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2

第7課《棉鞋裏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理解內容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後,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助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爲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願》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並着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角色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你的聲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誇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着當衆表演朗讀。

在他們瞭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以“你喜歡誰?爲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說明小峯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曬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牀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峯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說話,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說清楚。同時聯繫課文前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小峯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因爲給予給孩子的讀書時間很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起與文本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進。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於閱讀教學,就應該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爲別的,只爲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那麼,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內容,也都通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後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語文,應該是很輕鬆愉快的事情。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3

關於閱讀區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經不用多說了。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有閱讀區,供小朋友們閱讀。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閱讀區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許多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閱讀區形同虛設。老師因爲懼怕孩子把書撕壞,所以乾脆不發給孩子書,除了幼兒的教材以外,不讓孩子接觸圖畫書。有的幼兒園雖然爲孩子配了書,可是僅限於讓老師拿着,給孩子講,孩子沒有操作的機會。筆者調查了幾家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園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小班發下去的圖書要麼像新書一樣,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要麼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頁一頁,不能看了。以至於圖書在小班變成了一種擺設。

對於小班來講,圖書區的管理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爲老師,我們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我們的圖書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認爲圖書區的建立要遵循幾個原則,如便於孩子取放,購買圖書時選擇孩子感興趣並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如繪本。在閱讀區佈置漂亮的環境,讓孩子從喜歡環境開始喜歡閱讀區,另外,如果有條件,可以放一些輕音樂,孩子會喜歡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讓孩子接觸圖書。如果孩子沒有接觸圖書的機會,那麼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便如紙上談兵,無從談起。那種把圖書束之高閣的作法無疑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的老師會說:圖書買來是看的,幼兒書的價格不菲,小班孩子還不懂事,讓他們撕掉了多可惜啊!還不如等他們大了,懂事了再讓他們看。是啊,等他們長大了,撕書的機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時期接觸圖書的機會也失掉了,書與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來比,哪個更重要?相信老師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來,重要的'環節就是閱讀環節的管理,老師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教師示範孩子們取書方法,翻頁的方法時,動作要規範,要輕,讓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對圖書要愛護。

當然,小班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撕書在小班是常常發生的事。小班寶寶爲什麼會撕書呢?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歲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發展,孩子會喜歡做一些手工,撕紙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工作。老師可以在美工區準備紙讓幼兒撕。這樣可以降低孩子撕書的概率。

二是圖書資源不夠。在圖書資源比較少的情況下,孩子因爭搶而導致圖書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再次,不會保護圖書,如翻頁不注意,扔書等不良習慣。最後,模仿別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看到有的孩子撕書,他們就會跟着學。

因此,作爲老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書:

首先,教給孩子正確閱讀的方法,從取書、翻書、閱讀、收書,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書。

其次,滿足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需要,在手工區投放材料讓孩子自由撕折。但是要儘量避免把舊書撕掉讓孩子撕着玩。

再次,發現有損壞書的現象要及時做出反映,不能視而不見。在幼兒規則養成中有一條重要的理論:破窗理論。即,當一個孩子違規而沒有被制止,孩子違規的行爲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馬上制止,就會有效扼制不利的影響。因此,老師看到孩子撕書時,首先要制止。並和撕書的孩子一起把圖書復原。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卻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們的責任,小班閱讀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們不可忽視小班的閱讀區,創造一切條件給小班幼兒閱讀提供機會,理智地管理,使閱讀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4

“大步提問”的思考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育局教研室 齊勝利

孔企平教授在今天的講座中提出了一個關於課堂問題的新觀點:“大步提問”。何謂“大步提問”呢?按孔教授的說法,“大步提問”是需要學生展開思考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它在一節課中往往處於中心位置,且一節課中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大步提問”的問題。他說課堂上如果沒有“大步提問”,課堂就會比較瑣碎,只有藉助“大步提問”,才能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大的活動,學生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討論、交流,思維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由於孔教授是穿插在其它內容中談的,不是很清晰,因而,聽後總感覺話說得不是很透,回來後圍繞着孔教授的.觀點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認爲可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大步提問”的觀點。

第一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改革當前課堂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小步子”,即心理學上的“搭腳手架”,通過一個一個臺階,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迅速、準確地掌握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學生的學習缺乏挑戰性,思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也就難以真正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第二個層面,“大步提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理解、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藉助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大步提問”,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逐步錘鍊了他們的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教育價值。

“大步提問”思維跨度大,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迅速地解決,這必然會有效地調動他們自身的思維潛力,同時,個體之間的思維差異也爲他們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必然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三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需要。

要想在一節課中設計一至兩個“大步提問”,教師必須要有精心的設計,而精心設計的前提就是對教材與學生的深度挖掘,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蘊涵的數學價值,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的問題纔有針對性、深刻性。同時,駕馭“大步提問”也需要教師有超出常規的課堂教學能力。以上兩個方面清晰地告訴我們,課堂中的“大步提問”必然會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齊勝利,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現爲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研室國小數學教研員。工作以來,先後獲得黃山市“名教師”、黃山市“學科帶頭人”、黃山市“教學新秀”,連續兩屆黃山區 “拔尖人才”等稱號。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5

時光荏苒,在一個新的學校裏,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輩相比,我的教學故事沒有那麼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不過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長的故事情景。

一本勵志書上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他的年齡大小,而在於他的意志力、經歷和心智。回顧我這幾個月,如果真的要來一個隨筆的話,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總覺內心深處時時充盈着感動。是領導的關懷,同事間的互助,師生間的靈犀,讓我感到了生活的意義,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給了我在單調機械的工作中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動着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報着,以下是我這段時間的一點心得。

在學習上,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有時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科滲透,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上課熱情洋溢,不譏笑學生,就能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盡力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細心洞察任何一個學生樂趣的閃光點。

強調能者爲師,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纔是“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一題多解,可以採取學生交流,講解的辦法。通過不同學生的不同展示,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活性,增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及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信心,從而對整個班集體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師的言語,行爲、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髮展成長的關鍵因素。運用數學本身的魁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廣闊的知識,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教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活法,調查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設計上多下苦功,要多聯繫生活實際,多創設一些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等,還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完善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不敢許諾什麼,但我會取他人之長,努力奮進!希望學校多爲老師提供學習機會。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6

科學課下,聽到俞老師說:“你們班的學生真乖,上節課我一進教室,他們就主動要求讓佈置教室呢!”聽了俞老師的話,倍感欣慰,興沖沖走到教室一看,暈!只見教室四周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貼滿了千紙鶴,一邊寫意派,一邊抽象派,看得我眼花繚亂。再看看底下的孩子們,眨巴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絲興奮、一絲絲得意,又夾雜着一絲絲渴望,我知道,他們在等着我的表揚呢!看到這些,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這羣小傢伙忙忙碌碌的樣子,又是買彩紙,又是折千紙鶴的,當時還納悶他們有何企圖呢,沒想到……

“朱老師,教室漂亮嗎?”班中最調皮的林一帆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

“是我們自己裝扮的,我覺得還可以用千紙鶴拼出‘六一快樂’這些字,來慶祝大家的節日。”

“我覺得小星星和千紙鶴可以穿插着粘,這樣不會太單調了。”

“對對對,還有,我發現用雙面膠的話,以後會撕不掉的,用膠水粘的話比較容易撕下來,我建議用膠水粘。”

“朱老師,其實我們都能行的,呵呵。”

聽到這些,一種異樣的情緒油然而生,這是平常總是念在嘴裏的那羣不懂事的小傢伙嗎?一年前的他們,同樣激動地盼望着“六一節”的到來,看着我忙忙碌碌地佈置教室,他們頂多也就打打雜什麼的,因此,直到這次“六一”前夕,我還是打算自己揮手大幹一場,讓學生幫個小忙,可事實上……他們的能力確實不容忽視。

仔細回想一下,曾經不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嗎?!記得以前班中的黑板報多數是由我來畫框架,然後讓學生抄抄文章、塗塗顏色什麼的',頂多讓幾個孩子留在旁邊看看出板報的流程,有一次,突發奇想把這個“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交給了他們,看着他們寫了擦,擦了寫,心裏又着急又煩躁,恨不得把活都攬過來。可最後還是忍住了,乾脆來了個眼不見爲淨,嘿,等下午走進教室,那板報還真出得有模有樣的呢!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創造能力,不要抹煞了孩子的這種能力,放手讓孩子們去做,他們能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不要壓抑了孩子,又苦了自己!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7

引子:從城裏來到鄉下教英語,感受完全不一樣。學生的學習基本上依靠教師,農村的家長們幾乎只管孩子生活,學習上管不到(在校住讀十天後才能回家),也不會輔導。在城裏,可以說每生都有復讀機和磁帶,絕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佈置的鞏固作業家長大致能督促到位。這裏的孩子有復讀機和配套磁帶的很少,回家後還要幫忙做農活,懂英語的家長簡直是鳳毛麟角。

爲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初來乍到,我就宣佈:不僅上英語課表現好可以得獎,學完的對話、課文在老師或組長那裏讀、背也能換獎!

孩子們睜大了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說:太好了,什麼獎品?

“若積攢到十個銀獎(我刻的印章)就可以換一個金獎,五個金獎換一張貼畫,三張貼畫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禮物了。”我告訴他們:禮物是從城裏帶來的,有好幾樣,可自己挑選哦!

無中生有

要進行總複習了,來兌獎的孩子沒有我預想的多,也許,新課上完了,孩子們想即使讀完全部內容,放假前也不一定能得到禮物。“得想個法子,讓他們的口語不能鬆懈。對,就這樣!”

上課了,我對衆弟子關心的期末考試做了如下一番註解:“期末考試研訓中心統一聽力及筆試部分,學校還要組織口語考試。學生在老師那裏抽籤,決定考試內容,有可能是演唱英語歌曲、或者表演英語兒歌、還有可能讓你和同伴自編自演一段內容……”

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有些意外:怎麼,我們這麼偏遠的鄉村國小居然還有英語口語考試,從來沒聽說過。我心裏暗自有些得意,兵不厭詐呀!

看着大家意外的'樣子,我話鋒一轉:“不過,學校說,有一類人可以免考英語口試。”

這下子,孩子們的胃口被調起來了。

“老師,什麼人能免考?”一個孩子的問話代表了衆多弟子的心聲。是啊,做學生的沒有幾個喜歡考試,除非他學得特棒!

“哦,學校說,英語老師太少,口試時間緊,所以平時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全部完成了的人,可以免考。”

“老師,那什麼時候考口語呢?”孩子們又問。

我心裏一愣,還沒想呢!一時間,我的腦袋飛快地盤算起來:考早了,學生就鬆氣了,比筆試時間早兩天是最合適的。“看哪一天進行期末考試,那麼前三天就進行口語測查!

這項政策很有吸引力,一連幾天,來找我背書的、兌獎的絡繹不絕,很有些忙不過來,不過,我很高興。看着忙着讀書、背書的孩子,心中得意之極。

誘“敵”深入

又過了兩天,是我的晚自習,孩子們紛紛打聽明天口語怎麼考。

爲了防止孩子們平時不落實,考試僅憑機會取得高分,我眉頭一皺,一計又浮現在腦海裏。

“大家的期末評價手冊不是有各門學科的評價嗎?那麼英語這一欄我就分爲筆試部分和口試部分,根據同學們的相應成績,老師填些相應等級。如果平時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全部完成的,免考口試,並且口試是滿分,絕對A等。其他的同學來考口語時,要向老師報告差多少次口語作業,差一次扣一分。”

這一下子,平時口語完成不多的學生有點兒慌神了,一冊書,口語作業有100多次,差的多了,那太不划算了。一時間,有幾個孩子在扳着指頭算,還有幾天可以補多少次口語作業。

“如果補口語作業,一直可以到筆試的頭一天。”(爲了增加英語接觸頻率,我讓孩子們一個內容兩天或三天各讀背一次,這樣比一天讀背兩三次記憶效果要強一些。)

我對口語考試的詳細解釋使得教室裏頓時人生鼎沸,到下晚自習,全班70人已有12名學生享有免考權了。歸寢的鈴聲想起,幾個孩子還在問:“老師,今天該過的口語我都完成了,那明天口語考試時我還差一點兒怎麼辦呢?”

“萬一差一點兒,老師做個記號,最遲筆試頭一天要全部過完。”

幾個孩子掐指一算,嘿,還來得及!

兵戎相見

我準備了多張小紙條,每張小紙條上面有三道考題。

雖說平時,有好些學生對老師佈置的口語作業不以爲然,但一說到和考試掛鉤,幾乎99%的學生都急了。

晚自習前,我走進教室,通知今晚考口語的學生,胖胖的徐勇來到了辦公室。

“老師,我會讀68面的英語。”說着,沒等我說話,他便自個兒讀了起來。我忍不住笑了,這孩子,學習特別吃力,也很有些懶,記憶東西奇慢。

旁邊的同學白了徐勇一眼:“哪是你想讀什麼就讀的,要在老師那裏抽籤決定讀的內容。”一聽這話,徐勇趕緊擠上前來,要抽籤。沒想到,又要清點書上的口語作業次數。

等辦公室的五個孩子清點完書上的讀背作業,抽籤開始了。徐勇抽到的第一道題是讀書上60面內容。“老師,這個我不會讀。”一翻開書,孩子叫到。

“那不會就扣掉30分。”我故意嚇他。

“嗯!”

第二道是唱一首英語歌曲。擔心他又甩給我“不會”兩個字,我忙說:“只要開口,扣的分要少些,有20分底分送給你,比不開口要划算。”

“老師,我會唱第四單元的歌曲。”說完,便演唱了起來。看着他嚴肅認真的樣子,聽着他跑到麥子坡的曲調,夾着幾句含糊不清的歌詞,我的心裏笑個不停,可臉上依然是一副看不出任何表情的考官像。好不容易一曲完畢,他等着這道題到底得了多少分。

“這道題你開口了,得了20分。”

……

其實,教了孩子們半年了,哪個學生的口語我沒一點兒底呢!看着認真複習備考口語的弟子,我心裏暗暗笑道:中我計焉!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8

數感的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讓國小生愛上數學課堂,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我們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國小生的數感。

一、發掘生活中的數感數學來源於生活,發掘學生生活中的數感十分重要。例如:在體育課上,參加跑步訓練,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離;到超級市場去看看、稱稱、掂掂各種蔬菜、水果、一分錢硬幣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等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啓蒙,還能培養學生的“親數學”行爲,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國小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着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自己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比如: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中,在認識“1”時,先請學生說出現實生活中用“1”表達的事物。學生例舉出:1本書、1只小鳥、1棵樹、1根小棒、1個國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隨後引導學生數出幾粒葡萄是一串?幾根小棒是一捆?幫助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1個個體(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1個國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1粒葡萄)。即而滲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就成功發掘出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課堂中的數感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啓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例如:在講“升和毫升”時,練習中要求學生會看刻度說出水的體積。圖示爲:一個量筒裝有1000毫升水,另一個量筒裝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學生看圖後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說1升200毫升;有的說1200毫升;有的說1又1/5升。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示同一個數量,通過討論判斷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說明同樣表示一幅圖中水的體積,可以用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把分數、小數、整數之間建立起了聯繫,知道了能從多個方面理解一個數,豐富了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了數感。

三、發展比較中的數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於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的教學時,我請學生們試着估算一下一頁報紙上有多少個字?一摞紙有多少張?一把瓜子有多少顆?全校有多少名學生?體育館有多少個座位?全校學生人數與體育館座位數有什麼關係?學生在估算時很少有人會憑空估計,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要估算的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數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數相當於一份的多少倍,用這種方法估算這些大數。當學生把一份的數量與大數進行比較時,觀察並感受到大數相當於小數的幾倍,體會了大數的多少,也瞭解了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這樣的估算訓練中,估算能力逐漸提高,能夠見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數建立起聯繫,體會了數的大小、多少的實際意義,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因此,在學生對數有了初步的體驗時,通過比較纔會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夠以小數感知大數,以及辨證地看待一個數,從而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總之,培養國小生的數感,方法多樣,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盡的,一個成功的數學教師,必然是一個善於發現、敢於嘗試、勇於創新的人。國小生有較強的數感,會對國小生將來繼續學習數學有重要的意義,會使學生在數學王國中更有發展前景。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9

數學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過程。正是這樣,數學課堂教學或是在創設情境、激活生活經驗中引入新課,或是在複習鋪墊、激活舊知中引入新知,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凡是與舊知聯繫緊密、在舊知基礎上生長髮展的新知教學,都適宜通過複習鋪墊的形式引入新課。其關鍵是把握好複習鋪墊的度,既不可“密鋪細墊”將知識全“嚼爛了”再餵給學生,降低學生探索、思考、發現新知所應有的思維力度,也不可過於“粗放”,讓新舊知識之間仍然“高不可攀”,給學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難以跨越的“思維障礙”。在複習鋪墊時關鍵要把握好以下三個“度”:

一、把好時間長短之度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新授時間一般控制在前20分鐘內,這也是兒童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最佳時域。爲了確保學生能在這最佳時域內有儘可能多的時間探索新知,複習鋪墊所用的時間要儘可能的短,一般控制在3分鐘以內。複習鋪墊通常以口答或簡要的筆算後口答形式爲學習新知拋好“錨”,打好“樁”,架起認知橋樑,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

二、把好題量多少之度

複習鋪墊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全都“倒騰”出來。複習鋪墊的內容應該與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着最爲密切的聯繫,爲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生長基點”。在複習鋪墊的題量上也應有所控制,過少則難以達到複習鋪墊的目的,過多則浪費了時間且易縮縛學生思維,關鍵是能恰到好處地激活新知“生長基點”。比如: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在教學“9+幾”時,徐老師採用兒童喜歡的談話法導入新課:“小朋友,大家好!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小猴今天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呢!”接着,(出示小猴圖片)由小猴帶來了口算題進行復習鋪墊: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徐老師在學生口算後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學生有的說都是10加幾的,有的說這些題目得數都是十幾。徐老師接着問:“計算這些題,你爲什麼這麼快?”學生一下子發現:都是10加幾,就能很快算出得數是十幾。看似簡單的口算課,徐老師抓住了計算教學的本質,通過談話法,直接引導學生口算、觀察、體驗,感知10加一個數比較簡便。從而,爲新課中幫助學生理解“湊十法”做好鋪墊。8道口算題加兩個問題不到3分鐘的時間已做好最佳的複習鋪墊!

三、把好思維難易之度

複習鋪墊的目的'在於爲學生學習新知搭建平臺,喚醒學生的數學思維,創設“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遷移,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因此,複習鋪墊時習題或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既要切中知識的邏輯起點,也要通過複習鋪墊準確切入全班學生的學習起點,創設出最佳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憤”、“悱”的求知心理,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果子。”既有思維的挑戰性,又能品嚐探索成功的喜悅。還以特級教師徐斌老師教學“9+幾”爲例:在複習鋪墊時,徐老師並沒有亦步亦趨地先複習把一個數分成1和幾,而是通過8道口算題並輔以富有啓發性的提問:“通過這些口算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計算這些題,你爲什麼這麼快?”當學生髮現“10加幾都得十幾的”規律後,徐老師直接出示例題“9+4”,並引導學生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這樣的複習鋪墊可謂“切中要害”——既激活知識“生長基點”,又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力。

總之,複習鋪墊之“度”既要關注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也要關注班級學生學習的認知起點。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現實表現,靈活調控,有效鋪墊,讓複習鋪墊到位而不越位,真正發揮複習鋪墊的激活舊知、啓迪思維、促進遷移、引導建構之功效,順利實現認知結構的同化或順應。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0

本學期我是擔任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在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使我的感觸很深,一年級的學生確實真的很不好教。一年級的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海影響性格的發展。那麼應該培養那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首先要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爲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

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其次要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是學好數學的保障。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兒,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兒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

例如,在上《認識鐘錶》一課時,我給孩子拿來鐘錶,以遊戲的形式演示:1號起牀的時間是7:00,2號將時針和分針撥到該時位置,讓學生變換着來演示。這樣,學生既能準確認識了時間,又能學會思考,還能親自動手。動起手的孩子們顯得格外積極,也逐步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然後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剛開始,當我提到還有不同的答案,誰能回答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我慢慢提示着,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的學生立刻舉起手,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認爲表揚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揚個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揚成績差的學生時,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這樣會使孩子以後敢於發言,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問題對於不同分析者來說,都會存在不同的結論,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分析問題結果的能力,當然說錯的教師也要給予糾正。從而讓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四、最後要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都說“知識就是力量”,只有實踐才能發揮知識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校成績優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學生不能獨立地完成。也就是說,學了卻不知道怎樣應用,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每上一節課,教師首先應給學生提出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引導的過程,然後讓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利用上。這樣,學生親身體會、練習,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位置”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後左右的相對性。認識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進行遊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本”、或買“筆”等,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剩餘多少,買了多少東西等實踐性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現實生活之中。

雖然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2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經過三個月的數學教學,我發現不少學生已經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是人們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生活實踐中必不可缺少的,是改造自然必要的武器之一,要教育學生學好數學是爲了未來更方便的應用,以獲得更好的生活。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1

20xx年,我們七年級美術開始改版。這一年,七年級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術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們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爲了更好的適應新教材,我認真看了教師教學用書,然後在10月的某一天,我認真觀看了書後配備的優秀教師教學課例光盤。

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張蓉老師講的優秀課例《多彩的學習生活》這一單元的一個活動內容——優美的校園。這一活動內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裏活動一的內容。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瞭解透視的基本知識。

聽了張蓉老師《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後,我深有感觸,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聽課感受吧:

首先,張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這堂課。

在設計這堂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她在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上頗下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她帶領學生製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顯的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這些都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吧。這些東西爲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供了條件與方便。也使學生對這樣的課更加感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動手研究探討的積極性。張老師注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纔會好。只有學生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纔會注意地看、聽、摸、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

張老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圍繞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學習纔可能是主動的。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新。

我認爲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它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對於繪畫的透視關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來說,更需要用直觀的景物來讓學生來觀察,理解,分析,歸納,再到得出結論。而張老師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她讓學生利用取景框開描繪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的動手探究來總結得出風景畫以及物體透視變化的規律。並且張老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她的教學方式比較新,她改變了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從張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她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在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像她這樣的課就是強調學生積極的參與,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以及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課上活動方式多樣化。體現了她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具體來說,在這一課裏,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都需要老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學生分頭蒐集資料。蒐集大量具有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和製作取景框。再由教師組織大家觀看校園的建築物,組織大家觀察,交流,指導大家正確地在取景框上描繪出眼前建築物的透視變化。最後通過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得出透視變化的規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不同,體現了目前基礎教育中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過觀看張老師的教學光盤,我認識到張老師與以往傳統的美術課不同,傳統的美術課它是把透視的知識由老師去說,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而張老師她卻把班級的同學分成了兩組,分別負責探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風景畫是怎樣表現景物空間的.?第二個問題是: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各有什麼消失的規律?張老師讓第一組同學把蒐集來的風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過描繪、勾勒建築物的輪廓或風景的這種透視的現象,來了解透視的這個變化,第二組是讓學生在操場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過觀察遠處的建築物的透視的變化和現象,來讓學生體驗透視的理論和知識,張老師的這個教學符合建構主義的這個教學理論,也就是說,他是主要讓學生主動地通過觀察,體驗,描繪來了解複雜的透視現象。這種教學的方式把透視這種枯燥的理論變成了學生主動地探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只要通過最後的她在小組的討論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學生確實在這一課堂上學到,瞭解了透視的知識,這些透視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描繪後的體驗,然後瞭解到的透視變化規律。所以我認爲張老師的這些教學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

沒有活動的課堂,特別是藝術類的課堂是一個死的課堂,在如何將教學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張老師的這堂《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設計的就較爲活潑,開朗。每個學生都沒有偷懶,都拿着他們手裏的取景框認真地描繪着眼前的景物透視線,張老師讓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校園建築的透視現象,然後利用取景框描繪出建築物的透視變化得出透視的變化規律就是個不錯的活動,跟課堂氣氛的整體構建比較統一。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蔘與的過程,只要過程是積極的、向上的,想必學生們的心靈都經歷了一次歷練與薰陶,多少能給他們的人生成長起到一些促進。在這堂課裏學生們的自我感覺都不錯。我認爲這點很不錯。

總之,張老師以新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們自己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分成兩組來分別研究兩個不同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爲主體,活動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瞭解認識到透視的基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地方。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2

自新學期開學以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課堂上的我,總是熱情滿懷地組織學生,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課後便及時將課堂上的精彩片段:成功方法、失敗經歷、靈動瞬間與幸福體驗記錄下來,儘管生活因此而變得十分忙碌,但我還是樂此不疲,並決定將自己這種每課一思的做法堅持下去,甚至還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到不浪費每一秒鐘,以此來拉長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完《認識太陽》一課之後,卻沒有讓我產生一絲興奮,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這節課我失敗了。儘管課前我同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上網查找了大量有關太陽的知識;課堂上我認真組織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但是同學們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不濃厚,參與的熱情並不高漲,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反思自己這節課失敗的原因,我認爲最主要的一點,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與之前的學習內容相比,這節課側重於知識的學習,因此不需要提前安排學生進行必要的材料準備,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不需要進行必要的知識準備,而且從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看出,知識上的準備與材料方面的準備同樣重要,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生課前準備的內容。充分的`課前準備,可以讓學生初步瞭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產生某些預想,比如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猜測,或者是想象有可能出現的教學情景,或者是提出將要探究的問題等。總之,這樣的準備工作,可以看作是同學們探究意識形成的開始,可以轉化成爲他們學習新知識的原始動力。然而在這節課之前,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甚至頭腦中還存在着這樣一種錯誤思想,就是隻有相關的操作活動才需要認真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他們開展合作探究,以實現新知識的學習。我只是知道這些,並滿足於學生喜歡這樣的操作活動,至於他們在活動中的思維狀態,我卻很少去關注。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我在學習新課之前忽視了引導學生做好知識方面的必要準備。

現在看來,對於《認識太陽》這一類側重於知識學習的教學內容,同樣適合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1、在課前組織學生運用適當的方式來查找關於太陽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初步形成對太陽的認識;2、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蒐集到的資料。這樣做,既爲每個人提供了參與展示交流的機會,又有效地實現了學習資源在小組內的共享,並進一步可以將這樣的學習成果擴大到全班範圍;3、最後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來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甚至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活動延伸到課外。這樣做,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知識上的準備,也可以稱之爲預習,爲了增強學生預習活動的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比如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在預習活動中的收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也可以對某一問題進行更爲深入的探究,以促使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比如,知道了太陽的直徑爲139萬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後,可以提出問題“地球的直徑是多少”?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同學們的計算而獲得答案,而且這樣的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太陽表面的溫度是5500攝氏度,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夏季的最高氣溫,開水的溫度以及鋼鐵融化時的溫度等等來進行感知,這樣做還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結構性的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課堂上儘管我爲了避免進行一味地講解,而採用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方式來予以展開,比如:當學生說出“太陽是個大火球”時,我便順勢講解“太陽燃燒的主要燃料是氫,其次是氦”,當學生說出“太陽的溫度很高”時,我又進行講解“太陽表面的溫度是5500攝氏度,裏面的溫度是1500萬攝氏度”……但是,必須承認,這種講解活動只是侷限於班級內少數學生的參與而進行的,在多數情況下,對於多數學生沒有進行思考的大部分內容,完全是由我直接來爲學生進行講解的。在這個時候,我更多的是要求學生來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不允許任何一位同學有出格的舉止,哪怕是眼神的遊離。

雖然我使出渾身解數認真組織學生來維持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及時對聽講不認真的同學,像嶽鑫、周才淦、張鴻愷和張騰飛等同學提出批評,但是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激發。同時,我也並沒有因此而意識到自己在不良教學思想左右下的教學行爲,更不用說進行反思和做出必要的調整。

現在看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再三強調要遵守課堂紀律,對那四位同學的嚴厲批評以形成對其他同學的警示,甚至包括以前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聽從指揮,等等做法,幾乎都出於一個目的,就是作爲教師的我的唯一職責,似乎只是滿足於讓學生遵守一種秩序,而這種秩序僅僅是爲了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爲了實現那所謂的教學目標,唯獨缺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就是,從表面上看學生在課堂上都規規矩矩、井然有序,但是卻沒有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失去了興趣。長此以往,只能使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我的課堂,我也會因此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活而日生倦怠,師生關係惡化,彼此抱怨指責,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學生擺放在與自己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還學生以人格上的平等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做到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而在身心各方面獲得主動和諧地發展的目標纔有可能實現。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3

國小校本體育教學如何高效的教學,這是我們每一位體育工作者應該注意的話題,以興趣爲“引”才能達到高效果的教學。結合教學具體做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導入情趣,引導參與

校本教學“沙包”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裝扮成大灰狼走進場中,口中唱到,我是大灰狼,肚子裏餓的慌,本想捉只小白兔,可不知道它在哪裏藏!哎,我不是知道小白兔的家嗎?我去他家看看它在不在家,我模仿敲門狀,這樣的教學情境一下子抓住了兒童易動的心,“小白兔”和“大灰狼”周旋搏鬥,拼盡全力把“大灰狼”打跑……

這樣的`導入,這樣的情趣,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迅速調動起來,他們投擲的目標,他們的情感也將帶入到教學中。

二、課內尋趣,互動生成

在實心球教學時,我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重點設計了學生持球滾動時身體的動作,讓學生在裝扮小動物的同時,把滾動的動作巧妙地掌握了下來,同時,在教學中又發現了不少問題,我就讓提出問題的同學給大家演示他說的動作,對學生的不正確的動作發動所有學生討論解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不但教會了學生動作,而且還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找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教雙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4

這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導學提綱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覺自己學得的'知識能用於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我還特別注意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在該節課裏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因爲時間的把握的不好,學生在做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後面的概括也沒有時間,學生中一些問題還沒有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幾個學生還是出現了製圖不完整,所表達的語言都是不全面,不夠準確的。其實學生的表達也說明了學生對於該過程的掌握還是不太穩固。

國小優秀的教學隨筆15

語文教學又改革了,一堂課應該學生的參與不得少於20分鐘,應以學生爲主體,以前一直是老師佔據舞臺,這回一定要落到實處,而且語文一定要出模式。老師們聽了這些,低頭不語,唉!教語文真難。

普聽課終於聽到了六年級,沒辦法躲也躲不掉,怎麼上呢?當我跟同組的老師說講《黃河象》的全篇時,他們連連搖頭說內容太多講不完,是呀,若都顧及一節課真夠緊張的,而且也有蜻蜓點水的可能,忽然我想到前不久我們六年級搞了中小銜接“走進三中的活動”,人家的教學把新課中簡單的內容引入預習,在新授課上反饋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於是我在想何不這樣試試。

對於這課,第二部分科學家假象黃河象化石的形成學生理解起來並不難,因此我留了預習作業“讀文章二段科學家假想的內容,畫出關鍵詞,旁批你讀懂的內容。說說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當上課交流時,老師直接檢查預習,孩子們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頭頭是道,老師適時的.點撥很快總結了“熱、渴——想喝、深陷——久埋”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隨後我問這樣的故事是科學家們憑空瞎想的嗎?有什麼依據嗎?孩子們很快找到因爲黃河象出土時“斜斜地插在沙土裏,腳踩着礫石”既而我帶領孩子找到科學家們由此推想到了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我追問那一瞬間是指哪一幕,引導學

生讀出來。根據板書我再追問因爲什麼老象才深陷水中,孩子們回答因爲它太想喝水了,找學生讀出來,老師接着問因爲什麼它這麼想喝水,很多同學舉手說因爲它太渴,我讓這些人站起來一起讀出課文,當我再追問因爲什麼黃河象這麼渴,全班同學都舉手說因爲天太熱了,大家一齊找到相關內容讀出來。孩子們表現很積極,這樣一環扣一環,本來是一種很理性的東西,即科學家們當時的推想,這麼一來,孩子們感到並不難,預習的內容與新內容很快的接軌,學起來容易,教起來得心應手。而且也爲後面的教學節省了時間,一節課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看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新授課的開始並不見得都是複習引入,可以採用這種把認爲容易的內容提前佈置預習,在課堂上關注重點難點,節省出時間練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標籤: 隨筆 教學 國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3pv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