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

心外無物的意思是,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1

心外無物,是出自宋代哲學家陸九淵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礎上提出的,即“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王守仁和陸九淵是“心學”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屬儒學範疇。

王陽明於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府修文縣治,現爲貴州省修文縣龍場鎮)當驛丞。

他來到中國西南山區,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使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爲人的內心中自然包含世界運行的規則(心即理)。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聖人的光明品質,人人都是具備,這個光明品質即是良知,良知想從外面的事物尋找是錯誤的)史稱龍場悟道。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裏,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裏,他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也可以說,所謂的物質都在你的心內,都在你的意識之內,因爲有了意識,物質纔有意義,所以說意識決定物質存在的意義。

注意,是物質存在的意義,不是說,意識決定物質,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植物人,你把金山銀山堆在他的面前,這些金銀財寶和廢銅爛鐵無異。

若無意識,物質便歸於虛無,或者說,心賦予事物的存在意義,對於同一個事物而言,你怎麼去定義這個事物,這個事物往往就是怎樣的。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2

語出《傳習錄》上:“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於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於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又說:“心外無物,如吾心發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所謂心即人的意識,而物卻不是實物而是事。事包括有關這件事的意念和行動兩個方面。意念就是心的表現,自然不在心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雖不能說就在心中,但是也不能離心而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不在心外。

因爲物即是事,事不在心外,物當然也就不在心外了,概括起來即是“心外無物”。守仁提出這個命題從根本上改變了格物的意義。

在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朱子學認爲,格物就是即物而窮理,其目的是認識天理,擴充心知,爲提高人的道德修養服務。

但是王守仁則認爲這種理解是根本錯誤的.,格物不是要人認識物中的天理,天理是人的本心,早就存在於人心之中,不用通過格物來得到。

格物的正確意義是格心中的事,格心中的意念,使它從不正得以復歸於正。正如他自己所說:“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 第2張
  

但是心外無物不僅具有倫理學意義,而且具有世界觀意義。也就是說,不僅道德生活中的事不在心外,而且與人有關的自然物也不在人的心外。

這些物爲什麼不在心外?守仁認爲它們與人心相關,即使看來與心無關的事物,實際上也在這個關係之中。

譬如深山中的花樹自開自落,看來與人無關,但是守仁指出:“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傳習錄》下)同歸於寂是說心與該物的關係是潛在的,而當它與人建立聯繫、產生感應時,潛在關係就變爲現實關係,仍然可以說不在心外。守仁的心物關係論可以概括爲“人心與物同體”。同體也就是在不可分離的主客、能所關係中。

守仁說:“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沒有天地鬼神萬物,我的靈明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

(《傳習錄》下)這裏的天地鬼神萬物是作爲人的世界的天地萬物,而不是純自然的天地萬物,這樣的萬物纔是依賴於人心的。所以當弟子問他天地萬物千古存在,爲什麼說依賴人的靈明?守仁答道:“今看死的人,他這些靈明遊散了,他的天地萬物尚在何處?”(同上)因此,世界觀意義上的心外無物,是一種原則同格說,是從客體對於主體的意義上來考察的

標籤: 心外 無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ev9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