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語文教學隨筆4篇

語文教學隨筆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隨筆4篇

語文教學隨筆1

這是一篇處境尷尬的自讀文章,因爲不在會考篇目內,所以雖然文章文筆優美,遊記特徵鮮明,但多爲老師棄教。可我真的不忍棄之,哪怕就爲了讓學生知道那部傳奇的地理學鉅著《徐霞客遊記》,我也願意花些時間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更何況作爲一篇遊記散文,它實在具有不可忽略的美。

”風翳淨盡,澄碧如洗“,多美的天色;”鬆影篩陰“描繪陽關透過樹枝的樣子又是何等的傳神;更有那”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的具體描繪,讓讀者宛如置身山間,正隨着那個幾百年前的年輕人去探幽覽勝。爲了對得起那些美麗的文字,我決定真的由學生完全自讀此文。

首先就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章內容,將對自己有啓示的字詞回到原文,不解的字詞勾畫出來,然後彼此分析解決疑難;其次是查讀課文,進一步明確疑難問題答案;根據學生表現決定是否範讀一遍,將一些關鍵性句子用檢查的方式明確給學生;最後要求學生化身徐霞客將遊覽經歷介紹給其他同學,效果很好。尤其當我以自己高山放歌的經歷和文中那美麗的'景色帶給自己的美感融合,啓發學生盡情感受生活之美時,孩子們的歡樂表情讓我覺得無悔教讀此文。

所有美的東西都應該傳承下來,並美化今人的生活!

試想一下:在一個風平雲散,一碧如洗的晴日,或獨自一人,或攜一二好友,登絕頂,覽勝景,該是何等愜意的一種享受呀!

我也要開始自己的遊覽生活了!

語文教學隨筆2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半個學期了,這半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國小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瞭解到這個階段兒童感性多於理性,對於外界事物,側重於主觀認識。爲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夥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2、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爲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裏,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裏,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二、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三、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四、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爲、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係似的。

五、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後,才能發言。

六、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範,不敷衍老師。

七、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八、每學完一課,要做好複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於嚴肅,但我認爲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於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3、認真備課:

這前半學期學校讓我收穫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4、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麼?n想什麼?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學完拼音後,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麼寫什麼?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5、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爲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

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後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語文教學隨筆3

課程標準指出:“應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爲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這個問題。

第一,具備探究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的需求。社會競爭和發展都需要思想敏銳、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來看,高中學段注重培養探究能力具有必要和可能。

第二,從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求來看,積極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能有效地保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實踐證明,思考、探索以及伴隨着這一過程而不斷產生的思維成果是維持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多想出智慧”,“我思故我在”,思考和探究對學生智力發展,逐漸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達到健康而有個性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說,讓探究的方式進入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膚淺平庸之弊,促使語文教學追求卓越和優秀,追求高品位。

但是,語文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都清楚,高中語文教學傳統,尤其是以應試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與要培養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就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貫徹語文新課程關於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至少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

第一,要有真正的問題意識。探究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傳統的課堂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的質量要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問題意識?首先,提問的出發點是爲“學”設疑,有引起學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而不是推動“教”的程序步驟;提問的最終目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追求問題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而是逐漸養成學生思考的興趣和探究能力。其次,提出的問題應該成其爲問題,是一個問題,有思考的空間,有探討的價值。

進一步地說,如果把提問的立足點定位在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那麼教學中的問題應該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或師生一起探索的問題,而不是爲驗證而學習的假問題。問題的內容應該是語文的,即人文性工具性兼備的問題。既是人文性,那麼在設計的內容上應該很寬泛,舉凡自然、社會、人生的內容都在探討之列。既然有工具性,那就要提供語文知識的支撐,有“工具”可用,或有助於掌握終生學習有用的知識。這種知識很寬泛。有學科層面的基本知識,有能力層面的知識,還有方法論方面的知識,過程或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沒有這些知識顯性或隱性的支持,思考探究會偏離科學軌道,事倍功半。作爲語文課,許多知識的動態性更明顯。不少領域的知識還得師生一起建構,建構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以新課程的觀念來認識語文教學,這裏頭有大量的文章要做。還有提問的角度、難度,提問的方式都要有周到的思考。總之,問題意識和提問方式是培養探究能力的首要問題,而且衡量學生探究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指標是學生對提問有沒有興趣,是否能夠提出有一定分量的問題。

第二,探究能力的培養拒絕教學的功利傾向。功利性傾向是基礎教育的痼疾。據上海學生學習價值觀調查顯示,54.5%的被調查學生認爲,是爲了升學或“謀求理想的職業和社會地位”,15.4%的學生認爲是“期望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上有所成就”,學生功利性學習觀佔主導(20xx年2月1日《中國青年報》)。只要略作反思,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種功利性的價值取向與我們從事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

新課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探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和思考過程,過程即目標,過程即成果,而不能把追求問題的答案作爲最重要的目標,更不能作爲唯一目標。探討問題中,不僅允許而且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問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愛護學生髮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個人見解。教學中的急功近利行爲主要表現在流行的學習價值觀上:對考試有直接作用的稱之爲“有用”,否則被斥之爲無用。可是真正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一些與“有用”無關的東西。衆所周知的道理,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作用”,在研究之初是很難看出來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才見出其改造世界功效的例子並不少見。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使受教育者受到傷害。

語文教學隨筆4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支持和幫助者,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層次小有差異的學生,把目光注視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發展。上完這節課後,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一下幾點:

1.我在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中,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一詞,我把學生分成6個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剛開始,有幾個同學怕,不敢參加,讀書很小聲,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邊引導,並鼓勵他們。通過引導,同學們開始由一人讀,到兩個讀,最後到4個小組讀。漸漸地終於有幾個小組爭着要上臺表演,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不但能大膽地分角色朗讀,而且還能用不同的語氣邊讀邊做動作,讀出反問句和感嘆句,爲了讓學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我讓學生把一本薄薄的作業本捲起來觀看天的大小,讓他們嘗動手的樂趣,使他們融入班集體中來,使這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由於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自己的平臺,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對“坐井觀天”一詞的理解。並從中悟出道理來,知道此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學生想像力豐富,真令人驚訝呀!

2.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纔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3.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裏,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麼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但是,朗讀訓練時,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我想,這永遠是我得課堂上要努力克服的一大難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6re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