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親子 >嬰兒 >

​寶寶從1周至1歲睡眠重要知識 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原因

​寶寶從1周至1歲睡眠重要知識 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原因

寶寶剛出生到一歲左右的這段時間,腦部結構正快速發展,而睡眠品質則爲主導腦部發育的一大關鍵因子。擁有充足而安穩的睡眠機制,對寶寶來說是生長必備的條件,在規律睡眠作息下,新手父母帶養過程也會更輕鬆,因此,釐清孩子睡眠品質好壞的關鍵因素,是爸比媽咪必做的課題。

​寶寶從1周至1歲睡眠重要知識 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原因

作息習性&環境培養

我們都知道必須提供孩子充足的睡眠量,但您知道睡眠的穩定與否,對寶寶來說所代表的意義爲何嗎?若無法陪伴孩子一同進入安穩的夢鄉,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而左右寶貝睡不安穩的因素又有哪些?本文透過專業醫師與臨牀心理師的解說,讓爸比媽咪們一次補足所有必備的寶寶睡眠知識。

睡眠之於孩子的重要性

進入懷孕第三期一直到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寶寶快速建立腦部結構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腦部快速成長,發展速度達到一般狀況的好幾倍以上,擁有高品質的睡眠將有助於孩子長得更快、更好。孩子進入香甜的夢鄉時,大腦馬不停蹄的持續建構工作,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牀心理師黃彥霖表示,「對新生兒來說,外界環境及刺激都是新的學習材料,因此,必須花較多時間在建構學習知識與自我統整上,睡眠正是提供寶寶聚焦在自己身上的方式之一。」另外,人體在嬰兒期及青春期是身體成長及變化最快速的階段,研究發現,當人類進入深層睡眠,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爲了讓寶寶快速成長,自然要多花一些時間在睡眠上。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蕭建洲醫師也提到,在睡眠過程中,寶寶可以減少消耗的熱量,藉此獲得充足的休息。透過睡眠過程,寶寶所獲取的養分得以在體內進行代謝、吸收、調整及利用,轉化爲生長所需的能量。

睡眠特徵與成人相異

許多新手父母在帶養孩子過程中,經常爲寶寶的睡眠問題感到困擾,總對無法摸透寶貝的作息而不知所措。之所以無法順利掌握孩子的習性,可能與嬰幼兒睡眠特徵和成人相異有關。例如:有些父母會摸不着頭緒,煩惱孩子爲何淺眠或有其他睡眠特性,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狀況。在經過足夠的訓練且伴隨孩子逐漸成長,睡眠模式也會漸漸與成人變得一致,在此之前,我們先認識嬰幼兒有哪些與成人不同的習性。

片段性睡眠—頻繁卻短暫

一般來說,幼兒的睡眠週期較短,成人一個睡眠週期約爲90~120分鐘,一次長時間的睡眠中約有四至六個週期;小朋友的睡眠週期則只有約45分鐘,睡眠週期約有十多個。將此數據體現在實際睡眠中,成人能進行一整段的睡眠,而年紀較小的孩子睡眠時間屬於比較片段性。

雖然一整天的睡眠時間很長,但每次卻只睡兩至三個鐘頭,父母得重新安撫他們入睡,顯現出頻繁卻短暫的睡眠模式。黃彥霖心理師說明:「從研究上的資料可以看出,寶寶一天平均需要16~19小時的睡眠時間,但不像成人一次可在夜間補充8、9小時的睡眠,而是散佈在一整天當中,因此,新生寶寶總給人一種多數時間都在睡覺的感覺。」

淺眠—快速動眼期

成人在深層睡眠與淺層睡眠轉換之間,通常順利且不容易清醒,但寶寶的轉換過程不及成人順利。蕭建洲醫師指出:「睡眠過程中可區分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非快速動眼期又細分爲深層睡眠與淺層睡眠。」根據研究顯示,成年人在每段睡眠中僅有1/4的時間處在快速動眼期,而年紀小的孩子,快速動眼期卻佔了一半以上的睡眠時間。黃彥霖臨牀心理師提到:「快速動眼期在睡眠醫學中被歸類於矛盾期睡眠,因爲此時大腦的腦波狀態顯示與清醒時的狀態相似,但身體肌肉張力卻是整個睡眠階段中最低的時刻。」

在快速動眼期睡眠中,寶寶可能會出現眼球跳來跳去的狀況,有些家長還可能誤以爲是寶寶抽筋,並伴隨許多面部表情,像是嘴角抽動、皺眉、發出悶哼聲、伸展四肢、翻身等,但這些動作大多是無意義的正常現象,不一定代表孩子睡不安穩。此時只要讓寶寶自己處理、經歷即可,若貿然將寶寶抱起或進行其他照顧大動作,可能反而吵醒孩子。

過度刺激影響睡眠

新手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有「白天玩得越累,晚上越興奮」的狀況發生,您可能因此感到不解,畢竟成人在折騰一整天之後,會顯得身體疲憊不堪、昏昏欲睡,而孩子卻反而變得更活躍、興奮,甚至晚上睡得更不安穩。蕭建洲醫師解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爲孩子在白天時,精神受到過度刺激,除了玩得太興奮之外,太早接觸電視、3C產品等聲光刺激,也可能導致孩子晚上夜驚或夢魘,造成睡眠品質受影響。

寶寶睡眠時間長短

孩子睡眠機制

新生寶寶的生活相當簡單,多數時間都在睡夢中度過,但睡眠模式較不穩定、持續,再加上小寶寶對奶水的需求也屬頻繁少量,甦醒往往都是爲了填飽肚子,新手父母很難看到孩子展現明確的睡眠慣性或機制。

1周:吃飽睡睡飽吃

剛出生的寶寶睡睡醒醒,除了睡覺、喝奶之外,醒着、哭鬧的時間皆不多,生活作息也缺乏固定的規律。蕭建洲醫師指出,新生兒每天約有20小時皆在睡眠中度過,幾乎是過着吃飽睡、睡飽吃的生活模式,只不過父母很難清楚掌握寶寶想進食的時間點,因此,必須以寶寶的需求爲主,由成人遷就、配合寶寶的時間。

2周:開始表現遊戲需求

寶寶離開媽咪的子宮一週後,努力調適新環境的生活,開始對外界產生好奇與反應。雖然醒着的時間還是很短暫,但已經開始會因爲尿布溼了、環境不舒服等其他原因哭泣,更會展現遊戲需求。爸比媽咪可能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寶寶除了睡眠時間縮短,還會等到玩累了才肯吃飯、睡覺,甚至到寶寶出生十天後,可能出現小寶寶吃飽還貪玩不肯睡的情況,此時父母可試着與寶寶說話或與孩子多進行一些互動,例如:拉拉小手、彎彎小腳等,滿足寶寶的活動需求。

3周~4周:生活漸趨規律

寶寶即將滿月,身體發展漸趨成熟,作息的規律也有跡可循,例如:此階段的孩子進食量增加,相較於剛出生時的頻繁少量進食,現在已能維持兩至三小時喝一次奶,攝取的奶量更是提升不少。然而,吃吃睡睡的簡單生活已經無法滿足寶寶需求,爸比媽咪得花上更多心力來安撫寶寶的情緒,就連睡覺也不再全是「自然而然」。

黃彥霖臨牀心理師提到,出生三、四周的寶寶比較能展現作息特性,除了進食量的變化之外,睡眠方面也有所改變,像是已能持續稍微長時間的睡眠,雖然仍無法像成人一樣達到一次睡覺八至九小時,但父母可以開始着手思考如何在寶寶滿月後進行相關的睡眠模式調整與建立。

2月~3月:睡眠機制穩定

蕭建洲醫師提到,產婦分娩後的頭一個月,正值月子期間,自然較無過多心力在關注寶寶的作息上,多爲配合着孩子自然甦醒、睡着的時間,也因此造就寶寶維持無規律性的睡眠時間。而滿月後,寶寶本身的睡眠機制漸漸穩定,家長在經過一個月的身心調理與摸索寶寶的特性後,開始可以掌握孩子吃飯、睡覺的時間,並能試着訓練孩子的生理時鐘,培養夜間長時間的睡眠。

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表示,人體的生理時鐘主要受外在太陽光調節,白天醒來的時候,太陽光會讓寶寶知道現在是白天,應該維持清醒,各種刺激包含視力、整體的發展等,會慢慢讓孩子趨近成年人的睡眠模式,拉長夜晚睡覺的時間。孩子三個月後,每天平均睡覺15~16小時,白天醒着的時間延長不少,只剩下約三、四段的短暫睡眠,甚至可能學習開始自己入睡,像大人一樣睡過夜。

4月~7月:建立日夜概念

四個月寶寶的平均睡眠時間大約是每天11~14小時,這個階段的寶寶,所有狀態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穩定性。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說:「睡眠模式也相對更規律,夜晚大致可維持七、八個小時以上的長時間睡眠,甚至更長時間,夜裏即使沒有餵奶也不要緊,新手爸媽可把握機會,讓孩子練習與大人同步的作息。」

對於四個月大的寶寶來說,規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應儘量維持每天的日間小睡和夜晚就寢的相同時間及方式,父母更要多留心環境中的小細節,例如:睡前的儀式、生活中其他可能影響睡眠品質的原因。蕭建洲醫師舉例,譬如有些餵母乳的媽咪在白天攝取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食品或刺激性食物,寶寶間接從母乳中接觸到咖啡因,使得精神亢奮、不易入睡。另外,父母的作息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夜貓子爸媽自然也會養出夜貓子寶寶。

8月~12月:養成固定睡眠模式

寶寶進入此階段,通常已經養成固定的睡眠模式,家長在帶養上應該會感覺輕鬆許多,晚上連續睡上9?12小時不是問題。但寶寶六個月後開始有分離焦慮產生,好不容易養成獨睡、一覺到天亮的好習慣,這時可能出現「退步」的狀況。

若孩子哭鬧着要父母作陪,家長可以適時提供安撫,但別破壞之前的原則,譬如破例讓孩子跟自己同牀睡,而是應溫柔堅定的哄孩子入睡,或許這樣的模式持續幾天後,寶寶哭鬧情況就會獲得改善。黃彥霖臨牀心理師特別提到父母要留意教養,既然希望孩子能穩定的睡個好覺,各方面原則都要掌握,例如:進食的時間、分量拿捏好,如果孩子沒在睡前吃飽,半夜醒來的機會很大。想讓孩子一覺到天亮,就得讓他們在白天有適度的活動,並堅持自己的教養原則。

睡眠充足評估指標

蕭建洲醫師說明:「孩子一個月內每天睡眠時間約16~18小時,兩至四個月約14~16小時,四至六個月後約10~12小時,隨着年紀增加,對睡眠的需求也會逐漸減少。」

然而,即使瞭解孩子各階段平均的睡眠時間,但年紀小的孩子睡眠時間斷斷續續,家長很難計算每天正確的睡眠時間,心裏也難免擔心孩子睡眠不夠充足。對此,黃彥霖臨牀心理師釐清,滿月前的寶寶會自己尋找本身需要的睡眠量,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再者,每個孩子所需要的睡眠量,多少存在個別差異性,每個人的睡眠習慣也不會完全相同,不一定完全得用時間來計算睡眠是否充足。

舉例來說,有些爸媽認爲孩子整天都在睡覺,是好帶養的指標;有些孩子會哭會鬧,就是難帶養;或者有些孩子習慣睡午覺,有些孩子即使不補充睡眠,還是能維持好精神,其實只要在不刻意干擾的狀況下,孩子都會自然補足睡眠量。

睡眠不足的影響

孩子一歲後,成人開始更在意小朋友每天就寢的時間,有些人認爲晚睡的寶寶相較於早睡的寶寶來得不聰明,成長也會更緩慢。黃彥霖臨牀心理師澄清,研究發現某些羣體的人們天生屬於早睡早起的類型,另一部分的人們則是習慣晚睡晚起,這是因人而異的生理時鐘特性。許多人流傳晚上十點至凌晨兩點是肝臟在運作排毒的時間,則爲中醫觀點,認爲體內臟器會有特定運作的時間,但西方醫學目前沒有獲得相關證實,因此,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認爲,與其計較與他人不同的睡眠時間,不如替孩子養成睡眠規律性,只要養成規律的作息,身體就會自己找到合適的運作方式。當孩子作息穩定、進入深層睡眠時,體內臟器就會規律運作、大腦就會自動分泌生長激素,家長毋須過度憂心。

另一方面,若您的孩子長期處於睡眠不足或非良好的睡眠品質情況下,則恐對生活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睡眠不足除了會導致精神不好、睡眼惺忪,情緒上也會遭受波及,可能出現孩子不愛笑、容易生氣、反應少等症狀,甚至影響到進食的意願。若寶寶在睡醒後感到快樂與滿足,且食慾、發展、身高體重正常成長,睡眠基本上應該沒有問題,即使有些寶寶睡得不久,但對他們而言已經是足夠的。

7因素導致寶寶睡不安穩

Reason1:夜驚

「寶寶睡到半夜,突然沒來由的爬起來大哭」,出現這樣的狀況,可能是俗稱的「夜驚」。引起孩子夜驚的原因,一般與孩子白天的情緒狀態有關,例如:白天過度亢奮、玩得太過度、接觸刺激性食物、睡前玩得太激烈等,都可能導致夜晚睡眠容易夜驚。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說明,夜驚時,孩子不是在做夢的階段醒來,而是在深層的睡眠當中突然短暫甦醒,對外在環境沒有辦法快速透過意識層面確定自己身處在哪裏,所以會無助的哭鬧。

一般來說,夜驚對孩子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對成人比較造成困擾,爲了確保孩子在睡眠時的環境是安全,成人可能要有所防範,譬如夜驚時,孩子對外在環境無法清楚掌控,可能發生從牀上摔落之類的意外;再者,孩子經歷夜驚的時刻,既非做惡夢,也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因此,父母的安撫很重要,只要拍拍孩子、將他們抱入懷中,寶寶一段時間後就會再度進入睡眠狀態。通常夜驚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對寶寶也不會有不良影響,蕭建洲醫師提醒,僅父母應儘可能避免引起夜驚的原因。

Reason2:夢魘

發生狀況與夜驚相似,差別在於孩子正經歷一場惡夢,對寶寶來說,夢魘是身歷其境,導致他們在害怕的夢境中醒來。黃彥霖臨牀心理師指出:「孩子可能在睡眠夢境當中遇到恐懼的事物,對寶寶而言好像剛纔真的發生了恐怖事情,因此,情緒上會有比較高度的驚嚇和恐懼。與夜驚相比之下,情緒更顯不安,父母在哄孩子的過程會更辛苦,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心力。」您或許聽過孩子說:「剛剛有怪獸在追我」等話語,由於孩子深信自己剛剛在夢中真的發生令他恐懼的事,若想哄寶寶再度入睡,得花上更長的時間。

除此之外,牀榻間的環境安全一樣重要,家長需確保孩子不會在突然醒來後誤傷自己。黃彥霖心理師進一步提醒,惡夢的發生跟孩子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爲減少夢魘的情形出現,家長應避免孩子在白天接收恐怖、暴力等有關影片、資訊。

Reason3:日夜顛倒

帶養寶貝的初期,許多爸比媽咪經常遇到寶貝日夜顛倒的狀況,明明到了睡覺時間,寶貝卻不斷哭鬧,白天時卻又睡個不停。事實上,嬰兒在六個月前,並無晝夜觀念。寶寶出生前,胎兒的作息習慣會依循母體,例如:媽咪在懷孕時習慣晚睡,寶貝出生後也會延續這樣的習慣,出現白天睡覺、夜晚精神特別好的情形。若想協助寶寶建立白天與夜晚的觀念,可能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所以越早開始進行越好。

另外,寶寶白天睡得過久,晚上自然睡不好,甚至會使家長夜不成眠。研究發現,缺乏夜間睡眠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若寶寶到了晚上睡覺時間仍不肯「乖乖就範」,或是刻意拖延入睡時間,顯示出他白天睡得時間過多。蕭建洲醫師表示:「日夜顛倒的情況到寶寶四個月後就能有效調整,如果寶寶白天睡不停,家長可以刻意將孩子喚醒,或儘量多增加一些和寶寶的遊戲時間。」尤其下午五、六點後應避免讓寶寶再睡太久,無論是打開窗戶,讓外頭的光線提醒孩子現在是白天,或是帶着孩子出門散步走走。總之,儘可能將寶寶一天最長的睡眠時間,留到晚上再進行。

Reason4:夜裏的壞習慣

有些寶寶睡覺時非得吸着奶嘴才肯入睡,或是半夜總要父母再提供一次哺餵,因而造成睡眠被中斷。蕭建洲醫師提到,對年紀較小的嬰兒來說,進食模式屬於少量多餐,因此,總得再補充夜奶。但隨着年紀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斟酌是否有提供夜奶的必要性,若是寶寶半夜沒有醒來討食,基本上舍棄一餐夜奶無妨,還能降低奶瓶性齲齒髮生的機率。

另外,許多寶寶習慣含着奶嘴入睡,蕭建洲醫師提醒:「奶嘴應做爲安撫用途,長時間含着奶嘴,可能在寶寶長牙後使嘴型受影響;其次,孩子入睡後口中若依然被奶嘴堵着,也容易使呼吸不順暢,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Reason5:環境因素

寶寶就寢時,爸比媽咪常出現「替孩子過度保暖」的舉動,蕭建洲醫師提醒:「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夜裏着涼,特意爲寶寶蓋上厚重的棉被,未料寶寶反而因此睡得不安寧。」過度厚重的寢具不但可能引起呼吸不順暢,過高溫度也會擾亂孩子的清夢,甚至因爲過於悶熱,導致皮膚出疹子,搔癢難耐反而讓夜裏更難入眠。

Reason6:病理原因

當孩子在睡眠過程中遇到狀況,父母應該先反問自己「孩子發生什麼事?爲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纔有辦法入睡?」尤其首先要思量,排除生理上有無不舒服的警報,當身體不適、肚子餓或有其他病痛的時候,皆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

Watch out!感冒症狀

感冒症狀容易使寶寶的睡眠品質受到破壞,例如:頻繁咳嗽、氣喘、鼻塞等,都可能會使小朋友在睡夢中醒過來。蕭建洲醫師提到,尤其某些小朋友在晚上的咳嗽症狀會更加劇,建議父母若發現寶寶疑似出現感冒症狀,可請專業醫師協助,開立可抑制症狀的藥方。

Watch out!腸胃問題

舉凡脹氣、拉肚子、腸絞痛等腸胃問題,都是影響寶寶睡眠的常見原因,尤其嬰兒腸絞痛目前仍未找到確切引起的原因,有可能是腸道神經發育未健全、餵食不當、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噴乳反射太強等因素引起的腸子痙攣。此病症常發生於兩至五個月寶寶身上,發作時間點有兩個高峯,其一在傍晚四點至八點,另一個高峯點則在半夜12點前後。

腸絞痛發作時,寶寶的肚子看起來會有些脹脹、鼓鼓的,症狀可能持續數個小時。而腸絞痛約至嬰兒三、四個月大後就會逐漸緩解,但仍有部分寶寶到七、八個月大後仍受腸絞痛所苦。蕭建洲醫師表示,當嬰兒腸絞痛發作時,建議父母嘗試物理方法緩解,例如:替寶寶的肚子進行輕柔按摩,或將寶寶抱起來搖一搖、泡溫水澡、嘗試解便等,症狀舒緩後,孩子就能再度入睡。

Watch out!長牙

長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但您可能不知道,長牙的過度期會帶給寶寶許多不舒服的感受。蕭建洲醫師指出,當寶寶準備長牙齒時,會想要啃咬東西,隨手可取的玩具通通放進嘴巴里,除了容易造成牙齦發炎,也會影響腸胃。另外,長牙的過程可能會出現一些發燒反應,使孩子的香甜好夢無法順利發展。

Reason7:其他因素

造成睡眠品質不良的原因有許多,嬰幼兒敏感且稚嫩的身體對於環境中的種種改變都能立即感知,譬如當生活環境存在二手菸,刺激性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質也是造成影響睡眠安穩的原因之一。

黃彥霖臨牀心理師也指出,社會型態改變,許多家庭都是雙薪制,很多孩子可能白天是託給親友帶養,雖然孩子年齡小,但卻清楚知道父母的角色,當晚上推託着不肯入睡,原因可能來自於想要跟父母有更多時間互動。黃彥霖臨牀心理師強調,若孩子想藉由不睡覺來獲得跟爸媽的互動機會,與其強迫式的斥責與拒絕孩子,爸比媽咪不如想辦法在睡前多提供寶寶一些陪伴,和孩子一同準備入睡,或許就能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

用對方法孩子睡得更安穩

滿足生理、心理需求

想要替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蕭建洲醫師認爲,父母選擇的方法很重要。透過建立規律的入睡儀式,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正一步一步準備進入夢鄉,比起現代許多家長使用3C產品做爲與孩子溝通、妥協的工具,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念一本故事書,纔是讓孩子安穩好眠的祕密武器。睡覺前,父母應讓孩子生心理皆獲得滿足。舉例來說,睡前的那餐一定要吃飽,如果奶量不足,寶寶半夜肚子餓,一定會起牀哭鬧。但有些家長可能會感到疑慮,若是讓寶寶吃得飽飽才睡覺,是否會對腸胃造成負擔?蕭建洲醫師解釋,由於寶寶攝取的奶水相對於成人的食物好消化,因此,即使吃飽立刻睡覺,也不必擔心腸胃無法負荷。

心理層面的滿足則在於寶寶的需求,例如:孩子希望父母待在身邊陪伴的時間可以久一點,此時家長可拿捏一個恰當的時間,譬如半個鐘頭後就離開寶寶身旁,不一定要待到孩子睡着爲止。另外,也可提供小棉被、玩偶等安撫玩具來達到提供孩子安全感的來源。黃彥霖臨牀心理師提到:「寶寶對安撫玩具的需求因人而異,家長不需要強迫建立小朋友對安撫玩具的依賴,應以孩子的需求爲主。」蕭建洲醫師也提醒,雖然安撫玩具可以滿足寶寶的心理需要,但牀榻間還是避免擺放過多絨毛玩具,以免引起孩子過敏,或有誤觸口鼻、導致窒息的危險。

避免半夜干擾寶寶睡眠

前文中有提到,對於夜奶的提供與否,主要應以寶寶是否需要爲考量,將相同的道理轉移至換尿布這件事情上評估。蕭建洲醫師認爲,半夜更換尿布多少會干擾到寶寶的睡眠狀況,爸比媽咪可評估寶寶的尿量,如果夜裏尿布真的溼得很嚴重,爲了避免小朋友的皮膚出現不適,應適時更換。反之,當孩子大一點,日夜尿量會有所調整,父母可視情況省去半夜換尿布的步驟。

另外,有些家長爲了維護嬰兒的頭型,會在孩子睡覺時不斷翻動他們頭部的擺向,這樣的做法可能使孩子睡眠被幹擾,應以孩子覺得舒適的睡姿爲主。唯要注意避免採取趴睡的姿勢,由於兩個月前的寶貝不具有翻身及掙扎的能力,趴睡可能會使寶貝在睡覺過程中不慎猝死或窒息,而側躺也有可能不小心翻成趴姿,父母應特別注意。通常在寶寶四個月後,對自我身體控制漸趨成熟,纔會比較安全。相較之下,採取仰躺的方式最能避免危險。

隱藏在睡夢中的危險

許多長輩擔心孩子被「煞」到,會替寶寶到廟裏求取保平安的護身符,蕭建洲醫師提醒,掛在頸部的細線,可能在孩子睡覺、翻身的過程中不慎勒住脖子,建議家長要特別注意,若情況允許,應於寶寶入睡前取下,以確保安全,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舒適的夢鄉。

建立入睡儀式

孩子四至六個月左右,父母便能開始着手進行建立入睡儀式。假設家長預計晚上九點要讓寶寶睡覺,可在七點半或八點先進行哺餵,吃飽後拍拍孩子,並將室內燈光調暗,同時也要調整語氣,變得輕聲溫柔,接着帶孩子洗個舒服的熱水澡,伴隨柔和的音樂,哄孩子上牀睡覺,念一本牀前故事書,最後向孩子道晚安。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說:「每天都按照一樣的步驟進行,讓孩子知道自己固定要經歷睡眠的過程,長久下來,這樣的習慣會儀式化,自然會形成心理學中所謂的制約反應。利用孩子固定的睡前活動,能養成順利進入睡眠的狀態中。」

若孩子還不熟悉入睡儀式,可能會在牀上蹦蹦跳跳,或者找一大堆藉口,如尿遁、喝水、說一些不着邊際的話,想藉此拖延睡覺時間,父母應明確表達立場,讓孩子知道「睡覺時間到了,沒得商量」,將孩子抱回牀上,關上燈後離開,不要與孩子有過多的對話。

除此之外,爸比媽咪也可以利用其他小技巧,達到讓寶寶對晝夜產生認知的目的。譬如白天時,儘量拉開窗簾或點亮燈光,讓家中維持明亮,並提供音樂、廣播等聲音,讓寶貝清楚知道「這是該活動的時間」;到了晚上,則僅開小燈,且保持周遭環境的安靜,蕭建洲醫師提醒:「過亮的光線會對寶寶造成刺激,造成褪黑激素分泌出問題,進而影響睡眠。」並且,即便寶寶在晚上醒來,父母也要避免跟他們玩耍,才能順利養成、認知在夜晚就要睡覺的好習慣。

讓寶寶擁有獨立的睡眠空間

一般來說,父母都會擔心孩子的安全,選擇讓寶寶與自己同房睡。蕭建洲醫師叮嚀,寶寶與父母親同睡時應具備屬於自己的嬰兒牀,不建議與成人同牀,以免成人在睡夢中不慎誤傷寶寶,也能避免父母親因焦慮感導致整晚無法入眠。

有些父母會訓練孩子養成「自己睡」的習慣,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首要條件,譬如年紀較小的嬰兒,可以在他牀鋪周圍「築巢」,即利用棉被或枕頭將寶寶睡覺的區域圍起來,如鳥巢狀,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年紀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則可在孩子睡覺時,留一點門縫,讓孩子知道爸比媽咪就在外面,降低心中恐懼。

選購寢具要點

聰明挑選嬰兒牀

挑選嬰兒牀時,首先父母應審慎評估材質,舉例來說,嬰兒牀的外觀有無掉漆、生鏽或易脫落等狀況。另外,嬰兒牀的四周最好都要有護欄,護欄間的寬度不能小於六公分,且必須爲圓角設計,以防寶寶被刮傷。

嬰兒牀的尺寸有大有小,家長應評估家中環境及寶寶成長狀況,考量要選購哪一種類型的嬰兒牀。市售的嬰兒牀多半是兩段式,牀板還可依實際需求來調整高度,通常小寶寶還不會翻身,牀板高度可調到最高的那層;但對於已經會開始翻滾、好奇心強的寶寶,則要使用低一點的牀板,可避免寶寶跌落。

然而,通常可自由變換護欄高度或具備可調整功能的嬰兒牀,尤需特別注意安全。若家中有較大的幼兒,在家玩躲貓貓等遊戲時,可能調皮躲在嬰兒牀底下,一旦頭部頂到嬰兒牀的牀板,則容易有夾傷的危險,家長務必格外注意。

寢具配件一把罩

初生寶寶的體溫通常會比較高,爸比媽咪在挑選牀墊時,應以透氣性佳的材質爲首選。市售常見的牀墊材質很多,包括如乳膠、記憶棉、傳統藤製或椰子牀墊,值得提醒的是有打洞的牀墊並不代表透氣性一定就比較好,建議家長可在購買前詳細的評比,瞭解各個材質的特性與優缺點後再決定。

與寶寶睡眠時密不可分的枕頭,也是常讓父母傷腦筋、難以抉擇的寢具配件之ㄧ。枕頭的功用在於支撐保護頸、脊椎,讓寶寶的身體能夠維持成一直線,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身體仍處軟趴趴的狀態,具有良好支撐效果的寢具相當重要,無論太軟或太硬都不適合寶寶使用,釋壓性較佳的材質可讓寶寶更安穩的入睡,不會受到外來的振動干擾而影響睡眠品質。提醒家長,寶寶發育時身形變化明顯,應避免同一顆枕頭從小用到大,應根據寶寶生長髮育狀況來選擇枕頭的高度,而枕頭的長度要與寶寶的肩部同寬最爲適宜。

至於寶寶睡覺時的好夥伴「棉被」,則要在分量上多斟酌。適當的棉被應具備一點重量,以免過輕而容易被寶寶拉扯,不小心就會蓋住寶寶的鼻子,造成窒息的可能,但也不能太過厚重,建議家長可選擇比較透氣、舒適棉質或毛巾被式的棉被,像洋蔥式般層層蓋上,再依照室內溫度及寶寶的情況隨時調整,並依不同季節更換不同材質的棉被。

掌握了寶寶的睡眠習性,並選購適合孩子的寢具後,距離成功提供寶貝舒適的睡眠,已經邁進一大步,黃彥霖臨牀心理師表示:「營造舒適、安靜、安全的睡眠環境,有助於提供孩子順遂的睡眠,建議家長儘可能提早培養寶寶睡眠作息,讓孩子自然而然建立出生理時鐘,在規律的時間起牀、睡覺,不但對寶寶有益,以父母角度來看,幫助也很大。」替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爸比媽咪夜晚時便不會再被寶寶的哭鬧聲折磨得精疲力竭,親子間的教養也將更容易執行。

標籤: 睡眠 寶寶 周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zi/yinger/76r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