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他們的時代不同,地域也不同,並且民族也不同,他們出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1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最早可以追隨到距今5000年前的哈拉帕文化時期。

哈拉帕文化的發源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印度河流域,其創造者就是這片地區最古老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在這裏創建了許多城邦國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最爲強大。而且摩亨佐·達羅這個國家居然在四五千年前就開始了燒磚,在城市中還有完整的地下陶器管道排水系統。

要知道,當時另外三大文明:古埃及、古西亞以及中國,在陶器製作上都還沒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更不要談什麼燒磚和燒陶器下水管道了。

除此之外,達羅毗荼人還創造了染色技術,讓古印度人在四五千年前就可以穿着不同顏色的服飾了,而且達羅毗荼人還和古埃及同一時期創造了象形文字。

但是,達羅毗荼人似乎科技樹點歪了,忘記點點軍事線了。到了公元前1750年左右,一羣居住在印度河流域西北面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開始入侵古印度城邦,征服了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種

經過了兩百多年的征服和發展,雅利安人在這一片地區又創造出了新的文明。而這一文明根據四部婆羅門教的經典《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而命名爲吠陀時代

在這一時期,雅利安人雖然佔據了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但是他們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還是像以前達羅毗荼人一樣建立了許許多多的城邦國家。

雅利安人作爲征服者,爲了更好地統治達羅毗荼人,在自己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上,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宗教——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把人分爲四等,其中祭司階層是第一等,稱作婆羅門;國王和貴族們屬於第二等,稱作剎帝利;普通的雅利安老百姓爲第三等,稱作吠舍;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成爲第四等,稱之爲首陀羅。

這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每個等級之間的職業世系,不能任意改變,不許互相通婚。而且在教義上面還規定了前面三等人爲“再生族”,第四等人爲“非再生族”,也就是說雅利安人在今世多行善事,來世還可以成爲更高的種姓,而達羅毗荼人卻連轉世的機會都沒有。

古印度的列國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古印度歷史上出現了一場以剎帝利階層爲首的反婆羅門教運動,史稱“沙門運動”。

這一運動中,誕生了上百個宗教流派,很多教派都是某一王國的國王、王子或者貴族所創,其中最著名的派別有研婆迦派、阿什斐迦派、耆那教和佛教。

這些大大小小的宗派之間,雖然教義不同,但都把矛頭對準了婆羅門教,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教。

據說佛教是由迦毗羅衛國(今屬尼泊爾)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釋迦牟尼。他主張衆生平等,反對神的主宰地位,並建立了佛教的“四諦八苦”教義,以教導人們行善修身。

但是佛教也繼承和發展了婆羅門教的因果輪迴學說,不過佛教給予了所有人“轉世”的機會,而不是像婆羅門教那樣,只給前三等人“轉世”的機會。

正是因爲佛教反對神和祭司高於一切,得到了許多剎帝利階層的支持,另外佛教提倡衆生平等,吸引了大批低種姓的信徒,佛教就這樣開始蓬勃發展了起來。

古印度的統一和外族的入侵

古印度的列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相似,不僅在時間線上高度統一,在文化上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而且兩個文明內部也是兼併戰爭頻發,開始走向大一統。

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古印度和中國

在古印度扮演秦國角色的是摩揭陀國,只是和秦國不同的是:秦國是由西向東統一中國,而摩揭陀國位於恆河流域的東邊,是由東向西統一了恆河流域。

摩揭陀國的秦孝公名叫頻毗娑羅,印度歷史上稱之爲“瓶沙王”。公元前544年,瓶沙王即位,修建了印度的咸陽——王舍城,秦孝公西征西戎穩定了秦國西部,而瓶沙王東征鴦迦,控制了恆河三角洲。

另外,中國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瓶沙王也在國內支持佛教,打壓婆羅門教,以提高君主權威和法制建設。

但是摩揭陀國自瓶沙王死後,陷入了內部鬥爭,直到公元前364年,摩訶帕德摩·難陀登上王位,結束了內耗,建立了難陀王朝,統一了恆河流域和德干高原部分地區。

然而,此時的古印度西邊,也就是印度河流域,卻被波斯人入侵,成爲了波斯帝國統治的一個省。

難陀王朝剛完成東邊的統一,士氣大盛,隨即開始西進,以收復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
  

阿育王在位時期的孔雀帝國

如果說月護王像中國的漢高祖劉邦,以漢代秦的話,那麼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君阿育王更像漢武帝劉徹,他在位時期將孔雀王朝的國力推向了頂峯。

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繼位,征服了德干高原上的羯陵迦,完成了印度半島南端以外的統一,就類似於漢武帝拓西域、開西南夷一樣,擴充了西漢的疆域。

另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阿育王也大力支持佛教,廣泛進行傳教活動,讓佛教成爲了古印度的國教。

在政治上,漢武帝建立中朝制度和刺史制度,強化了國家機器,而阿育王也廣派密探偵查各地官員和人民活動,以強化中央集權,將王權進一步加強。

但在阿育王死後,整個孔雀帝國內部紛爭不斷、外族入侵不斷,孔雀王朝也迅速走向了滅亡。

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滅亡,在恆河流域和德干高原中北部先後經歷了巽加王朝甘華王朝百乘王朝,這些王朝的統治地區不斷縮水,內亂不斷。

在印度河流域,希臘人、塞種人、月氏人、嚈噠人(白匈奴)不斷入侵,在西印度地區建立了許多公國,其中比較有建樹的'是月氏人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的貴霜帝國

月氏人的遷徙

月氏人原本是居住在中國河西走廊地區的遊牧民族,被匈奴人打敗後西遷,導致居住在蔥嶺一帶的塞種人被迫遷徙到今天阿富汗地區,取代了希臘人在這裏的統治。後來月氏人又繼續南下,再次迫使塞種人進一步南遷進入印度。

當月氏人來到阿富汗地區之後,開始定居下來,逐漸由遊牧民族發展成爲了農業民族。這一時期,月氏人有五大部落,每一個部落有一個酋長,稱之爲“翕候”。

到了公元30年,貴霜翕候丘就卻統一了五大部落,建立了貴霜王國,並向南征服了克什米爾地區。

後來,丘就卻的兒子和孫子不斷南征和西侵,進入印度河流域。在他孫子迦膩色伽在位時期,貴霜帝國版圖北起蔥嶺、南至納巴達河、西起伊朗東部、東到恆河中游,和當時的羅馬帝國、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和中國的漢朝並稱爲

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和溼婆

另外,貴霜帝國的國教是佛教,而各地起兵反抗的雅利安貴族爲了和貴霜帝國在全方面展開鬥爭,開始支持和發展印度教,使得印度教到了笈多王朝時期,再次取代了佛教,成爲了印度的國教。

雖然笈多王朝的君主們都信奉印度教,但是也不反對其他教派的發展。比如就在超日王統治時期,中國東晉名僧法顯就來到笈多王朝取經,就受到了隆重接待。

白匈奴在滅亡了貴霜帝國之後,在公元540年又繼續南下進入北印度,笈多王朝覆滅,白匈奴在北印度地區建立了嚈噠國

不久之後,波斯人和突厥人也先後入侵印度,嚈噠國滅亡,印度再次陷入了分裂和動盪。

經過長期的兼併戰爭,在北印度地區剩下了四個比較強大的王國:坦尼沙、穆克里、高達和摩臘婆,前二者結成同盟,後二者也結成同盟,雙方長期混戰。

直到公元612年,坦尼沙的年輕國王曷利沙伐彈那繼位後,一鼓作氣攻滅了高達和摩臘婆,獲得了“戒日王”稱號。盟友穆克里也很識趣,表示主動臣服,合併進入坦尼沙。

至此,戒日王建立了東起孟加拉、西至信德、北至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納爾馬達河的戒日帝國,再次完成了北印度的統一。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2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

1、時代不同:古印度是公元前2500-前1500年,印度是1947年8月15日至今;

2、地域不同:古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

3、民族不同:古印度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而現在的.印度是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爲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歷史沿革簡介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

古印度和印度的區別是什麼 第2張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爲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羣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爲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爲英聯邦成員國。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爲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標籤: 古印度 印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wed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