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醫療 >醫療常識 >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現在在外面出行都是需要健康碼的,之前有人提議說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這是什麼情況?健康碼變黃之後多久可以變綠的?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的時間,疫情防控也進入常態化階段。然而,“一刀切”“層層加碼”等現象仍屢見不鮮。最近,多地疫情出現反彈,又有部分網友通過社交平臺反映,到外地出差時遭遇層層加碼。

此前,國家衛健委、交通部、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多次強調此類問題,爲什麼一些地方在實際操作中仍是另行一套呢?春節期間,還有地方曾說出“惡意返鄉”的言論,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防止政策執行“一刀切”、層層加碼,持續爲基層減負。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也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科學精準地阻止聚集性的疫情,最大限度減少對羣衆生產、生活的影響。”

在全國兩會期間,如何精準防控,杜絕防疫“一刀切”,避免政策“層層加碼”,多個代表委員紛紛發聲。

“層層加碼”怎麼破

在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看來,過去頻繁出現“一刀切”、“層層加碼”的情況,與疫情官員問責問題緊密相關。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精準防控,也應該有精準問責機制。

蔡衛平說,出現疫情就意味着官員可能被問責,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往往會通過一刀切、加碼來避免疫情傳播。“如果確實是防控不力、不作爲,當然需要追責,但如果已經按照要求做足了,還是有病例的話,這種情況應該有一定的寬容度,也能避免地方尤其基層政府亂加碼”。

另一方面,在疫情常態化下做到精準防控,也應該有精準問責的機制。“疫情防控不力、不作爲要問責,層層加碼、一刀切也要問責”,蔡衛平說,國務院相關部門一再強調過年返鄉不能一刀切,但不少基層政府仍然層層加碼,這也說明政令要暢通,真正下達到基層並得到執行,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應該加強基層政府依法行政。

蔡衛平還表示,糾正各地自行加碼、一刀切的情況,國家層面應該制定科學、精準、統一的防疫標準,“比如出現疫情後如何精準劃分風險防控區、哪些人要隔離、什麼情況要隔離多少天,全國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地都按照這個標準去執行就可以了。”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也認爲,要在優化精準防控的方案上多下功夫,更精準地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的範圍,更嚴格地執行隔離時間,不能層層加碼,儘量減小對其他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常態化防控要科學辦事,還要兼顧社會經濟生活有序進行,要讓社會逐漸迴歸正常。”蔡衛平認爲,目前我國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但很多地方還是將過去應急狀態下的防控措施沿用至今,甚至出現更加極端的做法,這也是目前需要改變的地方。

3月5日,國新辦舉行的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吹風會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提到,要精準實施防控措施。針對一些地方防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要求各地建立有關問題反映、覈實、糾正專項工作機制,嚴格做到“三不得”:不得突破現有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進行封城封區,不得非必要、不報批中斷公共交通,不得擅自增加對服務業的疫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出現“放鬆防控”和“過度防控”兩種傾向。

全國能否同一個健康碼

部分地區“一刀切”“層層加碼”的背後,目前健康碼、核酸檢測證明等關鍵信息沒有形成統一和互通,各地執行疫情防控標準不統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碼幾乎等於“防疫身份證”。然而,由於各地健康碼不統一、不互認,甚至省內的省、市兩級健康碼也不同,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售票處等處,會看到一些人握着手機掃碼、摘下口罩刷臉、填寫信息、等待系統驗證。

全國兩會期間,身爲全國人大代表的蔡衛平提交了關於健康碼全國統一管理的建議。他認爲,健康碼的不統一不僅帶來很多不便,還會產生防疫漏洞和薄弱環節。

全國政協委員王煜也認爲,各地健康碼的不通用,不僅制約了人員往來,不利於經濟正常有序運行,個人疫情健康信息不能及時在異地被掌握,也不利於迅速阻斷疫情。

目前各地自建健康碼存在三個問題,蔡衛平分析,一是多地曾經發生健康碼數據庫崩潰的事件;二是各地對於健康碼的“變碼”管理不一,甚至出現同一人員同一時間兩地健康碼顏色不同的情況;三是全國各地健康碼的主管單位分屬不同系統,由此產生了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

他說,傳染病防控需要跨行政區域、跨部門的統一協調,目前各地自建的健康碼難以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建設一個全國統一管理的健康碼。

實際上,爲推動各地健康碼互通互認,國家層面曾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碼”以及個人健康信息碼的相關標準,但未能實現全國的“一碼通行”。爲此,蔡衛平提出,把健康碼納入全國統一管理,取消各地的健康碼。國家層面統一部署、統一規範、統一管理。全國統一使用同一個健康碼,集中收集各地疫情防控信息,打通數據孤島。

“現在各地使用健康碼更多的是管理作用。如果是全國統一健康碼的形式,同樣的標準,不管去哪都是一樣的待遇。”在蔡衛平看來,將健康碼納入全國統一管理,不僅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也有利於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地方使用行程碼的不規範。

疫情防控如何做到科學精準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本土病例,迎來了一波境外輸入病例與本土病例疊加的嚴峻考驗。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新冠肺炎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3月7日在其個人微博發文解析,其中也談到了一刀切的問題。

他說,抗擊疫情到了新的階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發生“規模性的疫情反彈”失控,期間衡量的主要標準是抗疫的成本效益,如何既達到抗疫的工作目標,又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犧牲正常生活爲代價達到所謂的清零目的。

疫情防控除了醫學科學之外,還有管理科學,如果把“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作爲工作的標準與尺度,那麼後續的“動態”內涵就可以發揮得更爲精準,下階段的工作應該是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力爭在常態化防控和疫情處置的各個環節採取最優的防控措施,做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諾敏則建議,要建立科學決策指揮體系,充分尊重專業性,由公共衛生專家、公共政策專家、科學家等專業人士研究制訂有效應急預案、協助主管部門建立防控政策。

諾敏表示,要根據全球疫情走勢、病毒變異情況、疫苗接種覆蓋率、防控手段完善性、對病毒認識的深化等因素,合理劃分風險等級,精準劃定管控範圍,儘早、盡細、盡實採取措施。還應加強疾控隊伍建設,建立一支訓練有素且持續強化的高質量疾控隊伍,建立完善快速反應機制。

諾敏還提到,要強疫情監測預警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提升流調、救治和管理能力。藉助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確定密接者和確診病例,並精準劃分防控區、封控區和管控區,指導分類施策,提高人員排查效率;實行採樣、檢測全過程監管、檢測數據科學研判和分級分類管理,提高檢測數據時效性和準確性;利用大數據開展檢測機構檢測能力和檢測質量評估,爲全盤統籌和科學調度醫療資源提供支撐。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7天。 若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且完成隔離醫學觀察或健康監測規定期限後,沒有異常的話,健康碼的顏色會恢復綠色。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第2張

健康碼是彩虹碼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地區的健康碼分爲綠碼,黃碼和紅碼三種,不過有些地區還有紫碼和橙碼。綠碼可以自由通行,黃碼必須隔離7天,體溫正常方可變爲綠碼。紅碼是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發熱病例、無症狀感染者。

代表建議健康碼全國通用杜絕一刀切 健康碼變黃後多久能變綠 第3張

健康碼的原理

健康碼最主要的是基於手機號碼的手機定位,基於身份證號碼下的消費記錄、乘車及飛機記錄,及填報行程信息或者掃描場景位置登記等,結合疫情進行大數據分析後的結果展示。各種健康碼基本都是對接的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它不受地域限制,不收集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只要對接輸入手機號碼,就能基於通信網絡數據獲取過往14天內的出行信息。原理就是基於手機信令數據能夠有效定位用戶的手機位置,從而尋找到機主本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iliao/changshi/kpd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