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貧脊荒涼不長莊稼的地方,廢棄的土地。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1

不毛之地,漢語成語,意思是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描述一個荒涼貧瘠的地方。來自《公羊傳》·宣公十二年。成語故事:春秋末年,佔據世界中心地位的鄭國夾在晉楚兩強之間,左右爲難。他只能聽誰的拳頭硬。

公元前597年春天,由於鄭國與晉國結盟,楚莊王率領大軍作戰。鄭國向晉國求助,拼命抵抗。楚軍圍攻鄭國國都(今鄭州新鄭市)三個月。鄭襄公看到晉國救兵還沒來,看到城裏沒有可戰之兵,沒有可食之糧,再也受不了楚莊王的拳頭,只好赤手空拳,左手拿着降旗,右手拿着鸞刀,打開城門投降。

看到楚莊王前來受降,鄭襄公說:寡人是邊境小臣,天降大禍,讓君王屈尊於我們這個小鎮。如果君王能憐憫我這個不祥的人,給我一個不毛之地,讓我和幾個老得掉牙的臣子安度晚年,我們。”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
  

《公羊傳》又稱《春秋公羊傳》,是儒家經典之一。魯隱公元年起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止時間相同。戰國時期齊國人公羊高,作者是卜商的弟子。一開始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到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和胡母生將《春秋公羊傳》放在竹絲上。

《公羊傳》包括東漢何休寫的'《春秋公羊解釋》、唐代徐彥寫的《公羊傳疏》、清朝陳立寫的《公羊義疏》。《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即註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稱爲春秋三傳。

鄒氏和夾氏兩家早在漢代就失傳了。《漢書·《史記》藝文志·《十二諸侯年表》詳細講述了春秋三傳的淵源。晉範寧評《春秋》三傳特色說: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損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2

不毛之地(拼音bù máo zhī dì),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公羊高《公羊傳·宣公十二年》。“不毛之地”原意是貧脊荒涼不長莊稼的地方,廢棄的土地。毛:莊稼、草木。形容荒涼、貧瘠。在句中作主語、賓語。

不毛之地是什麼意思 第2張
  

不毛之地的'成語典故

春秋末年各個諸侯國之間不斷髮生爭霸戰爭,很多小的諸侯國了保住自己不得不向實力強大的諸侯國低頭。雙方的戰爭大概進行了三個月,晉國的救兵一直沒來,而楚軍也始終沒有撤退的意思。鄭國國君看了看軍中的情況,他發現已經有很多士兵戰死了。

而城中也沒有能夠再派去戰鬥的士兵。鄭國國君又發現城中的糧食也要吃光了,如果這樣堅持下去,鄭國就會被楚國消滅的。爲了保住自己的國家,無奈之下,鄭國的國君光着膀子,一手拿着投降的小旗,一手拿鸞刀走出城去,向楚軍投降。

鄭國的國君見到楚國的國君就說道:“我願意把我的國家都獻給您,如果您願意可憐我,就給我一塊不毛之地吧,讓我和幾個老臣到那裏去度過晚年。”楚國國君一聽這話,就同意了鄭國國君的請求。

標籤: 不毛之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455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