們不得而知。但世人總是對才子佳人的邂逅充滿無限想象。田漢在1958年創作的話劇《關漢卿》中,便將二人設置成了戀人關係。

妙筆生花的金句男神

縱覽古今,很多文學大家,都是“圈裏紅”——著書立學不少,文壇地位頗高,但就是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點遠。但關漢卿不一樣,他的作品絕對夠接地氣!

關漢卿作品中的很多句子至今都在廣爲流傳,甚至早已融入了我們的口頭表達。小編收集了幾句,大家感受一下——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爲兒孫作遠憂。”出自《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意思是說作爲父母沒有必要爲兒孫多操心,兒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必太多幹涉。這句話的前半句,是不是都聽出老繭來了?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出自《竇娥冤》,意指凡事不要強求,不要揪着別人不放,這句話基本是勸人寬心的必備語料了。

“着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出自《包待制智斬魯齋郎》,意指苦苦追求未必能成功,但無心之舉卻可能帶來好結果。

“官官相爲倚親屬。”出自《包特製三勘蝴蝶夢》,這句話經過代代傳播,今天已經簡化爲了一個成語:官官相衛。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出自《竇娥冤》。甭解釋了,勸孩子讀書的名言警句。

當然,還有前面提到的那句“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現代人自比“銅豌豆”,往往是標榜自己擁有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內心。

不得不說,比起唐詩宋詞,中國人對元朝文學的關注還是太少了。這一課,《那些年》希望能爲你補上。

王國維在《錄曲餘談》一書中提出,中國人看待關漢卿,應該像“意大利人之視但丁、英人之視莎士比亞、德人之視歌德”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2

一、故事情節

《竇娥冤》的故事情節圍繞着主人公竇娥展開。竇娥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寡婦,因不願意接受當地流氓的保護,遭受到一系列的迫害。在故事中,竇娥被押赴刑場,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她滿腔怨憤,控訴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在臨刑前,她發下了三樁誓願,分別是: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這些誓願成爲了她向社會控訴的強烈象徵。

二、人物形象

1. 竇娥:該劇的女主角,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寡婦。她性格堅強,不願接受當地流氓的保護,但也因此遭受了社會的冤枉和迫害。在故事中,竇娥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爭精神。

2. 張驢兒:當地的一個流氓,一直覬覦竇娥的美色。他爲了得到竇娥,設下陷阱陷害竇娥,最終導致竇娥的冤案。

3. 蔡婆:竇娥的婆婆,一個善良的老婦人。她爲了保護竇娥,盡了一切努力,但最終未能拯救竇娥的'生命。

4. 桃杌:當地的貪官,收受張驢兒的賄賂,昧良心陷害竇娥。

元雜劇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第2張
  

三、藝術特色

1. 豐富的戲曲語言:劇本中充滿了各種角色的戲曲語言,如對白、唱詞等。這些語言既表達了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也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情緒。

2. 情節緊湊:劇本的情節緊湊,緊張刺激。在竇娥的冤案中,各種矛盾和衝突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

3. 獨特的創作風格:關漢卿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將虛擬的戲曲情節與現實社會相結合,通過竇娥的冤案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公。

四、社會意義

《竇娥冤》作爲一部元雜劇的經典之作,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人民的不滿情緒。該劇通過竇娥的冤案,揭示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對人民的生活和命運產生了深遠的反思。此外,該劇也反映出當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對於後人瞭解元代社會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rkg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