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篇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篇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篇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模仿,正如學習書法從臨摹開始,初學寫作,模仿也必不可缺。與臨摹字帖不同,寫作的模仿不是照搬,更不是硬套。來自範本的思想、語言、技法等,總能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模仿的寫作自然是各自不同。模仿範本哪裏尋?語文課本資源多。

語文課本不但題材內容豐富,而且寫作技法兼容。閱讀課上老師精講細評,寫作課上自然水到渠成。這樣讀寫結合的便利途徑,如不用足用好,簡直是浪費資源。

學生寫景,往往視角單一,語言蒼白。魯訊的《雪》,斑斕的雪野、明豔的雪羅漢、如火焰般奮飛的朔方的雪……不但描寫細膩,而且視角豐富,動態與靜態、直接描繪與側面襯托相得益彰。學完課文,佈置隨筆:模仿文中寫雪的方法,以風霜雨雪雷電等自然氣象爲描寫對象,寫一篇小文,最好能借景抒情或寓理於物。平時作文中很少對自然環境有描繪的同學們,居然寫的文筆細膩,情思豐富。

學生寫人,往往角度單一,形象單薄。《我的母親》則提供了多角度、多視角、多事件、寫人的範本。課前先佈置“採訪自己母親”的.準備活動,問題包括:母親生活中的興趣與愛好;母親工作中的快樂與憂愁;母親孝敬父母或公婆細節。整理成採訪稿。課後佈置隨筆練習,要求從採訪稿中篩選材料,模仿《我的母親》爲自己的母親寫一篇小傳。恰好臨近母親節,我讓學生認真謄寫,作爲禮物在母親節的當天親手交給媽媽。事後家長反映,母親節收到孩子的特殊禮物,喜極而泣,不只是因爲這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傳記,更是因爲在真實豐富的材料中,在平實細膩的語言中,表現出了孩子對母親的細細體察和濃濃深情。

學生寫事,往往線索單一,平鋪直敘。《散步》“鋪墊一筆、直敘一筆、宕開一筆”的行文思路,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波瀾有致;《走一步,再走一步》“畫龍點睛、篇末點題”的章法,可以幫助學生怎樣把一件事寫得有意義。

用《風雨》學側面烘托,用《阿長與<山海經>》學抑揚,用《海燕》學象徵……課本就是一座學習寫作寶山,空講理論,而不模仿寫作,豈不是入寶山而空手歸?

學生對抽象的寫作指導大多不感興趣,模仿課文學寫作,更容易上手。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經過一個時段模仿學習,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大大消解,常常爲自己文章的“大家風範”,收穫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當然,發現課文的寫作規律需要教師深入細膩的品讀文章,真正從寫作的角度挖掘文章的教學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專業的閱讀,敏銳的眼光、豐富的積累,才能擁有一雙教學慧眼。

實踐中也有困惑:每次緊隨課文之後隨筆,不乏精彩紛呈的佳作,而到了作文課和考場上,學生作文就會有所反覆,整體水平大不如平時的隨筆文。是因爲模仿時日尚短,不能學以致用?還是因爲模仿沒有內化吸收,不能活學化用?如果你有好的建議,歡迎留言指導。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2

九年級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學習已是最後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怎樣學習語文,才能取得最大效益?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你必須認真地疏理一下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得失。

那些自己掌握得較好的知識,那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在九年級階段中該鞏固的鞏固、該發揚的發揚;那些平時學得較爲牽強的部分,那些至今仍然感覺不甚了了的內容,就應該做一些簡單摘錄,以便逐個予以攻克。

語文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知識點和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能反覆出現、螺旋上升。這也就意味着,已往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九年級階段有彌補和解決的機會。你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細緻,缺陷補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

對大部分同學來說,語段閱讀方面那些屬於語文基礎部分的內容,比如文言課文常識、文言實詞的理解,又如現代文文句中別字的辨認改正、修辭方法的識辨、說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關詞語和句子的搜尋等等,是大多數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的,即使稍有欠缺也較容易解決。但是,閱讀文章中某些環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文章主題的理解及概括、觀點的提煉和表達,對議論文的論證或者說明文的說明過程的分析等,就不那麼容易透徹、深入地予以掌握了。這些,也往往是不少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軟肋,需要化大力氣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自己的弱點,並在九年級階段進行有有針對性的訓練,就必然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積累在語文學習中是非常重要,它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是指語文學習重視日積月累。語文知識的豐富、充實,情感的體驗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都難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時一點一滴吸收,逐漸內化爲自己之物。久而久之,這些積累的東西就會反覆在腦海中縈迴激盪,進而形成蓄勢待發的形態。比如,語文學習中極爲重要的一塊——寫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時時注重生活中和閱讀時的積累。因爲,只有材料的不斷豐厚,才能使思想也豐厚起來,才具備了寫好文章的基本條件。所以,積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我們在使用時得心應手,真正地做到閱讀、分析文章時思路準確而順暢無礙,構思、寫作時文思潮涌、一氣呵成。

第二,是指積累的面要廣一些。語文學習必需的積累,包括課文學習中的積累,也包括我們補充閱讀和自主課外閱讀時對書、報、雜誌中的一些內容所做的積累。廣義地說,甚至可以包括許多其他的內容,諸如影視欣賞、廣告宣傳、同學討論、家庭閒聊、詩句歌詞等等,舉凡可能和語文學習相關者,都值得我們去注目傾聽,有意地作一些積累。積累的面廣些,理解、分析時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會多一些,你的'思路會更加開闊、聯想會更加豐富,當然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和表達能力也就會有更大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認知性和社會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它十分重視對觀察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有人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這句話的本質是指語文和生活密切相聯,語文中的閱讀、寫作實際上都和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相關。九年級學生學習語文已達八年之久,應該認同上述論斷。對社會現象,尤其是那些與中學生的生活有較多聯繫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細觀察;對社會和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將會直接關係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將之轉移到語文學習上,無疑會對你的閱讀理解和表達水平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如果生活中勤於觀察,善於用正確的思想做指導多思考、多分析,並且有可能的話多動動筆,對提高你的語文程度很有幫助。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3

如何理解文言文語法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語言表達形式與現代白話文不同,與口頭語言有着更大的差距。文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廣泛的應用也使得學生們對它難以熱愛,教師備課時花大量時間弄清每個字詞,然後在課堂上很費力地逐字逐句講給學生聽,然而除了少數學生在拼命的記筆記以外,多數學生卻昏昏欲睡,反應冷淡,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的檢測結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健全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爲宗旨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我針對文言文的字詞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通過引入競爭機制,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開拓學生的思維,變過去的教師講深講透爲學生的學深學透,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起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預習課上首先宣佈《馬說》這一課採用自學加老師點撥的學法,按座位分爲兩組進行課堂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將平時由老師來完成的環節進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實詞,如:石。是”等;二是古今異義詞;三是詞類活用;。分解完畢後讓學生根據以上要點充分預習並提出疑問,作爲下一節課競賽的題目。學生要想發現疑問,就必須對照註釋認真地鑽研課文,這實際上也就是自學的過程。學生由於有發現疑問的任務,預習課文便非常認真,記憶也就格外地深刻。學生在認真預習之後,提出的往往都是較爲複雜、較難理解的問題,而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解決了。學生要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就需要作認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討。這樣不斷地發現疑問,不斷地探討疑問,就可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全班按座位分爲甲乙兩組,舉行課堂競賽。整個比賽過程中,可以查看各種工具書、參考書和參考資料。答疑組的同學可以羣策羣力,互相幫助,只要在規定的1分鐘之內回答出問題,即可加分。這樣做,讓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變爲主動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鍛鍊了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集體意識。多數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這種課堂競賽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在爲集體掙分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這樣改進教學後,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挖掘深入,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熱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烈場面。學生們脣槍舌劍,爭辯質疑。有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更是妙語連珠,鞭辟入裏。這樣表面上看好像是爲了多得分,實際上是鍛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爲主動的探求知識,在知識的探討中發展智力和能力,從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我教《馬說》的字詞用了兩課時(八十分鐘),而學生活動時間累計達六十分鐘以上。學生踊躍發言,彼伏此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髮言達四十人次以上,有的同學發言達四次之多,形成了爭相發議,探討學問的民主教學氣氛,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種教學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敏捷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改革後的文言文字詞教學雖然效果很好,卻大大超出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時,往往計劃2課時完成的課文要4課時才能完成。怎樣使課堂內容再精煉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會繼續進行探索,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點通過講授文言文的語法知識,讓學生理解掌握並運用到實際中去,這樣對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激發學生喜好文言文的興趣。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4

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語文是極爲重要的一到門檻,中國的文字連在一起時,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義們同時也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因此作爲一名國中老師,在學生結束國小的學習後,更進一步的學習語文時,我們一定要爲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這裏我有一點小小的教學感悟分享給大家。

在教學中趣味和知識性同等重要。在學生髮下課本之後,有的人對課本感興趣,就會翻一翻書,看看有什麼樣的故事囊括在書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將書本塞進書包裏,看都不看,這就要看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樣的引導和幫助,使得學生都能愛上語文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再不濟也可以使那些不感興趣的同學提高語文這一科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將知識幽默的講述出來,像講故事一樣有趣,不會使人厭煩,就要看教師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達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貼近學生一點。

乾巴巴的講述知識點,根據教學輔導書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學生的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下降,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是管不到學生在腦海裏想什麼的,就像有一句俗語說的一樣“強扭的瓜不甜。”強迫學生去學習只會弄出反效果。所以將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才能是教學趨向有益的一面。

學習要有深度,學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師的想法更加的寶貴。在一些美文賞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同學們以後該如何如何做,這樣反而是遏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將一些能夠在國中階段被學生所欣賞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做一個推薦,佈置寫一篇讀後感,學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看到他們對於文章的鑑賞能力。這樣的能力需要依靠學生自己去領悟,我們教師只能在旁邊引導,提供一點思路,開闊他們的眼界。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5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通過這段時間的遠程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個方面談談這次培訓。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與傳統的文本教學有着明顯的不同,這集中體現在教學內涵的擴展。傳統教育中的教學指的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強調的是教師的手把手地教,而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應由知識的權威轉變爲學生開展活動或研究的平等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要爲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信息、啓發思路、補充知識、推薦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教師要在開發綜合性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戰勝困難的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要監督學生自覺完成相應研究內容,以一個“聞道在先”的身份幫助學生,關心學生,鞭策學生。所以,教學內涵的擴展要求教師教的策略與學生學的策略也應發生變化。由此,我們將課題研究的着眼點定位在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上。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空間、感情的自由、創造的靈感。

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的信息。教師必須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個活動中去,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要善於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當他們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教師更應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爲產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對個別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們採用了個案追蹤、現場紀錄等形式,儘可能全面客觀地解析孩子,捕捉到來自孩子的信息。我們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搞好教學。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恰當、準確的使用激勵性評價(要明確激勵性評價的激勵性、民主性、導向性、差異性、準確性的前提下,還要對學生有積極的期望和要求;創造成功機會,誘導學生參與;鼓勵要適度、恰當;因人而異,選取側重點不同的評價方式等等),進行實踐交流,取長補短;接着從心理學的角度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並且製作問卷調查,比較分析,找到我們施教對象的詳細特徵,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我們學生的實施方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在教師的恰當、合理地引導下,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對激勵性評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做到恰當、合理地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確實得到很大的收穫。學到了不少東西。有利於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6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爲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裏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啓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爲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爲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中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爲一線的國中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爲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爲“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但同時又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爲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爲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爲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覈的方法,這種以“分”爲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爲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纔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國中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7rp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