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職場 >

頻繁跳槽 是弊不是利

頻繁跳槽 是弊不是利

一、對工作不利。一個人到一個單位報到後,從接受任務到熟悉業務,要有一個過程。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績,有所建樹,需要的時間更長。如果頻繁跳槽,對業務剛有點熟悉,又去了新的單位,有的還變換了工種、專業,又要重起爐竈重開張。跳來跳去,始終處在陌生的工作環境之中,不斷需要從頭開始、重新學習,這對工作是極爲不利的。

頻繁跳槽 是弊不是利

二、對自己的進步不利。要做好一件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句話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說要十年、幾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埋頭工作,才能使自己不斷提高、進步。如果終日見異思遷,這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坐凳不熱,怎麼能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呢如果一味爲了個人的利益而不安心工作,頻繁跳槽,還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和聲譽,使用人單位對你側目而視。

三、對用人單位不利。用人單位把任務交給你,指望你挑大樑,擔主角,而你卻半途而廢,撒手他去,豈不要給用人單位帶來麻煩有時還會造成損失呢。

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跳”出來的。頻繁跳槽,實不足取。

聽聽招聘方的反感

撿了“芝麻”丟“西瓜”

2001年6月8日星期五年輕人想找到一個適合於施展才華,使自己有所發展的工作單位和環境,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爲了“待遇”或“環境”而過頻地“跳槽”,對於青年人來說,是不足取的,往往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勝任任何一個崗位,都要有相當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而頻繁跳槽,決定了一個人在崗位上只能是“蜻蜓點水”,哪來多少積累總之,不安心本職工作,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而是再謀高就,怎麼可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這就是丟了“西瓜”。

有些年輕人把跳槽的原因歸結於原單位的環境不如意、人際關係難處,試圖通過跳槽來改變這種現狀。有時候,這是必要的。有時候,卻並非必要。因爲,努力學會適應環境,改善環境,正是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害怕和拒絕這種鍛鍊,又是丟了“西瓜”。

因此,要使自己有所作爲,在看準一個崗位後,首先必須安心本職工作,同時要揚長補短。年輕的朋友們,當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咬咬牙,再堅持一會兒,成功一定屬於你。

將一口井挖深

10年前,一批大學生被分配進了一家集體企業。沒多久,這家集體企業由於產品老化,管理不善,瀕臨倒閉。大學生們紛紛跳槽,遠離而去。唯有一位大學生,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每月只拿幾百元的基本工資,吃睡在工廠裏,沒日沒夜地爲企業設計和開發市場上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幾年後,這家企業終於恢復了生機,並日益發展壯大。如今,這家集體企業已擁有上億元資產。職工們十分擁戴這位大學生———現在已是該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這位大企業董事長今年只有32歲。在問起他當初的決定時,他認真地說:“成功,不一定要靠跳槽。”

現在有少數年輕大學生,剛走上工作崗位,雖然不乏才華,但心思太活。在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時間,就嫌不被領導重用、環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樣跳來跳去、頻繁跳槽,今天做推銷,明天做廣告,後天做房地產經紀人……就像挖井一樣,儘管挖了許多口井,但都挖得不夠深,總是沒有挖出水來。所以,作爲年輕人,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要成功,就要敬業愛崗。”將一口井挖深,實實在在地埋頭苦幹,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pian天地。

一種新型就業觀念

頻繁跳槽,表面看來似乎有些不安分,“這山望着那山高”。然而,仔細想想,頻繁跳槽卻體現出一種胸襟和氣度,說明一個人有志氣,有抱負,不滿足於現狀,有開拓創業精神,是值得讚賞的。

筆者有一個外孫女,原來只有中專水平。進了某廣告設計公司後,幹了一陣子,覺得待遇太低,工作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就提出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雖然報酬較高,但常常要加班加點,老闆對職工的生活不關心,幹了僅三個月,外孫女就再次離去。此時,她沒有急於找工作,而是忙於“充電”,學完了大學課程,再去應聘。由於自己調整了心態,又有真才實學,很快被一家外資公司選中。

我感到,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有所建樹,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不斷優化自我、敢於頻繁跳槽是一種新型的就業觀念,它有利於人才的流通,有利於優化組合。對個人來說,多幾次跳槽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才幹,豐富人生閱歷,是要求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的表現。

當然,頻繁跳槽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條件,不能盲目跳槽。

頻繁跳槽是耶、非耶

應聘方往往容易從眼前經濟待遇這一條來衡量,這也很現實。然而,還應當顧及其他的衡量標準,比如,會不會導致應聘者自己難以熟悉本行業務尤其,招聘方對你頻繁跳槽作何感想。

據瞭解,至少有相當部分的招聘方對此頗爲反感。從近日媒體上看到,維亞康姆中國公司總裁、《財富》雜誌評出的“25位全球企業新星”之一李亦非,在談論如何聘用新人時這樣表示:“有的人爲了逃避壓力去換工作,我招聘人的時候,從簡歷上可以看得出來,有人一年換一個工作,或者幾個月換一個工作。這樣的人我是絕對不會聘用的,因爲我知道他是一個碰到壓力就會逃跑的人。而如果一個人碰到困難就選擇辭職的話,那他一輩子都是一個失敗者。”

聽,招聘方的反感溢於言表,竟是“絕對不會聘用”哩。李亦非也是年輕“白領”。可見,頻繁跳槽並不是年輕“白領”的共同擇業取向。

適度的跳槽,是有利於增見識、長才乾的。但是,過度的跳槽就不妙了,給人家聘用方的感覺是避之唯恐不及。這樣,你的路會越走越窄。可不慎哉!

流動纔有活力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對於一個社會來說,生產要素之一的人才流動,如同人體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一樣,有助於保持肌體的活力。請看,在美國硅谷地區,每年都有20%的人才流動。一向視跳槽爲“不道德”的日本人,近幾年也撕去了溫情脈脈的面紗,衝破了與企業“從一而終”的理念,也時興跳槽了。

任何事物總有其兩面性。跳槽,對跳槽者來說不只是會影響其經驗的積累,還將面對新僱主“用人必疑”的挑戰。但成功並非僅僅取決於經驗,而在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成功永遠屬於有準備者。通過跳槽,年輕人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綜合各家之長從而發揮自己的專長。

跳槽對於招聘方來說無疑會帶來痛苦。人員流動既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穩定,又有可能被跳槽者帶走技術,掠去客戶,甚至可能又多一個競爭對手。但跳槽可以迫使決策者痛定思痛,正視打工者存在的價值,建立和完善包括儲存人才在內的新用人機制。從而不僅能將跳槽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還能增創新的機遇。

第一頁上一頁123下一頁最後一頁

應該看到,人才流動對於打工者和老闆都是公平的。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每一個機會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人才既可流出,也可流進,人人有獲勝的可能,關鍵看你如何把握機會,靈活應對。(顧士鬆)

可“跳槽”,忌“頻繁”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適度跳槽有好處。

對個人的好處,是可以增強人的競爭意識,學到新的本事。跳出原先的“槽”後,要能找到更爲理想的崗位,必須刻苦學習,深入鑽研業務知識,以求能夠適應新的需要。這樣,無形中就樹立了他們的競爭意識,也使他們學到新的本領。一位職介所管理員告訴我,近來接連接待幾名中年求職者,問及其技能,往往是“單打一”。這樣,可以爲他介紹的單位、崗位就相當有限了。爲什麼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懷揣幾張“證”呢原來,他們以前從未跳過槽。所以,年輕時適度跳槽,多學幾門本事,有利於日後從容再就業。

對單位的好處,是可以通過人才的競爭推動企業的發展。一個優秀人才進來,會促動整個環境。誰都不甘落後,員工都處於競爭環境裏,他們就會自覺地愛崗敬業,在崗位上就能不斷地做出業績來。這也正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當然,跳槽要講究一個“度”。如果從適度變成了頻繁,那麼會使人心浮氣躁,不能安心工作,達不到發展自己的目的,最終會因爲碌碌無爲而遭到淘汰。

標籤: 跳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zhichang/3j8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