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

解決問題只講形式、不講效果,只會是本末倒置。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1

經典文言文賞析 | 獻鳩放生:

原文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獻鳩於簡子②。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③。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慾放之,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⑤。”

註釋

1、正月元旦:指農曆正月七年級。

2、簡子:即趙鞅,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

3、故:緣故,原因。

4、生:使動用法,“使……生”。

5、然:表示肯定的答語。

譯文

邯鄲的百姓,在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將他們捕獲的鳩進獻給簡子。簡子非常高興,重重地獎賞了他們。有位門客問簡子這樣做的原因。

簡子說:“正月七年級這天將獵物放生,是表示對它們有恩德。”門客說:“百姓知道您要將獵物放生,因而競相捕捉它們,反而死的更多。

如果您想使它們活命,不如禁止百姓捕捉。捉到之後再把它們放掉,恩德補償不了犯下的過錯。”簡子說:“你說的對。”

文言知識

說“然”:“然”的本義是“燃燒”,後因多借作他用,本義反被掩蓋,爲了區別就用“燃”指燃燒。

“然”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指“表示肯定的答語”。如上文中的“簡子曰:‘然。’”

指“同意,認爲正確”。如《陳涉世家》:“吳廣以爲然。”

指“然而,但是”,錶轉折。如《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指“這樣,如此”,起指示作用。如《孟子·梁惠王上》:“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

作詞尾,表狀態。可譯爲“……地,……的樣子”。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

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可譯爲“……的樣子”、“好像……似的”。如《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
  

文化常識:

趙鞅與趙國

趙鞅是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宗主,又稱趙簡子。影視劇《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就是他的`爺爺。

趙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是趙國基業的開創者,與其子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接下來介紹一個關於趙鞅的典故。

一狐之腋

春秋時期,趙鞅爲晉國的六卿之一,他有一名臣子叫周舍。周舍這個人喜歡直言進諫。

有一次,周舍立於趙鞅門下三天三夜不去,趙鞅派人問他爲什麼這樣。

周舍說:“願爲諤諤之臣,墨筆操牘,從君之過,而日有所記,月有所成,歲有所效也。”

“諤諤”的意思是直話直說。周舍這話的意思是,他願意做一個傳直話和說直話的臣子,並使其改正,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周舍的這幾句話,令趙鞅非常感動。

後來,周舍死了,趙鞅很傷心,經常是愁眉苦臉的樣子。有些臣子以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便請求趙鞅治他們的罪。

趙鞅說:“你們無罪。我聽說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你們來見我,我只能聽到唯唯諾諾之聲,聽不到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是爲此而懊惱啊!”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出處:

戰國·列子《列子·說符》。

啓發與借鑑:

趙簡子爲彰顯有好生之德,重賞獻鳩之人,但這種片面追求形式反而造成“死者衆矣”。還好有門客敢於直言,而趙簡子也善於納諫,不然就成爲了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僞善行爲。

古人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現在的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正如獻鳩放生一般,只顧面上光,哪管“裏子”早已破敗不堪。

解決問題只講形式、不講效果,只會是本末倒置。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2

《獻鳩放生》的寓意和道理是:

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僞善行爲。做人應該真誠,善良,做人要坦坦蕩蕩的活着,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於人,簡簡單單做人,無愧於心。不管昔日有過什麼傷,受過什麼騙,都要保持善良,堅守真誠。

故事內容: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七年級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七年級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七年級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着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

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爲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揹着雙手在府門裏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爲救那些飢寒交迫的`災民免於餓死,捐米賑災,皆爲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爲積善之行。後來,有人在大年七年級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獻鳩放生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 第2張
  

文化背景:

中國漢地的放生活動古已有之。狹義單指人命;廣義則指一切人命與禽獸。《列子·說符篇》載:“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慾放之,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善!’”(譯文:在正月元旦這天將獵物放生,是表示(對斑鳩)有恩德。門客說:“百姓知道您要將獵物放生,所以爭相獵取它們,反而使它們死了很多。如果您想放生,不如禁止百姓捕獵它們。捕獵之後再將其放生,恩德補償不了犯下的過失。簡子說:“你說的,對!”)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漢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說法,甚至已出現了專門捕魚鳥以供放生的情況。

不忍是很多人的常情,放生作爲零星的事件,在古代各大文明區應該都有。略略讀查幾本經典,就發現 “放生”於先秦中土,並非僅是罕見個例,而是一種影響很大的文化,“放生” 高級動物則是一種亞文化、仁道式理想文化;《呂氏春秋》那種純屬實用目的不非時殺的不殺幼鳥 並非仁者提倡的行爲。

標籤: 寓言故事 放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2p4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