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學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的隨筆15篇

關於教學的隨筆1

秉祿是個虎頭虎腦、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今年九月剛轉入我班的,教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

早上入園時,他會牽着媽媽的手,主動跟教師打招呼:“教師你好。”,當然他也會得到教師的讚賞:“秉祿真棒。”,上課了,秉祿會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椅子上,然後問教師:“教師,你看我棒不棒”,同樣他會得到教師的誇獎“秉祿真棒”。可是這天這個棒小孩卻遇到了難題,因爲他感冒了,媽媽把他中午吃的藥帶到了幼兒園。

午飯後,我喂他吃藥,可是好話說了一大筐,他卻總是閉着嘴巴一個勁的搖頭,這時,不知哪個孩子喊了一句“秉祿加油”,於是大家一齊喊着:“秉祿加油!秉祿加油!”,小夥伴們的`加油聲讓秉祿的牴觸情緒產生了動搖,我趁機說:“秉祿是個棒小孩,不怕苦、很勇敢對嗎?”,“對。”,說完秉祿張大嘴巴一口將藥水喝光了,還不忘問我“教師我棒不棒”,同樣我用鼓勵的的語氣對她說“秉祿真棒”。

一句“秉祿真棒!”,讓我想了很多,孩子是需要鼓勵的,作爲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自我對孩子的誇獎,多誇誇我們的孩子吧!因爲他們要健康歡樂的成長。

關於教學的隨筆2

舞蹈武功是一門特殊的人體動作課,其有着自身獨特的性能和功能。它既是每一位中國舞稻演員的必修課,它的訓練價值和舞臺價值對舞蹈藝術來講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以我的課堂教學爲例,由於學生正是處於生性活潑的少兒時期,對她們來說武功課教學是伴隨着好奇與痛苦,經歷着嘗試、堅持、戰勝、成功的心路歷程。而傳統的舞蹈武功教學,它以比較單一的形式出現,教學中學生容易對單調的訓練模式感到枯燥、疲乏、再加上練習中不可避免的苦難感受,學員就會產生怕苦、畏難、怠練的情緒,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無法實現教學質量的上升和人才培養的最優化,使教學處於一種被動局面。爲此,武功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已成爲擺在武功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怎樣選擇武功教學的一條相對有效的途徑呢?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願學

學生活潑好動,對一切事物擁有新鮮感和好奇心的特點。武功教學的任務也應依據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及實際接受水平來制定。在傳統的教學中,首先是由教師確立一個教學目標,然後才採用自然灌輸的方法去達到這一目標。這種思維方式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需要及其能力特點和自發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充分考慮學生身心享受訓練樂趣的水平和需要,把平時一些單調、枯燥無味、重複較多的教學手法與情境、遊戲、比賽相結合,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產生訓練的需要,達成自主參與的心理趨向,並通過學習完成享受運動的樂趣,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成功的滿足感。例如:在熱身和基礎訓練時,課堂內容可設計成不同形式的遊戲,讓學生在樂中學、在練中樂;在技術動作練習時,可進行分組練習,並在檢查練習效果時,以小組比賽形式出現,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提高練習的興奮性。這樣使得訓練課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而是歡樂有趣的活動,有着很強的向心力,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自覺性,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可見,設計與學生心理、能力相適應得情境是達成目標的基點和條件。

二、改進方法,讓學生會學

舞蹈武功是特殊的人體動作,有着特殊的動作方位及變化多端的舞姿形態,且由於技術性強、難度大、又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舞蹈武功教學中,更要提倡其科學性。一是要加強體能訓練。尤其是軟開度和肌肉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學過程中要學生明確專項素質對學習舞蹈的重要性,並運用解剖學知識的分析動作。比如:做虎跳這一動作時,有的學生雖然髖關節很開,但由於脊椎後凸,於是後背彎曲,造成動作很不規範,其原因有三:營養不良、姿式錯誤、後背肌無力。此時,只有通過體能練習提高學生的背肌力量,糾正錯誤姿式提高動作質量。若只是通過重複動作訓練來糾正,恐有重複錯誤之嫌。這樣做使學生明確課中、課後的體能訓練是提高技能的必經途徑,再結合教師課外作業的批改提示,使學生圍繞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一步一步跟進,並且是學生在練習中明白爲什麼這麼做,這麼做會帶來哪些好處。只有在分析動作需求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體能練習纔是有意義的。二是強調分解與綜合練習的實施。分解鋪墊綜合練習法,是武功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教學法。學生在觀察力、理解力、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均不是很強,在學習過程中,她們往往只注意到動作的某一個環節,而不是動作的全過程,再加上武功動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就成爲他們迅速掌握動作要領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鋪墊、分解、綜合練習法,一步步地教授動作全過程。如在前橋練習中,教師首先要求練習下腰成橋、分腿倒立動作,經過鋪墊,再練習踢、控左腿的下腰成橋成橋控左腿擺腿頂髖推手起等步驟之後,最後進行技術全過程的綜合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看似慢,實是快,急功近利的訓練方法只能給學生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受傷,且不能保證教學質量。三是採用分組教學,提高練習效率。學生在學習地面技術技能時,由最初教師的抄保練習過渡到學生的'自保、互保練習。在推新動作時,教師結合動作要領的講述的同時,還得就抄保技術教給學生。這樣,在練習中可採用分組練習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骨幹在組內充當小老師角色,幫助其組員完成練習,這樣可大大縮短學生在練習中的等待時間,增加練習的效率與強度,使技術與能力同步提高,學生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教師也可集中精力關注於重點學生的分層教學,並且在課堂教學上達到既完成教學任務,又培養鍛煉出一支學生骨幹隊伍爲課堂服務。

三、音舞輔助,讓學生樂學

舞蹈武功不僅是瞬間的、單一的,而且由於它的造型不同於其他學科的舞姿造型,它具有獨特的人體空中方位,因此它給人們留下的視覺印象又是驚險的。然而,傳統舞蹈武功技巧的呈現形式是單純的單個技術的訓練與展示,幾乎處於一種無聲狀態,缺乏課堂上進行多樣性形式的設計。我經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在學生掌握單個武功技術技巧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技術動作串聯,形成技巧動作的組合。並輔助適當的音樂旋律和符合年級特點的舞蹈動作的補充,從一定程度上做到舞蹈藝術的整合,既豐富了武功技巧的表現形式,又更加突出學生生動活潑的立體呈現效果。同時,在課上消除了學生由於反覆練習而產生的厭煩情緒,改變了動作僵硬不連貫,姿勢不舒展優美等問題。讓學生在節奏明快,自己喜愛的樂曲中進行練習,使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調節情緒,從而達到產生更強的練習慾望,提高了技能水平,又巧妙地與所學專業緊密聯繫起來,尤其是初學舞蹈的學生,從她的年齡、心理特點來講,採用這一方法將會是一個全新的理想境界,她們會以興致滿滿的愉悅心情投入到艱苦、嚴酷的訓練中去。

舞蹈武功教學需要創新,它可以改變教師單純的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法,能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寓教於樂、寓教於動,使學生更加鞏固專業思想,讓舞蹈意識紮根,提升武功教學水平,使武功技巧在舞蹈學科中,既突出技巧在舞蹈中的個性,體現它的瞬間美,又賦予它展示的完整性和表現力,延長在人們腦海中的技巧瞬間美,更具藝術感染力,讓人回味,從而推動舞蹈藝術的整體美。

關於教學的隨筆3

許多父母對於孩子愛發脾氣、無理取鬧沒有辦法。有的更是嬌慣的不行,孩子要從小開始培養。不能一直嬌慣下去,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將來。現在,我們就來教教大家有哪些小竅門來對付那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吧!

目的: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一得不到滿足,二受到挫折或失敗。由於孩子缺乏控制能力,又不能用語言表達,脾氣就來了,有時弄得大人很尷尬很狼狽,怎麼辦?

做法:儘量避免導致孩子鬧脾氣的因素,當然也決不能滿足孩子那些無理要求。

辦法:轉移注意力,採取置換,如孩子非去動物園不可,可改幹別的或去他平時想去的地方。他要昂貴的玩具改成別的,最好在大人口中避免出現“不行”等斷然拒絕的`詞語,避免孩子發脾氣,還可拖延一下時間。又如孩子辦不成的事,大人要幫一幫,脾氣就發不起來,然而脾氣一旦發起來,可採取:

一、分散注意力

二、大人像沒那麼回事一樣,孩子也覺得大人沒注意,也就消減了脾氣,呆會兒就好了

三、讓孩子做些疲勞的遊戲,釋放多餘的能量,也少些發脾氣,這點挺靈驗,平時讓孩子玩的稍累一些,一方面玩的情趣和愉悅感不可能有脾氣可發。另外生活的充實,精力的消耗也就沒有心思去鬧脾氣。如果孩子的生活過得空虛乏味,如同大人一樣就該無事生非了。所以讓孩子多參加活動,增加認知增長知識,拓寬思路,提高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又使孩子身心健康,情緒安定愉快,就少發脾氣。如果在大街上或在客人面前發了脾氣,就微笑着把他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環境的安靜也消減脾氣的發作力),漸漸會安靜下來。萬萬不能以脾氣對脾氣,效果很糟。

關於教學的隨筆4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的今天,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使之成爲有用人才,是擺在我們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由於遺傳因素、家庭原因、社會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智力低下的後進生和貪玩好耍、學習成績低下、思想品德不良等後進生。如何使後進生振作精神、奮發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成爲社會有用的人才呢?

一、情感教育──給後進生以關愛

熱愛學生,不歧視每一名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和精髓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於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教師只有以自己的愛去贏得學生的愛和尊重,才能共建師生感情的橋樑。教師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體現在敬業、奉獻、愛生的精神上。教師要以情感爲本,把愛心和微笑帶入課堂,留給學生,切忌板着面孔上課,要把學生當知心人,做到既是良師,又是益友。耐心細緻地做到厚愛學生,尊重其人格,不貶低學生。使後進生在愛中受到情感薰陶,自覺接受教育,主動改正不良習慣。

二、教師應從潛移默化中感染後進生

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作爲教育者不能正其身,如何去正人呢?教師只有爲人師表,言傳身教,才能確立在教育中的地位,身教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使後進生受到感染,使他們自覺地形成遵守校紀、班規、熱愛學習的好作風。

三、多開展一些智力活動,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

目前,大多數後進生主要是由於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貪玩好耍等造成的,也有少數後進生是由於智力低下造成的。對於前部分後進生,我們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郊遊等時間對他們開展談理想、樹立人生觀、端正學習態度等專題活動。對於後部分後進生,他們智力遲鈍,學習比較費力、費時,掌握知識也難於進行學習的遷移,那麼我們也可以利用上課、課外活動、節假日等時間,對這部分差生進行定向性智力活動、規則性智力活動和習慣性智力活動等訓練,以提高這部分後進生的智力水平。例如:結合教學,引導後進生學習如何觀察事物、如何進行記憶、想像,如何分析問題等方法,來促進後進生的智力發展,達到教會他們如何學習的目的。

四、尊重、表揚和激勵後進生

大多數後進生普遍存在的弱點是缺乏自覺性和自制力,行爲和情緒反覆性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加以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從自己的成功裏發現自己,樹立信心。切不可諷刺、挖苦甚至粗暴指責。處理問題要抓住時機,不要問題過了很久才處理,否則會使後進生的上進心受挫折。後進生與其他人一樣,有自尊心,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他們有失誤、反覆,使之真正享受着被尊重的欣慰,確信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是“人”,在成功大廈的建設中是“料”。教師不僅要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真、善、美,而且還要發動後進生去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喚起他們的自尊、自信,幫助後進生揚起前進的風帆。

五、發揮班集體作用,開展幫帶活動

班主任對在心智、行爲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後進生”,應當建立檔案卡、家長責任卡,並利用班集體的凝集力,倡導全班同學都來關心“後進生”,幫助“後進生”。根據“後進生”的各種症狀,把他們分組歸類,每一個階段確定一組重點轉化對象,並制定出相應的轉化方案,同時從班內挑選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幫扶,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後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優良的學習品質,努力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起來轉化後進生

學生和家長朝夕相處,學生的品行,成績的好壞和家長有着直接的關係,同後進生的家長保持聯繫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及時把差生的進步和成績給予肯定、表揚,教育家長改正對後進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與子女的緊張關係。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班會等時間請一些社會上的名人給後進生上一些道德課、法制課、理想教育課等,以便他們能樹立信心,改掉壞習慣,發奮學習。

總之,轉化後進生要做持久、艱辛的工作,只要每位教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傾注愛心,必定能點亮後進生心中的“綠燈”。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奮勇直前,成爲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關於教學的隨筆5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學習《找春天》一課。對於中原大地,春的氣息還不濃,課前到處查找課件輔助教學。

第一環節美讀。先給學生播放圖文並茂,聲音的甜潤FLASHU課文動畫,學生們興趣盎然,沉浸在草兒萌芽,嫩葉展出,花兒吐蕊,小溪丁冬美妙的春景中,聽完朗讀,我就問:誰能評價一下?同學們紛紛發言:聲音挺甜的,語速有些快,不能體現春天的美沒有抑揚頓挫。哪好,聽老師範讀,學生聽得很入神。因爲這篇文章像散文詩,運用的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讀起來就很困難。幸好有幻燈片做的課件,每一段有優美的圖畫,我讓同學們試着讀,又拿出了我的激勵獎品:我們班一位學生的奶奶剛幫我的剪的的聰明花、聰明樹,順勢說:張達翔,你想不想把奶奶的勞動成果得到?你來讀?沒想到一個不起眼的小不點讀得很有感情。緊接着同學們紛紛試讀,我終於找到了我滿意的男女朗讀小明星徐庚輝、呂佳惠,我說你們是今天咱們班朗讀的領頭羊,瞧,你們已經把老師的聰明花得走幾朵了,等發完了,我可要找你媽媽幫忙了。在徐庚輝讀的時候,當我把廉價的表揚讀得真棒說出口時,馬瑞傑同學不唯師,迫不及待的邊舉手邊說:老師我覺得他有一個詞讀得不好,衝出一詞他的的太慢了,應讀出小朋友找春天急切的心情,語速要快一點。這位同學對別人的朗讀發表了不同的評價,學習的主動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我越表揚,領頭羊讀得越投入,我索性讓他們兩個上講臺上,看着投影儀屏幕,領大家讀,清脆琅琅的書聲在班級迴盪,孩子們有的還加上了手勢,一朵兩朵眨眼睛衝出奔向搖呀搖笑這些詞語的體態語言運用得多好呀,所有的同學彷彿都變成了含羞的小姑娘---春天。

第二環節質疑感悟

等同學們把文本讀熟,閱讀感悟的能力也的訓練。我想試試同學們的質疑能力,就說:通過昨天的預習和今天讀文,你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供大家研究?

張可曼說:1從課文哪裏看出小朋友找到的春天?

李婉婷說:2爲什麼春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

鮑志鵬說:3爲什麼春天在杜鵑嘴裏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沒想到孩子們把我準備的問題:1春天來了,課文中的小朋友發現了什麼?2你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什麼?全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來,而且還提出了最後令我驚訝的問題。

以前我總以爲二年級的孩子還小,上課總是把他們的提問流於形式,等他們提問完,我再把我的問題拿出來讓大家共同探究,今天我嘗試一下,把大家問題簡單的寫在黑板上,選擇以上三個同學的問題作爲研究點,大家各抒己見,一會就迎刃而解。不足是缺少了小組合作的研讀。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

上完課,我又把教學參考書看了一遍,發現了一個說話寫話的遷移點:你發現春天在哪裏?我這樣設想:先播放春天在哪裏的歌曲,把學生帶入情景,課件展示春天山花爛漫、百鳥爭鳴的畫面,然後讓學生用說自己找到的春天,最後編一首小詩或用詩一樣的語言寫一段話。只是設想還沒上,看明天的效果吧。

3月1日

遷移創新說話、寫話

春天來了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閱讀教學中課文的優美語言、內容情節、篇章結構、思想感情,都是學生創新學習的好材料,將學課文與學作文統一起來,由此及彼,先讀後寫,積極遷移。學課文是學作文的基礎,學作文是學課文的深化,寫作文是學作文的昇華。如學完《找春天》一課,通過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啓迪思維,爲學生提供了創造的時空,激發學生大膽想象說話寫話。

導語:同學們,文中的小朋友找到了可愛美麗的春天,春天還會在那裏?然後提出要求:

1仔細看動畫,找春天。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春天。

說話提示:

春天來了

講完要求,我播放了春天的圖片和動畫,播一節讓大家說說自己發現的春天。並拿出了金蘋果綠松樹小金魚寶葫蘆廉價而又實用的獎品。同學們說話的熱情高漲,說出了富有童趣的句子。

說完後,我播放了《春天在哪裏》這首歌曲,同學們拍着手,和着節拍,完全置身於美麗的春光中。不足:爲了讓學生說充分,寫話的環節只有移到下一課時。

在寫話前,我怕學生把說的東西已忘了,提出了:回憶一下我們剛纔一起找到的春天,你準備寫哪些景物?誰還有不一樣的?學生邊說,我邊板書體現春天的景物:小草、桃花、柳枝、山坡、春風、風箏、蘑菇、小河、陽光、麥苗、筍芽、油菜花、小溪、春雨、野花、田野、大樹、露珠、小朋友、小鳥、蝴蝶、蜜蜂、燕子..

接着,讓大家欣賞好的作品,其實就是範文引路。

春天來了(1)

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

小草偷偷地從泥土裏鑽了出來,小樹長出了嫩綠色的葉子。

花兒開了,有淡紫的二月蘭,有大紅顏色的茶花,還有粉紅顏色的杜鵑花,空氣中飄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小蜜蜂來到花叢中採蜜,小蝴蝶在花叢中跳起來,花叢中變得更加美麗啦!

小朋友們忙着放風箏。天空中飄着各種各樣的風箏,有鳳凰的,有老鷹的,有蜈蚣的,還有那些叫不出名兒的。天空是五顏六色的,風箏隨着風兒自由地飛翔着,小朋友都歡快地跑着,跳着。

春天,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我愛美麗的春天,我愛充滿希望的春天。

春天來了(2)

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了。小草從泥土裏探出小腦袋,好奇地張望着。池塘邊的楊柳長出嫩嫩的新芽。迎春花開了,一串又一串掛滿了枝頭,散發出陣陣清香。一場春雨過後,青蛙、蟒蛇、刺蝟等小動物都從冬眠中醒來了,小燕子也在忙碌地造新房子。

同學們脫去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鮮豔、漂亮的'春裝,變得靈活了,心情也開朗了起來。大家在公園裏放起了風箏,風箏迎着春風在天上飄蕩着,公園裏傳來陣陣歡笑聲。

啊!春天,萬物甦醒,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春天真是美極了。

最後提出寫作建議:1運用合適的優美詞句。1模仿第一課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這一點要求有些高)

學生習作。

3月3日

今天,把學生當節課寫的作文批改出來了,雖然不是很好,但孩子眼裏的春天是活潑、流動、可愛的

春天來了

魯李瀟瀟

春天來了,春雨姐姐忙把一首動聽的樂曲奉獻給大家,沙沙沙,沙沙沙。小草弟弟也跟着春雨姐姐的樂曲跳起舞來。

小蝴蝶和小蜜蜂看見了,把小鳥和小溪都叫來唱歌。柳樹妹妹被他們優美的歌聲驚醒了,她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甩起自己長長的辮子。

呼――呼――是春風姐姐在叫小朋友。大家拿着五顏六色的風箏,衝出家門到中心廣場放風箏。擡頭一看,哇,真是目不暇接,各種各樣,有飛機、有燕子、有蝙蝠、有金魚..明亮的天空中就像許多風箏開大會一樣。

春天來了

張可曼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草甦醒了。春姑娘看見了,連忙給她穿上一件綠色的衣服。春雨姑姑把晶瑩剔透的小雨點撒到了小草上,草也上好似滾動着一顆顆鑽石。

小花綻開了可愛的笑臉,五彩繽紛的,引來了許多蝴蝶、蜜蜂。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邊飛邊叫,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柳樹妹妹看看自己的光禿禿的枝條,一點也不好看,心裏很難過。她就使勁地搖着身子,搖啊呀,柳葉長出來了,鵝黃鵝黃的。春風吹來,柳條好似公主的小辮子一樣舞動着。

太陽公公把小河照的銀光閃閃,可愛的小魚在水裏快樂的游來游去,享受着美妙的春光。

春天真美呀!

關於教學的隨筆6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國小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1. 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着讀的境界。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3、 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4、 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範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範讀,當然,範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範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範讀。

四、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學中,我讓同學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我讀旁白,這樣反覆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範作用。接着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五、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着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關於教學的隨筆7

今天我們的小朋友要進行保護蛋寶寶的活動,由於昨天我把活動的目的以及需要家長如何配合都清楚的告之家長,一大早,孩子們就帶着蛋寶寶陸陸續續來到了幼兒園,臉上帶着做蛋寶寶的“爸爸”“媽媽”的興奮。保護蛋寶寶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先讓孩子把他自己保護蛋寶寶的方法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我統計了一下,雖然看起來方法不同,但歸結起來無非三種:一是用某種材料直接把蛋裝起來,如:塑料袋、紙杯、小籃子等;二是在某種可封閉的材料中鋪上軟的棉花、海綿、布頭等,把蛋裹在其中並封上;三是屬於比較“特殊”的,與兩種方法有所區別的其他方法,如:用報紙把蛋包在其中,兩頭用繩子捆住,成一個糖果的樣子、用海綿把蛋包起來後用一條繩子把其掛在身上。

我請小朋友一一介紹過自己的方法後把它分成以上三類,並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接下來我照常組織各類活動遊戲,只是不停的在經過十分鐘或一段時間後請護蛋失敗的孩子用寫有其名字的哭臉標誌記在自己所屬方法的欄目中,並與大家共同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在下午快離園時間,我們的護蛋活動也快接近尾聲,最後只剩下6個小朋友成功的保護了蛋寶寶,而他們的方法都屬於第二、三種,我還用一支彩筆獎勵了他們,看得出他們感到了成功的喜悅。

護蛋行動圓滿結束了,但想起這天的一幕幕,我感慨萬千,欣欣、奕予在磕破雞蛋後傷心的大哭,而樂樂、小羽在失敗後若無其事,甚至說:“我叫媽媽再買。”在小洛成功保護了一天,就在快結束時因不小心被別人撞到後摔破了蛋,久久的安慰都難以安撫他的傷心,銘珣看到小朋友拎裝蛋蛋的塑料袋搬椅子而磕破蛋後改用一手拿一手拎凳子……是的',護蛋行動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但是之前的與家長共同商量保護蛋寶寶的方法與同伴介紹的方法,發現失敗原因後的改變策略等等,誰能否認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活動呢。

護蛋行動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只有讓孩子親自的參與到活動中,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學習,這樣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

關於教學的隨筆8

長期以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對一些語法點的舉例過程中,我一直是先說中文,然後再給學生翻譯成英文,很少讓學生自己嘗試翻譯。

這樣一來,學生逐漸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反正有老師,課堂學習中,老師自己會把句子說出來或是寫出來,用不着他們自己動腦思考。於是這兩天我一改常態,讓學生自己說中文,然後再翻譯成英語,結果不難想象,學生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即便是一些最簡單的句子。當然,這一切都是我長期包辦的後果,都是自己不放心學生的結果。英語課堂中,一些本應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的事情,卻讓老師給包辦了,這樣學到的知識點很快就會被遺忘,同時學生不經歷思考和理解的`過程,也就不會形成自己的理解。其實教師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給學生機會,先要求他們自己去嘗試、去做,讓他們經歷思考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和對知識點的見解,然後教師再加以補充和完善。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於教學的隨筆9

明天拍畢業照了。今天放學前,我提醒小朋友們:“明天上幼兒園穿一件乾淨的衣服。第二天,我見小朋友們的衣服都換過了。姜煒穿了一條連衣裙。瀋陽紮了二個繞繞辮。王露瑩穿了一件綠顏色的衣服,等等。

今天是星期三,早活動是室外遊戲。於是,我帶小朋友們到操場上去玩羊角球、風火輪、鈕鈕車……”小朋友們也陸陸續續的來了。“老師,我酷嗎?”一個聲音從我背後傳出來。我一看,是夏旭聖小朋友。他穿了一件大紅色的短袖。我忙說:“酷,帥。”聽我着麼一說,他笑眯眯地走開了。

雖然是短短的幾個字“老師,我酷嗎?”從這幾個字中我能深深地感覺到夏旭聖對我的信任。在他的心中我不是老師,而是他的大朋友,他願意把他的開心,快樂告訴我。願意把他心中的'祕密告訴我。當他開心時,我分享他的開心。當他憂傷時,我引導他。我非常願意做他的大朋友。

我想幼兒對老師的信任是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需要的是日積月累。

幼兒園三年即將過去,夏旭聖即將踏入國小的門檻,成爲一位國小生。我相信他一定會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關於教學的隨筆10

從8月1日起當我得到通知將要從二(1)班的副班主任轉正當正班主任時,我整個人都呆了,班主任肩上的責任有多重,我很清楚,我爲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來扛起這重重的責任而感到擔心,但我知道苦惱與擔憂是沒有用的,只有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是一個重任,更是對我在教師生涯中又一次新的挑戰,我要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與心態來積極地對待。

從暑期中我便開始慢慢進入是班主任工作的狀態,從家訪,到教室的文化佈置,到班級文化管理的設置,懵懂的我跟着經驗豐富的其他班主任,慢慢地走向正軌,這一個月來班主任工作帶給我的最大的感受是:班主任不好當,但是,既然當了班主任就必須竭誠盡力,扮演好班主任這一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角色。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只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發展。

在我的心中,比起孩子們的成績而言,我更在乎孩子們人性品德的修養,我在乎他們行爲習慣的培養。因此我渴望我們的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爲那一株株君子蘭,成爲謙謙君子,溫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

首先我繼承陳小燕老師對孩子們從發言、作業、寫字、閱讀、進步五個方面展開評價。但我在思考,這只是對於孩子們個體發展的培養,在一年級時我作爲副班主任是我便着重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因此我打算利用小隊的建設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感,正好在假期中看了一些企業管理的書籍,突發奇想我是否能將企業管理與班級文化相結合呢?將全班47位學生分成8個小隊,即企業中的部門一樣,每個小隊都有自己的職責,由小組員帶領並管理好本部門,每天進行記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與團隊,每個月也都有基本工資,即植根銀行的分數值,如果做得優秀還能得到獎金,當然如果自己的職責未能做到,將會進行扣分。

但實行兩個星期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的熱情度不高,我突然想到光有這些條條框框沒有用,還是需要實質性的評價,於是我利用一節班隊課統計孩子們兩個星期以來的分值,爲每一位孩子計分時,我都會問:“你覺得你能得到這個月的基本分嗎?”孩子們進行自省,此時很多沒有做好自己工作的小朋友弱弱地告訴我:“陳老師,這個月我都沒有做自己的工作,這個分數我不好意思拿,不過陳老師,我下個月一定會努力的!”讓孩子自己明白,自己感覺到懊悔。只有這樣深刻地反思之後,他們纔會向上,纔會自覺。果然,在此過後,孩子們不用我再在一邊不停地囑咐,他已經能自覺自發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來賺他自己的分數。達到了激勵孩子,並讓他學會自主自覺。

我認爲班主任這個角色對孩子而言過多囑咐和責罵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明顯,以身作責,言行身教。當班級後面書櫃書籍雜亂時,我主動收拾;當地面有垃圾時,我主動拾起;我在做,孩子在看,在不知不覺中,我發現書櫃的書每天都擺放得很整齊,我發現孩子能主動地去拾去地面的垃圾,欣慰而感動。

孩子們,讓我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關於教學的隨筆11

11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武漢市名特教師展示活動。其中育才國小王釗老師執教的人教社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合理安排》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爲這是教材新增內容,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烙餅這一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解答,並從優化的角度在多種烙餅策略方案中尋求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統籌思想非常抽象,怎樣把它具體化,讓學生容易明白,便於操作呢?王釗老師用巧妙、合理、藝術的提問把運籌思想“烙”在學生腦海裏。

提問作爲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及學生三方面聯繫的橋樑。王釗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在烙兩個餅、三個餅的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烙更多的餅把學習過程層層推進,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了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逐步構建並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僅就課堂提問對本課做一些分析與思考:

一、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孔子主張“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即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提問。當學生還在“發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維處於“困惑”之時,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人,要善於瞭解學生的疑難,掌握“火候”,及時進行“解惑”,把握準什麼時候該問,什麼地方該問。

【案例1】

當王老師就烙餅問題進行了簡單交待,“1張餅烙2面,烙1面要3分,1個鍋同時能烙2張餅”。“3張餅怎樣烙最快呢?”問題剛剛拋出,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用學具動手實驗3張餅的烙法。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一個個舉着小手,爭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王老師此時並沒有急於展示正確結論,而是先充分肯定了用18分鐘和12分鐘烙法的學生,這時9分鐘烙法的學生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學們講解了他們節省烙餅時間的好辦法。兩種方法的比較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鐘這種烙法的價值。此時學生思維開始迸發了,不斷地質疑着,9分鐘烙法比12分鐘、18分鐘時間節省在哪了呢?王釗老師及時抓住學生的憤悱點,問“要儘快烙好餅,哪種最合理?”“爲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

【分析】

這裏“爲什麼”的追問,可以說是整堂數學課的心臟、命脈。它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在觀察時間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學生透過現象思考其本質。原來第三種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鍋底,使鍋底每次都能同時烙兩張餅。這裏的設計抓住知識關鍵點,問在該問處,問在當問時,突出了教學重難點,有利於促進知識的深化,有利於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學生通過探索、討論,思維火花的產生、噴發和碰撞都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獲得釋放。

二、恰當選擇提問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習的接受、理解、思考水平與課堂提問選用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從課堂提問的方式上來說有很多種,如:直問、曲問、正問、反問、疏問、追問等等,而每一種提問方式的作用及所能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提問儘量要多用幾種方式,這樣才更能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到知識。

【案例2】

當王老師直問“爲什麼用9分鐘烙三張餅這種安排最合理”時,她敏銳地觀察到學生回答有一定困難。此時她不是一個勁地追問學生,而是應用了一些疏導性、鋪墊性的問題,以幫助學生刨根問底。

師:爲什麼第三種安排的時間最短,第一種安排的時間最長?

生:因爲第一種安排每次鍋裏只放了一張餅,沒有利用題目中“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師:第二種安排比第一種安排時間要短,短在何處?第二種安排的步驟中哪幾步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生:第二種安排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充分利用了“每次烙兩張餅”的信息。

師:第二種與第三種相比,時間又長了,長在哪裏?

生:第二種方法的後兩步鍋裏只有一張餅。

師:也就是說第二種方法沒有充分利用鍋底。

(兩人一組,再次按第三種方法烙三張餅)

師:第一次烙1號、2號餅的正面,但爲什麼第二次要烙2號餅與3號餅交換順序來來烙呢?

(生略)

師:爲什麼第三種方法最合理?

生:因爲這種方法烙時,鍋裏每次總有兩張餅,沒浪費鍋底。

【分析】疏問破難點

面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爲什麼第三種安排最合理”,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王老師能及時幫助學生化難爲易,設計一組相對比較容易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觀察、思考,一“長”一“短”的對比提問,幫助學生回顧整理了三種不同烙法,比較區別幾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達到方案的優化。在這種“層層剝筍”似的疏導性提問後,學生在全班討論和自我反思中達成共識,形成“整體考慮、合理安排”這種統籌思想。

【案例3】

師:5張餅怎樣分組?

師:老師將5張餅分成3組,第一組2張,第二組2張,第三組1張,行嗎?爲什麼?

生:(略)

師:因此烙餅時,千萬不要讓一組裏面只有1張餅,否則這樣就會浪費鍋底了。

【分析】反問促深化

教師首先提問5張餅怎樣分組時,學生已經回答出正確結果。王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再就此問題進行反問。這裏的反問代表了部分學生的心裏想法,同時設計的反問問題牢牢抓住錯誤癥結,引起學生自我反省,及時發現錯誤,找出錯因——沒有充實利用鍋底。此處的'反問促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具體的培養和提高。

【案例4】

在學生正確探究完4、5、6、7張餅的最佳烙法後,

師:怎樣將餅分組就能保證每次鍋底可以烙2張餅?

生:(略)

師:利用你們發現的規律,怎樣給8、9、10張餅分組呢?

生:(略)

師:如果給你更多的餅,你能合理安排嗎?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呢?

【分析】追問實現昇華

衆所周知,烙兩個餅、三個餅是研究運籌思想的經典範例,但如果僅侷限於此還不夠深刻,至少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上還有所欠缺。探尋4、5、6、7張餅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探究烙餅方法上,而是要通過方法尋找烙餅規律。因此,在課末王老師順着4——7張餅的解題思路對問題緊追不捨,設計了三個問題,最後刨根到底解決了“給你更多的餅,怎樣安排才能最節省時間”這一問題,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我們要對餅進行分組,要麼2張,要麼3張餅看成一組,這樣才能最節省時間”,從而把新知轉化成舊知,在學生的腦海中牢固地構建起烙餅策略的數學模型。

這堂課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由於教師精彩、有效的提問,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真確地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學習借鑑的地方,讓我深深感受到新課程中教師提問語言的魅力。

關於教學的隨筆12

三年級就要接觸寫作,想想心裏就有點害怕,不知道該怎樣去教學生寫作,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感到有東西可寫,有一種想表達的強烈慾望,從而在不斷的寫作實踐中掌握寫作技巧,感悟寫作真諦,提高寫作水平。《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正當我對寫作教學感到困惑時,在教完《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課後的一個問題“仔細觀察你喜愛的花草,說說你的新發現。”這讓我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對,讓學生從觀察入手,仔細地觀察生活、聯繫生活,先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的確,對中國小生來說,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根本的,它遠比讓學生了解一些知識和技巧來得重要。

於是,我就沿着這個思路,讓學生回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花或草,認真地觀察,把觀察後的發現寫出來。一些同學的興致就非常的高,回到教室就嘰嘰喳喳地向我彙報他們觀察的結果,而且有些學生還觀察得很仔細。下面是一些學生觀察後的發現:

學生1:星期日,我起得很早,我就去給我的四季花澆水,我發現它們都開放得漂漂亮亮的。中午,我又去給它們澆水,我卻看到它們的花瓣都合攏了。傍晚時,我又去給它們澆水,我又看到它們開放得漂漂亮亮的。這下我才知道我們睡覺,它們起牀。

學生2:我發現有一種草叫含羞草,只要手一碰到它,它的葉子就會馬上合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後,它的葉子又會再張開了。它的枝上還長了一些刺,只要手一觸到它,就會被扎破。

學生3:我觀察的是五角星花。五角星花的葉子很像小鳥的羽毛,小的葉子一般都是紅的,大的葉子都是綠的。它開的花是紅的,有五個角。奇怪的是:它一個星期開五個四個角的花。它的根是紅的,很少綠的。聽說四個角的花很貴,如果哪個花落下,那裏就會生很多花籽。

學生4:我觀察的是丁香花。它的枝好像棍子,它開花的'時候是先長出一個豆,再開花的。花的顏色有大紅的、小紅的,它的葉子很小,還有,如果晚上不澆水,第二天中午它就很乾,一摸到花,花就會掉下來了。

這些學生都觀察得不錯吧?作文是一種富有情感的心智活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勞動,寫作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全靠自己的親身實踐,而且這種實踐是其他任何實踐都不可替代的。

關於教學的隨筆13

以追求美的享受 ——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爲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 “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同,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同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纔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 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 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着。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 者肩負的責任。體育教學隨筆國中語文教學隨筆國中數學教學隨筆。

關於教學的隨筆14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裏,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本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爲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爲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爲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着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爲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爲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爲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爲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爲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摸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爲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裏,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爲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爲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保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爲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本、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爲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爲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爲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着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爲,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本,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關於教學的隨筆15

隨筆,又叫隨感、筆記,是一種古老的散文體裁。許多散文大家都擅長這種文體,比較有名的作家就有劉基、宋濂、公安派袁氏三兄弟、唐宋派的歸有光、桐城派諸君等等。到了近代,隨筆逐漸成爲一種獨立的散文體裁,爲廣大羣衆所喜聞樂見。

隨筆選材廣泛,形式自由,是隨時反映見聞感受的一種文體。教育隨筆就是用隨筆的形式,反映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和感受、體會,或針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的教育應用文書。

教育隨筆形式自由,它有時像小品文或雜文,有時又像日記或雜記,在教育實踐中主要有這樣一些樣式:教學筆記、教學後記、讀書筆記、教學札記、教育教學隨感錄、備課筆記等等,這些都屬於教育隨筆的範疇。我們今天提倡的是教師寫教育教學隨感錄。

一、教育隨筆有如下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比如有個教師在備課時查看資料,對"歷"與"'厲"的區別頗有感受,就寫了一篇百十來字的短文《"歷"與"厲"辨》發表在教學雜誌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在上課時,學生就《畫龍點睛》一課中"點之即飛去"議論紛紛,於老師寫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發談了"備課要深人才能講到點子上"的體會。總之,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應用寫作中的輕騎兵。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鑑,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說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隨筆的分類

(l)教育隨筆主要是一種敘事議事的文體,有的講教爲主,有的以議爲主,根據敘與議的情況可以分成五類:先敘後議型;先議後敘型;夾敘夾議型;敘事型;議論型。

(2)根據隨筆的目的意圖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類別:有的是針對某種教學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後提出建議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批評針相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實例,以供借鑑的。

(3)根據所用主要表達方式來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有時還有抒情性隨筆。記敘性隨筆是以記錄教育現象爲主,議論性隨筆以發表觀點看法爲主,說明性隨筆主要是對教學中的問題作的闡釋。

三、教育隨筆寫作的意義

1.寫作教育隨筆是第一線教師及時反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師們每天接觸新的教學內容,每天與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兒童打交道,沸騰的生活必將燃起心靈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記下來,就是隨筆。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真心實意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隨時都會發現值得寫、值得反映的東西。我們知道,其他教育應用文體的選材較嚴格,組織結構也較嚴密,比較而言,教育隨筆則更加方便快捷。

2.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

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能否適應現代教學,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就會主動去發現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條件去解決問題。教師把這些東西用隨筆的形式反映出來,對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寫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勤奮練筆,教師把教育實踐中的見聞感受記下來,是一種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爲教育科研準備素材,可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育隨筆是教學反思的理性提煉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新課程改革則提出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爲師者把記寫教育隨筆作爲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將一天所見、所想、所讀載入日記,這些行動本身就是教育的總結,有助於自身的提高。

教育變革的寶藏隱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經驗、新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發現新理念、新見解,可以促進教師對實踐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學中重複的失誤,如果讓教育隨筆中的反思成爲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那將是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新的境界。

撰寫教育隨筆,記錄個人成長的所感所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重溫舊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師常常會品嚐理性的感受,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這有利於教師提高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5、教育隨筆是撰寫科研論文的基石

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大多教師感到無處入筆,無從下手。筆者認爲,教育科研論文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教學。每一篇教學日記都是顆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連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項鍊。把許多日記歸納起來,就成了一篇有價值的科研論文。沒有實際經驗感悟,教育科研論文就會成爲無源之水,誇誇其談,無實際意義。

教育隨筆隨處都可以寫,可以是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課堂教學畫龍點睛的精彩一筆,也可以是教育教學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組織工作的領悟,也可以是任課教師某一方面敗筆的思考;可以寫家庭教育,也可以寫學校的見聞;或表述,或議論,或吶喊,或助威,所喜、所惡、所思、所見皆可入文。哪怕是點滴小事,都要善於捕捉,記入日記。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如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師,教育隨筆對教師素質提高顯得尤爲重要。願撰寫教育隨筆能夠成爲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只要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行爲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的行爲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隨筆來源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每一次對學生的成功談話、每一次對教育的失敗與教訓、每一堂課程設計與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許多中國小教師對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實對於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通過思考並改進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隨筆記錄着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科研並不深奧,它就在教師身邊。鍾情於教育隨筆的教師,對一次創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經過思索,都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幫助,因此教育隨筆是一線教師特有而實用的教育科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15y3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