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生活常識 >

戰國青銅劍國寶

戰國青銅劍國寶

青銅劍是古代貴族與戰士佩帶的用以格鬥擊刺的兵器,其鑄造歷史,上可追溯到原始社會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商周時代。

戰國青銅劍國寶1

青銅劍始於商代。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釐米。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

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西漢以後,鐵製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青銅劍是古代貴族與戰士佩帶的用以格鬥擊刺的兵器,其鑄造歷史,上可追溯到原始社會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商周時代。在戰爭時期,劍作爲一種短兵器,是頻繁使用之物,並不斷加長。君王以佩劍爲愛好,除護身外也常作爲禮儀上的必佩之物。

社會上也盛行佩劍的風氣,不僅軍士佩劍,而且貴族、官吏亦佩劍。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鑄造工藝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峯。

戰國青銅劍國寶
  

爲富國強兵,稱霸天下,吳國曆代國君非常重視青銅冶煉和兵器製作。《吳越春秋》記載,吳王令“能善爲鉤者,賞百金。”由於國君的重視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當時吳越地區的鑄劍水平,遠遠高於中原諸國,出現了許多傳奇的鑄劍大師,如干將夫婦、歐冶子等,尤其是干將莫邪鑄劍的故事,流傳至今。

在爭霸戰爭中,吳越兩國迅速強大,吳國曾屢敗楚軍,打到楚郢都。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繼位後,吳國國力發展到頂峯,成爲五霸之一。正是在這一時期,吳王夫差製造了“削鐵如泥”、“吹毛自斷”的稀世之寶吳王夫差劍。

此戰國吳越青銅劍,劍身扁平,中有凸棱脊,鍔鋒銳利,劍柄爲圓柱體。圓實莖上雙凸箍,圓盤首。通體合鑄而成,劍首飾有同心圓者,僅見於少數吳越高檔青銅劍,一般實戰用劍絕無這種精緻裝飾,可見此裝飾技術在當時亦僅爲少數鑄劍高手能夠掌握。

如著名吳王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亦非爲一般人所佩用的極品劍。放大鏡下,劍身局部現微小侵蝕痕跡,局部現綠色鏽斑和黑漆古。

銅質精良,整體鑄造規整,劍身長,劍刃鋒利如初,寒氣逼人,集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於一身,爲典型的戰國青銅劍,保存完好,顯示了戰國時期青銅器製造的高超技藝。

雖年代古遠,仍相當鋒利。綠鏽侵胎入骨,包漿堅固自然潤亮,歷經兩千餘年仍入目燦然,品相絕佳。確屬難覓精品,頗爲珍貴。

戰國青銅劍國寶2

一、春秋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

湖北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中最爲知名的一件藏品,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羣中。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劍,劍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卓越技藝。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歷史文化價值很高。

而且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爲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目前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全部祕密仍在科學研究之中。

因此越王勾踐劍被譽爲“天下第一劍”,被國家文物局欽定爲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二、春秋吳王夫差劍(蘇州博物館藏)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在古代人眼中,吳鉤指的就是優良的兵器。說到優良兵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吳王夫差劍了。

這柄吳王夫差劍通長58.3釐米、格寬5.5釐米,臘部有銘文“攻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行10字,造於春秋晚期。劍作斜寬從厚格式。劍身寬長,近鋒處收狹明顯。雙刃呈弧形,中起線,兩從斜弧。

厚格作倒凹字形,飾獸面紋,鑲嵌綠松石。圓莖,莖上有兩道凸箍,箍上有極細的凹槽,內遺存有少量的綠松石。圓盤形首,鑄有多圈險細的同心圓凸棱。

蘇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右一爲吳王夫差劍

這柄吳王夫差劍是已經出土的九柄吳王夫差劍中保存最爲爲完好與精美的一柄,鋒刃銳利,一現世,便聞名天下,乃稀世之寶,同時也是蘇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戰國青銅劍國寶 第2張
  

三、春秋越王者旨於賜劍(浙江省博物館)

春秋越王者旨於賜劍,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越王者旨於睗劍爲銅質,通長52.4釐米,劍體寬闊,中脊起線,雙刃呈弧形於近鋒處收狹。

圓盤形劍首,圓莖上有兩凸箍,箍飾變形獸面紋,莖繞絲質纏緱。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正面爲:戉(越)王戉(越)王;反面爲:者旨於睗。字口間鑲嵌着薄如蟬翼的綠松石,現有部分脫落,脫落處可見紅色粘接材料的痕跡。

越王者旨於睗劍

此劍的所有者爲“越王者旨於賜”。“者旨”讀爲“諸稽”,是越王的氏,“於賜”則爲名。越王於賜即越王鼫與(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之子。

與此劍同銘器傳世共有7件,而這把越王者旨於睗劍,是最爲精美的'一柄,於1995年由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以136萬元港幣購回,後經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出資買劍並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

四、春秋越王不壽劍(臺灣龔欽龍先生藏)

越王不壽劍,長69CM,重1.05KG,寬4.6CM。本劍爲迄今爲止發現之唯一越王不壽劍,是所有問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品相極佳,系孤品。

不壽爲句踐之孫,(鼠十石)與之子,州句之父,於公元前458年-前449年在位。《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和《竹書紀年》均有記載。但在《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兩書所記的越王世系均缺不壽一代,成爲學術界研究越王世系的疑案。

越王不壽劍的問世,證明了司馬遷記載以及《竹書紀年》說法的正確可信。因此,對研究越王家系及越王劍系列有重大意義。

標籤: 青銅劍 國寶 戰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shenghuochangshi/l72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