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大概有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1

一、 隋朝奠基科舉制

隋朝是繼秦、漢、晉之後的第四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隋朝建立之前,朝廷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何爲九品中正制?

簡單來說,就是由朝廷派官員對天下讀書人進行定級,級別高的纔可以做官。這裏面的弊端就在於主持定級的官員身上,官員都是出身士族,豈能不維護士族利益?

時間一長,出身情況也就被納入考覈內容了,而且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這種情況下,士族的實力是越來越強。

隋朝是由北周發展而來,而北周又是從西魏而來。

西魏宇文泰當初和東魏高歡拼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推出了一套府兵制,把關隴地區的一些世家大族都給團結到他的府兵體系中,出身弘農楊氏的楊忠(楊堅之父)也是在當時成爲了十二大將軍之一。

可以說,如果沒有關隴集團的支持,楊堅難以建立隋朝。

然而,待隋朝建立之後,無論是那些發展了數百年的士族,還是關隴集團,都是皇權的威脅。所以,楊堅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並開辦了志行修謹和清平幹濟兩科。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二、隋煬帝開創進士科

隋煬帝繼位之後,繼續對世家大族加大打擊力度,恢復了早前廢除的國子監和太學,並詔令各郡縣開辦官學,鼓勵寒門子弟進學。

翌年,他下令創辦明經科、進士科和秀才科,其中明經科主要考察應試之人在經學方面的知識,秀才科主要考察應試之人在治政實務方面的`見識,進士科主要考察應試之人的文學素養,也就是詩詞歌賦。

進士科後來發展成了科舉中最重要的科別。不管是誰,只要能考中進士科,就能證明自己的學識超羣。

後世將進士科的發展和科舉制的發展掛鉤。換而言之,瞭解了進士科的發展,科舉制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後世將進士科的出現視爲科舉制的出現,而進士科是隋煬帝創立的,自然科舉制也是隋煬帝創立的。

三、進士科的發展

唐朝取代隋朝之後,也繼承了隋朝的科舉制度,只是在一些細節方面做了一些優化和改革。唐朝將科舉分爲制科和常科,臨時性舉辦的是爲制科,常態性舉辦的是爲常科。

常科中設明經、明法、明算、進士等五十多科,因爲這種制度是分科別來選舉官員的,所以就叫科舉制。

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中很多科是定向選拔人才的,比如明法科等。

和明法科這種專業學問不同,明經和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則是爲士大夫們量身定做的,所以讀書人一般都是考明經和進士兩科。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第2張
  

宋朝科舉

這兩科之中又有所不同,明經科主要是考對經學的記憶力,進士科不僅需要考時政,還要考文學,內容不僅更多,還更加需要臨場發揮的能力。所以進士科每科能考中的人只有明經科的十分之一左右。

俗話說,物以稀爲貴。進士科自然就更顯尊榮,時人常常有這般感覺,"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爲美"。

宋朝建立之後,在崇文抑武的國策下,把進士科的錄取名額增加了很多,還給進士劃分了等級,因爲諸多宰相都是進士科出身,所以時人又將進士科稱爲宰相科。

宋朝之後,除了進士科之外的科目逐漸成爲空殼,進士科成爲了實質上的唯一科目。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2

科舉制維持了大約一千三百多年,自創立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舉行試舉人試,歷時一千三百餘年。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唐宋時期發展成熟,成爲古代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部分史家學者對科舉制度進行了考證,一些史家認爲科舉制始於隋朝。自清光緒三十一年科舉制考中舉人,前後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是封建時期實行的最公正的制度。

選人形式,擴大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引了大量來自中低階層的人進入統治階級。科舉制度在唐宋時期逐步發展成熟,成爲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第3張
  

科舉制的'實施一方面將分散的選舉權完全收回中央,另一方面擴大了政權的社會基礎,以適應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強化中央集權的需要。

加深封建社會的大一統觀念,增強了維護國家統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於傳統中央集權國家的發展。給封建國家的行政機構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的效能。隋唐以來,歷朝歷代將相輔臣基本上都是“學而優則仕”的科舉人,如范仲淹、王安石、林則徐等。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是意氣風發有雄心壯志。可見,科舉制爲國家選拔了一批又一批比較有才幹的人才,爲封建統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封建管理階層的新陳代謝。

科舉制在我國維持了多少年 第4張
  

科舉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選舉制的缺陷,打破了官僚主義的官僚主義,實行公開選舉制、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在更大的社會範圍內開闢了一條進入官場的途徑。

標籤: 科舉制 我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v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