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沒有深刻認識到對手的強大,未圖合適的時機,而被迫急促應戰。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1

竇嬰這個人很特殊,你說他是外戚勢力代言人的話,不太像,作爲竇氏族長的竇太后很看不慣這個侄子,因爲他和推崇“黃老之術”的竇太后不同,他喜歡儒學,並且和漢景帝劉啓的政治主張一致,這可把竇太后氣壞了,以至於把竇嬰趕出了家門,從竇氏徹底除名了。

實際上竇嬰比竇太后高明,他和漢景帝保持一致,才能保住竇氏家族的利益,畢竟竇太后推崇“黃老之術”沒問題,因爲她是漢景帝劉啓的母親,而竇嬰不是,竇氏外戚更不是,竇太后一旦駕鶴西遊,恐怕竇氏就要遭遇滅頂之災了。

漢景帝統治時期最大的`危機“七王之亂”爆發後,竇嬰和周亞夫通力合作,平定叛亂的同時個人也達到了事業的頂峯。竇嬰的軍事指揮能力並不突出,但因爲曾經擔任過吳國國相,對於吳王劉濞這個人還是比較瞭解的。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人最恐懼的是面對未知,而對於竇嬰來說,劉濞並不陌生,這位王爺早就野心勃勃,你削藩還是不削藩,他都是要造反的。這也是竇嬰做了一段時間吳國國相後,就以自己有病爲由,申請辭官養病的原因所在。

到了漢武帝繼位,竇氏已經日落西山,以王娡和田蚡爲首的王氏外戚走上前臺,竇嬰的威望一落千丈,見風使舵者、別有用心者都聚攏到了田蚡身邊,門庭若市的竇嬰家,變得門可羅雀,無人問津了。

竇嬰本來無所謂,因爲他已處於半隱狀態,權力這個東西是禍害。但竇嬰的好兄弟灌夫替竇嬰出頭,得罪了田蚡,事情越鬧越大,最後發展到了竇嬰和田蚡之間你死我活的較量。

田蚡背後是王娡,竇嬰背後從表面上看是漢武帝,實際上他是孤立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是漢景帝的遺詔,但最後那份遺詔變成了僞詔,抖音被腰斬棄市,田蚡和王娡似乎成了最後的贏家。但他們不過都是棋子,竇嬰、田蚡、王娡都是他走上權力巔峯之路的障礙,竇嬰不得不死,死得其所死的有價值。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2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處事不密,失去先機;選擇政治同盟有誤,造成被動局面。

武帝知道竇嬰需要逐步厚積實力,圖緩有力局勢而沒有立即採取剪滅王和田的做法。而竇嬰卻沒有清楚地明白這其中的局面,再在對手強大壓力下試圖依靠武帝的`力量奮起反擊,大打出手,結果落得慘敗。政治人物不懂得韜光養晦,圖緩局勢,可以說是竇嬰失敗的第一層原因。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第2張
  

下面介紹竇嬰

竇嬰,字王孫,清河觀津人,政治家、軍事家,曾任大將軍、丞相。

他喜歡賓客,幫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魏其侯因“僞造詔書罪”於元光四年初被處死。

竇嬰非常耿直,有什麼說什麼,他是屬於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那一號大臣。

竇嬰在景帝朝一直不得志,到了武帝繼位以後,才做了丞相。竇嬰上臺以後,輔佐漢武帝大張旗鼓地尊儒。

七國之亂初期,景帝驚恐失措,結果誤信袁盎的話,錯殺了晁錯。殺了晁錯,七國不退兵,景帝才決定用武力平叛。平叛用了兩個人,一個是周亞夫,一個是竇嬰,但開始竇嬰不幹。竇嬰不幹,反映了他性格中一個很大的弱點:任性。

古人認爲,太陽象徵的是皇帝,一旦出現日食,說明上天在警告皇帝,皇帝這時就要做檢討。後來,皇帝覺得老是這樣做檢討不是味兒,就改成讓丞相代過。一旦出現日食,就罷免丞相。景帝朝時發生過一次日食,就用免丞相劉舍來代替景帝受罰。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3

1、竇嬰字王孫,孝文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也。喜賓客。孝文時爲吳相,病免。孝景即位,爲詹事。這是竇嬰列傳裏的第一段,背景介紹。竇嬰是文帝皇后竇氏的堂侄子。文帝醒悟怕善後不了不能打壓,態度一百八十度大改變,安撫住了。竇嬰應該就在這時候被朝廷派去了吳國這個大火坑。

2、景帝心中非常清楚,竇嬰只會在兩種情況下用這份遺詔。第一,自救。第二,政變。所以這份遺詔根本就沒留檔,當漢武人命人去查是否有記錄時,得到的.結果只有“竇嬰矯”。當然,就算竇嬰聚集了一定的實力政變,這份詔書在沒有加蓋璽印和毫無存檔的情況下,也只能成他的催命符。說白了,就是景帝給竇嬰挖了個坑。

竇嬰之死的根本原因 第3張
  

3、武帝時,竇嬰終於當上了丞相,而田蚡也在王太后的操作下擔任了太尉一職。但是很快,兩人就因爲同一件事相繼被免職。漢武帝初即位,喜好儒術,恰好竇嬰、田蚡也好儒術,於是向漢武帝推選了王臧等人任御史大夫與郎中令。推選儒生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很快漢武帝和趙綰等人便掀起了一陣改革,包括招攬儒生、設明堂、興禮制、令列侯就國而不是待在京城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e91o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