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親子 >新生兒 >

新生兒發熱的護理[精品]

新生兒發熱的護理[精品]

一、什麼是發熱,如何認識發熱?

新生兒發熱的護理[精品]

發熱爲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反應,對錫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不認爲是有病。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爲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當餵奶、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時,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飢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於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爲35℃以上,臨牀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及時採取保暖措施。

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測出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測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爲5、3、2、分鐘),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所似。測腋溫應以5分鐘爲準,不宜超過10分鐘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症時測得數值較高,而在寒冷環境中用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因此,對可疑發熱的病兒,應認真核對體漸測量的準確性。

發熱可分爲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爲標準):①低熱:小於38℃。②中熱:38℃-39℃。③高熱:39℃-41℃。④極熱:大於41℃。小兒年齡越小,體溫調節越差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差,體表現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良,尤其新生兒、早產兒皮下脂肪較薄,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體溫極易引起波動。由於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好而表現反應不多,如小嬰兒感冒時體溫可突然升高達40℃左右,而小兒表現的一般情況可較好,熱退後恢復亦較快。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突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往往反映有較長嚴重疾病發生,若發熱2周以上或反覆體溫升高時,則要求家長到醫院認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二、爲什麼人體可以保持較恆定的體溫?

人體可以保持體溫相對恆定,主要是由於體內有產熱和散熱的內調節系統即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以及採用防禦寒冷或炎熱的措施,如適時更換衣服、使用空調設備、取暖裝置、通風設備等。這種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系統,與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密切相關,而其中主要是受體溫調節中樞(位於皮質和丘腦下部)的支配。爲了調節產熱和散熱的平衡,新陳代謝和皮膚、呼吸、循環、泌尿及內分泌系統的均參與此種生理活動。年齡幼小,尤其新生兒、發育營養低下者,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1、物於性調節主要是散熱和保溫,可通過以下途徑:①皮膚:皮膚毛細血管的收縮或擴張可以減少或增加皮膚循環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調節散熱和保溫。汗派對體溫調節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熱,無汗則可保持體內熱量。如天氣炎熱出汗,即汗腺對散熱產生的調節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對體溫保持頗有影響。消瘦的小兒。,體表現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室溫過低時不易保持正常體溫而致體溫不升。相反新生兒包裹太厚,體溫各升高就明顯,即所謂“包裹綜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頻率代償性增快:可加速散熱。

2、化學性調節主要是體內產熱的調節。人體攝入碳水化合物等產熱性營養物質,以氧化產生熱量。此外肌肉運動增強時,代謝活躍,從而產熱亦增加。如小兒哭鬧,運動、餵奶後體溫可有些升高,尤其小嬰兒攝取高蛋白、高熱能飲食後體溫也可升高,而當小兒飢餓時處於低熱能狀態體溫較低。

三、發熱有那些原因?

引起發熱的原因可分爲感染與非感染兩方面:

1、感染性一般認爲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防禦反應,通過發熱而刺激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抗體形成、增強白細胞內本科活力以及肝臟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對人體侵襲,促進康復。但體質虛弱的早產兒,營養不良的患兒,雖有嚴重感染,可無發熱反應,說明防禦力較差。

2、非感染性除感染外,下列情況也可引起高熱或低熱:①組織破壞或壞死時,體內蛋白代謝異常增加而產熱過多;或由於蛋白質分解產物可成爲“致熱物質”(致熱原),如癌腫,白血病、血管內栓塞、燒傷、骨折血腫、胸腔或腹腔血液的吸收,均可引致發熱。②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循環量減少而致散熱障礙,因而體溫升高。但如發生循環衰竭,則正常代謝停滯而產熱過少,又可因見體溫過低。③肌肉運動過強如劇烈運動、嚴重驚厥或癲癇大發作後,體溫可升高。一般在下午活動後,正常兒童肛溫可達38℃,並不少見。④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可致發熱,見於體溫中樞尚未完善的弱小嬰兒,顱內損傷(如出血或腫物)的患兒以及中暑的兒童。⑤生物製品如血清、菌苗等均爲高分子異體蛋白也可致發熱。⑥內分泌腺功能異常如甲狀腺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也可致體溫增高。

從發熱的病理生理看,發熱是人體防禦疾病和適應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若高熱持續過久,使體內調節功能失常,則成爲患兒健康的威脅。高熱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高熱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也大大增加。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增高13%。高熱時還能影響消化功能主要是降低消化酶活力,可致嬰幼兒腹瀉、脫水,而進一步發生代謝障礙。②由於氧消耗增加,產熱過多,需加速散熱,因而心搏加快,體溫每升高1℃,心搏加速約12次/分,表皮血管擴張,而加重心血管負擔。③高熱可增高顱內壓,每升高1℃,顱內血流量增多8%,使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出現煩躁、頭痛或熱驚厥或高度掏出現譫語、昏睡、昏迷等。尤其嬰幼兒多見。④高熱時消化道高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運動緩慢,故有食慾不振、腹脹、便祕等症狀。⑤持續高熱可使人體防禦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於恢復健康。因此,對高熱及極熱應適時採取藥物降溫或物理降溫等措施。

3、新生兒時期較常見的發熱原因

新生長時期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產熱與散熱易失去平衡、故體溫容易波動,而且新生兒對高熱耐受力差。常見發熱原因如下:①非感染性發熱:如室溫超過30℃時,可有體溫升高;包裹過厚可致“包裹綜合徵”,此時體溫可達38℃-40℃。人工餵養者牛奶過稠,而水份總入量較少,可致高蛋白脫水熱;有時母乳不足,水入量又過少亦可見脫水熱。脫水熱時體溫甚至可高達39℃-40℃。②感染性發熱:多種細菌(大腸桿菌、骯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鼠傷寒桿菌及其它沙門氏桿菌等)或多種病毒(腸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均可致高熱;如新生兒敗血症、化腕性腦膜炎、骯炎、及早炎、乳腺炎、新生兒皮下壞疽,新生兒膿皰病、天皰瘡及削脫性皮炎等。但應注意在嚴重全身性感染中毒時亦可不發熱,反而體溫不升。

有些患兒長時間發熱而查不明原因,應及時作詳細的檢查。如有的小兒患了耳源泉性顱內膿腫、骨髓炎或深部隱匿性感染竈等,無論如何發熱患兒均應仔細他析,到醫院查明病因。

四、小兒發熱的常見疾病

二週以上的體溫升高爲長期發熱。反覆發作或遷延的發熱應首先考慮各種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膽感染、結核感染、風溼熱、腸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膿腫、敗血症等。(在新生兒或經過免疫掏治療的患兒,敗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現,如脾大、中性血細胸增高)以及黴菌病等。幼兒長期發熱可由於神經母細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或鼻竇炎往往引起長期低熱,應加註意;在流行地區,應考慮傷寒、副傷寒、布魯氏菌病、瘧疾、血吸蟲病、肺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旋毛蟲病等。

長期發熱的少見病應想到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溼病、紅斑狼瘡、皮肌炎,還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

五、小兒高熱降溫方法有哪些?

退熱的方法有藥物退熱和物理降溫兩種方法。常用的退熱藥有阿斯匹林、阿魯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

孩子用退熱藥,不同於成人,要根據年齡、體重決定服用量。撲熱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體重8-10毫克;阿魯片是阿斯匹林和魯米那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zi/xinshenger/kl3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