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鄧艾,鍾會和姜維。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1

三國後期,姜維在羣星中脫穎而出,深受諸葛亮器重,在諸葛亮死後承繼了諸葛亮的遺志,爲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諸葛亮死後,姜維在蜀漢的地位愈顯重要,官拜大將軍,繼續爲完成諸葛亮的遺志——北伐曹魏而奮鬥,無可奈何的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在與曹魏,東吳的明爭暗鬥中日漸衰弱,國力早就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北伐事業還未見成效,結果被北魏反攻,鄧艾來一計偷渡陰平,直取蜀都,後主劉禪被逼而降。

後主劉禪一降,身爲臣子的姜維也只能迫於形勢,暫時投降鍾會。爲什麼說是暫時投降呢?因爲姜維本身就是一個執着的人,他始終記得身上肩負的,是諸葛亮託付的蜀漢大業,他當然不甘心就這樣看着蜀漢大業落入曹魏之手,於是,姜維在給劉禪上書了一封書信後,緩緩的展開了他的計策……

《三國志》: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意思就是希望後主劉禪能夠忍耐一些時日,他姜維一定會使得蜀漢轉危爲安,大業得到復興。

忍辱負重,詐降鍾會

劉禪不戰而降後,下令姜維投降,讓姜維和一衆將士很悲憤,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無可奈何的揮起刀劍砍石頭來宣泄內心的憤怒。身爲主帥的姜維看到這一幕,想必他的內心也是有些欣慰的,因爲他知道,雖然後主劉禪投降了,但一衆出生入死的將士心沒有散,他姜維還是有機會匡復蜀漢的'。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
  

於是,他忍辱負重,獨自一人揹負起近百年的罵名,向野心家鍾會投降,並利用鍾會的野心,很快取得了鍾會的信任

鍾會是什麼人?他年少有才,歷任要職,很早就成爲了司馬氏的重要幕僚,通過一步步進言獻策,到成爲滅蜀功臣,他在曹魏的名聲和權力也日益壯大,而他叛魏另立的野心也日益顯現。

姜維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於是在投降鍾會後,姜維勸誘鍾會擁兵自重,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討伐司馬昭。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鍾會誣告鄧艾,除掉這個讓鍾會忌憚的人。

除掉鄧艾的計策進展的很順利,鍾會在關押鄧艾後,鍾會把持重兵,率領大軍趕到了成都,從此自認爲功名天下無雙,於是舉兵反叛。

事情進展到了這個地步,想必當時姜維也覺得自己即將完成自己忍辱負重謀劃許久的計策了。

可惜的是,他的計策慫恿的了鍾會,卻始終沒能躲開司馬昭。最終和鍾會在兵變中身亡。一代蜀漢名將就此結束了他忍辱負重的一生。

姜維在後主劉禪投降後曾發問:“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他曾有戰死的想法,但是想到身上肩負的大任,他選擇了忍辱負重,投降鍾會,伺機而動。可惜的是,最終也沒能完成這一夙願。

幕後贏家

姜維的步步爲營,看上去都在他的謀劃之中,殊不知,他其實也是一顆棋子,這幕後的棋手,是一直不動聲色的司馬昭。

滅蜀之戰勝利之後,鄧艾和鍾會兩人成爲了曹魏的的兩顆新星,權力和威望日重,老謀深算的司馬昭在幕後把這一切默默的看在眼裏,鄧艾的居功自傲,鍾會的野心,正所謂功高蓋主,以同樣方式發家的司馬昭怎麼可能會對他們不多加留意呢?

司馬昭是聰明人,前有弒君曹髦的惡名套在自己頭上了,鄧艾、鍾會都是聲望日漲的功臣,姜維也是有名的賢臣,他也不好再做什麼,於是在背後利用姜維的投降、鄧艾和鍾會的相互掣肘來達到他最後贏家的目的,他不動聲色做了兩件事:

1、對鍾會的誣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令關押鄧艾;

2、在鍾會押送鄧艾後,派賈充率兵入斜谷,駐紮樂城,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長安 。

結語

姜維用自己的生命出了最後一計:一計害三賢(三賢分別爲鄧艾、鍾會、姜維),可惜的是,幕後看似不動聲色的司馬昭用了更絕的一招:借刀殺人,來達成了自己最後贏家的目的。

三國亂世,多少豪傑鬥智鬥勇,起落浮沉,姜維最後也許敗給了司馬昭,沒有完成匡復蜀漢的夙願,但是他的一句“臣等正欲死戰”讓後人看到了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執着,也證明了諸葛亮到最後沒有看錯人。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2

姜維是蜀國後期的第一大將,曾多次北伐,取得過很多戰績。他以一人之力,憑藉數萬兵力,對抗強大的魏國而不落下風,自然稱的上賢人,魏國那邊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因爲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裏任命爲中郎。關於姜維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姜維一計害三賢,那麼姜維一計害三賢是真的嗎?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賢?

一計害三賢”指的哪三賢?

所謂“姜維一計害三賢”,指的是姜維用反間計和詐降來離間鄧艾和鍾會,最終三人都無一倖存的故事。其中三賢指的是:鄧艾,鍾會和姜維

一計害三賢過程

姜維降魏之後,成了鍾會的手下,當時接受劉禪降書的只有鄧艾,而帶兵進攻蜀國的是鍾會和鄧艾兩個人,這讓鍾會十分不快。姜維抓住了這一個機會,與鍾會商議如何設計除掉鄧艾。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 第2張
  

於是鍾會收買了監軍,而監軍則向上稟報說鄧艾要謀反,於是司馬昭下令罷免鄧艾,押解回京。鄧艾覺得莫名其妙,正月十五,鍾會抵達成都,而鄧艾父子卻被關進牢車,踏上了回洛陽的路。這一計的成功,更讓姜維成爲了鍾會的心腹。

隨後姜維便開始了他的.第二步棋,策反鍾會。 

在姜維的勸說下,鍾會決定徹底倒戈,重立劉禪爲皇帝,扶起蜀國的大旗,對抗魏國。而此時姜維也深感復國有望,寫了一封密書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可惜,消息還是被泄露。司馬昭立刻派遣了1萬步騎進入蜀內,這更加拖延了鍾會倒戈的計劃。於是姜維和鍾會只好走一步險棋,關押了所有魏軍將領,並僞造了一封太后遺詔,上書廢黜司馬昭。

姜維認爲鍾會應當當機立斷殺掉所有魏軍將領,可鍾會念曾在共事一主的舊情上遲疑了一步,被關押的魏軍將領深怕步鄧艾的結局,立刻連同還未被關押的魏軍殘部。

加上各營官兵爲營救自己的主將也一起響應,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淵率領魏軍殘部與鍾會在成都的蜀國宮城內激戰,鍾會終因寡不敵衆而戰死,姜維眼見鍾會被殺,知道復國再無望,揮劍自刎,時年63歲!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3

民間流傳着一首關於三國二十四名將的打油詩: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這個說法並非載於正史,《三國演義》中也並沒有這樣的描述,所以這首打油詩的來源無從考究。

但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這首打油詩的出處已無從考證。

這首詩對三國武將的武力值進行了一個排名,而這些人在民間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引起過不少討論。

而姜維曾徒手接箭,還曾被趙雲盛讚,爲何會排在最末呢?

自諸葛亮、費禕等老一輩重臣去世之後,蜀漢的軍事將領青黃不接,姜維靠一己之力率軍隊北伐,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勝多敗少,單憑這個戰績,足以擔起名將這個稱號。

但按照人們對“二十四將”普遍看法,這個排名是按照武力來排的,姜維的武力究竟如何?

無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我們都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畢竟當時很多名將都已經去世,並無與姜維有過直接的接觸。

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是“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諸葛亮之所以看重姜維,並不是因爲他的武力,而是他的軍事能力。

而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姜維武力的橋段正有兩處,一是他與趙雲大戰數十回合,令趙雲讚賞,二是徒手接住了郭淮的`箭。現在我就對這兩件事來做個簡單的分析。

首先,來看看與趙雲的大戰。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趙雲隨軍出征。

由於趙雲生年不詳,我們無法精確判斷第一次北伐時趙雲的年紀,不過後人有一首詩讚揚他當時的勇武: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通過這首詩,我們大致能推算當時趙雲應該是70歲左右。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哪三位 第3張
  

而在平均壽命不到30歲的三國時期,70歲絕對算得上高齡老人了,想當年黃忠不過60歲,就被列爲“老當益壯”的典型,70歲和60歲雖然只差了十年.

但從人體的衰老程度來說,這十年可不單單只是數字遞減那麼簡單。

70歲的趙雲,無論體力還是精力,都已經衰退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而正值壯年的姜維與趙雲對戰幾十回合,其實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這種戰力在猛將如雲的三國初期,或許連號都排不上。

其次,來看看徒手接箭。姜維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一個徒手接箭的人,其它武將最多也就用兵器將箭擋開,看起來好像真是挺厲害的。

但仔細看就會發現,書中並沒有具體描述郭淮射箭的距離,我們都知道,箭矢射出後有個極限距離,越接近極限距離,箭矢的威力就越小。

根據小說描述,當時姜維手中只剩下一張弓,箭矢都射完了,看到郭淮追過來,姜維虛拉弓弦多次,把郭淮嚇個半死。

而一般人看到敵人射箭,第一反應肯定是躲閃和後退,然後拉開到安全距離,所以筆者推測當時郭淮躲閃的同時,也放慢了追擊的步伐。

等到發現姜維手中並沒有箭矢,氣急敗壞的郭淮向姜維射了一箭。

但這一箭由於距離太遠,速度並不快,纔會被姜維一把抓住,然後借箭反殺郭淮,而這個反殺最多隻能證明姜維的武力強於郭淮。

而排在姜維前面都是三國前期的成名將領,而姜維成名卻是在後期,因此和這些人也基本上沒什麼交手的機會。

而且三國後期說實話並沒有前期那樣羣英薈萃、好戲連臺,已經不怎麼吸引人了,所以基於出場時期和劇情精彩方面考慮,姜維排在了最後。

綜上所述,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姜維的武力也就在中等水平,只是沾了三國後期武將凋零的光,才凸顯了他的武力,並藉此登上了“二十四將”排行。

而人們基本對姜維排在最後不怎麼質疑,因爲沒法對比,那麼從詩的整體看來,詩句的尾字“韋”、“飛”、“魏”、“悲”讀音都是“ei”。

將姜維放在末尾整個詩句更顯流暢,也就是說姜維排最末,只是爲了押韻,和姜維本身的能力並沒有多大關係。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三國中除了呂布是公認的天下第一之外,其他的排名基本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心裏可能就會有一千種排名,大家無需糾結,自己喜歡的、認可的就是最厲害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m2e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