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1)建立相互信任情感紐帶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公平的基礎上,孩子在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就要小得多。在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遇到困難也不會迴避與家長的討論,因爲他們知道無論談什麼,都不會受到家長的批評,相反能夠從與家長的交談中受益。

溝通是建立親子紐帶的最好方式。將溝通編織進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隨時隨地地和孩子談談心、做做遊戲、共同完成家務,就可以使溝通輕鬆自如地、持之以恆地在家庭中進行下去。大家都養成公開、坦率交流的習慣,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會減少很多心頭的鬱悶。在無所不談的交流中,家長可以很快地發現孩子的困難,好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適當的干預。

當孩子信任父母,孩子就願意主動向父母袒露心跡,遇到困惑時也會主動向父母求助,問題就容易得到解決。當父母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他這個年齡所具有的基本判斷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能夠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指導,幫助孩子自己克服困難。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自信的培養,也增強了孩子的能力,對今後孩子更加從容地應對挑戰和壓力,適應環境極有幫助。

(2)掌握考察心理狀況的知識和技巧

對孩子心理問題的及早發現有助於採取果斷措施,及時疏導或治療,幫孩子清除發展路途上的障礙,避免造成嚴重後果。與其他任何疾病一樣,早發現,早治療,康復效果越好,不會留下後遺症。

建立與孩子的情感紐帶有助於增強家長的敏感性,但是否善於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還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必要時還需要求助於心理治療專家。

家長可從以下幾個途徑測評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

①判定孩子適應環境的狀況。

儘管心理學家們在描述心理健康標準時各不相同,但大都把“適應良好”作爲一條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據。因爲,良好的適應涉及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標準。孩子是否適應環境可以從孩子在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中的行爲言語、情緒情感方面來觀測。

家長可注意考察孩子在學校、公園、商店或其他公共場合,行爲是否符合社會行爲規範。如果存在長期的,經常性的違反常規的行爲,就需要引起注意。撒謊、偷竊、故意破壞、不守紀律、侵犯性行爲等一些在孩子當中常見的“調皮”舉動,如果持續發生,很可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行爲、情感、言語是否與外在生活情景相一致也能反映孩子的心理狀況。孩子言行表現與外在環境越不協調一致,心理越反常。如果孩子老是吃不下飯,或暴飲暴食,做功課、看書總走神,做遊戲時提不起精神,在同齡人羣體中格格不入,爲無足輕重的小事煩躁不安甚至大發脾氣等等,孩子是在發出信號——我需要幫助。

②觀察孩子有無異常的症狀。

觀察孩子在自然情景中的行爲表現,捕捉基本信息,可以瞭解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孩子不善於掩飾,處於壓力之下,面臨困境,感受巨大心理衝突的孩子往往表現出行爲方面,甚至生理方面的異常。孩子體重驟增或驟減、精神委靡、失眠、嗜睡或經常做噩夢、亢奮多動、焦慮不安、害怕、沉默不語、躲避與人的接觸、記憶力下降、成績急劇下滑、身上有傷痕等現象,都是應引起警覺的症狀。家長一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對異常症狀很難做進一步細微的檢查,但可以通過詢問孩子的感受來綜合判斷。任何行爲必然伴有主觀感受,一種行爲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孩子的主觀感受如何。要看這種行爲給孩子帶來的是快樂還是痛苦。

③用心理測量工具測定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專門的心理測驗量表,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對一個人的某些方面的心理屬性作出測定,判定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測試可使用的量表很多,但並不是任何一本書籍或雜誌上登載的心理測試題都可以準確測試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長需要向專家諮詢,最好到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或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聯繫,藉助科學的方法判斷孩子的心理問題。

家長對心理測試的結果也不可迷信,需要結合具體的現實情況來看待,家長可以請求專家幫助分析和解釋。另外,切忌將測試的結果當作結論,爲此灰心喪氣,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記住,測試的目的是爲了更準確地找到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以便給孩子最對症的引導和支持,讓他擁有快樂健康的心理狀態。對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可助一臂之力的輔助策略,而不是對自己教養能力和效果的評判。能夠主動尋求專業的幫助,足以證明你對孩子的愛與關注了。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有:

①不成熟行爲及多動障礙:多動不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馬虎,易分心,做事無常性,行爲舉止幼稚,衝動任性,依賴性強,坐立不安。

學習困難:智力基本正常的學齡兒童,學習成績明顯落後。

③情緒障礙:抑鬱、焦慮、恐懼、自卑、強迫、敏感多疑、情緒不穩等。

④抽動障礙:表現爲反覆、迅速、無目的、不自主的單一或多部位肌羣收縮,如眨眼、擠眉、咧嘴、扭頸、發聲抽動、清嗓音、乾咳、甚至罵髒話等。

⑤行爲障礙:遺尿症、遺糞症、厭食症、貪食症、神經性嘔吐、異食僻、夜驚睡行症、口吃、發音不清等。

⑥品行障礙:說謊、逃學、離家出走、偷竊、縱火、攻擊他人、爭吵、鬥毆、破壞物品、虐待小動物。

⑦孤獨症:孤僻,不能與他人發展人際關係,語言發育遲滯,失去用語言交流的能力,重複刻板的擺放物品的活動,多數兒童智力差。

⑧不良習慣:吸吮手指,吸吮衣物,咬手指(腳趾)甲,拔頭髮(拔毛癖)。

⑨交叉擦腿綜合症:幼兒則表現將兩腿騎於凳子或木塊,或某種物體上摩擦外生殖器。小兒做摩擦動作時兩頰泛紅,兩眼凝視,額部微出汗,呼喚不理,如果強行制止則會遭到不滿,甚至反對。多發生在入睡前或醒後或單獨玩耍時。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僅憑自己的印象和常識就斷定孩子有心理問題,並把自己的揣測和憂慮流露在孩子面前。心理疾病的診斷是需要科學依據的,下結論尤其要慎重。沒有專業知識的人是不能隨意扮演醫生的角色的。當你發現有一些令你警覺的現象時,切記不要緊張,不妨自己先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機構諮詢一下,客觀描述你孩子的情況,討教專家下一步該怎麼辦,是繼續觀察,還是帶孩子來診所檢查;如果在家觀察,又如何進行科學的症狀觀測和記錄,觀察期間如何引導孩子等。

標籤: 家長 應對 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r66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