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職場 >

藝術形式有哪些

藝術形式有哪些

有音樂、文學、建築、雕塑、繪畫、戲劇、影視、舞蹈、盆景、餐飲、工藝美術等

藝術形式有哪些1

藝術形式與藝術的內容並舉,是指外在的表現形態和內部的組織構造以及種種藝術手段的總和。它還分爲內形式和外形式。

在任何藝術作品中,內形式與外形式是結合在一起的,只有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藝術作品的內容才能夠得到表現。

衡量一部藝術作品的.藝術成就,不僅要看內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滿地表現了內容。像傑出的藝術家總是根據藝術內容發展變化的需要,批判地繼承改造舊的藝術形式,創立與新的藝術內容相適應的新形式,從而創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和富於形式美的優秀藝術作品。

藝術形式有哪些
  

由於藝術形式分類的原則和角度不同,所以它大致可以分爲:

第一種:以藝術形象存在方式爲依據,可以將藝術區分爲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如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空間藝術:建築、雕塑、繪畫。時空藝術:戲劇、影視、舞蹈。

第二種:以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爲依據,可將藝術分爲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如聽覺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建築、雕塑、繪畫、書法,盆景,餐飲。視聽藝術:戲劇、影視。

第三種:以藝術作品的內容特徵爲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爲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如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築、書法。再現藝術:繪畫、雕塑、戲劇、電影。

第四種: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爲依據,可以將藝術作品分爲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如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靜態藝術:繪畫、書法、雕塑、建築、工藝美術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藝術形式有哪些2

文學藝術形式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

1、詩歌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形式。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中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爲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爲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2、小說也是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爲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爲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3、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4、劇小說,又稱小說劇,融和劇本與小說的元素,使其像劇本、又像小說,它結合了小說的自由敘述和劇本的排布嚴謹,兩者的結合,長短互補,使得該文學體裁的內容,既自由度高,又劇情嚴謹簡便明瞭,具有龐大的世界觀。

藝術形式有哪些 第2張
  

文學藝術起源於遠古時代人類的生產勞動。勞動推動人的思維和語言發展,導致手的完善,使文學藝術的產生成爲可能。原始人在協同勞動中伴隨勞動的節奏發出的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音樂和詩歌。

舊石器時代晚期洞壁繪畫描繪狂奔的野豬、猛獁象和鹿羣,中石器時代的巖畫表現手持弓箭追獵山羊的人羣。都說明原始藝術是直接來自生產勞動,是這些活動在藝術上再現。作爲觀念形態的文學藝術作品,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

人類生活中存在着的豐富的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社會生活對於文學藝術的需要,是文學藝術發展的動力。

文學藝術來源於社會生活,又反過來作用於社會生活,成爲最易被人們接受、影響面最廣的社會意識形式。進步的'文學藝術,對於教育人、改造人、推動歷史前進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社會歷史階段文學藝術的發展狀況,是該時代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文學藝術同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學和科學影響着文學藝術並作爲思想內容包含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由於文學藝術能夠以生動的形象感染人,常常被用作傳播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工具。

在階級社會中,作者總是站在一定的階級立場上認識、反映和評價生活,文學藝術作品也反映一定階級的利益和願望,必然帶有階級的色彩。不同社會不同階級的成員,由於具有某種相近的生活條件,共同的民族心理,也會有一些共同的美感和藝術愛好。

藝術形式有哪些3

藝術形式的概念

藝術形式指事物和現象的內容要素的組織構造和外在形式,是作爲一種視覺形象而存在的,它多與圖形、圖像相關,與繪畫的本質相聯繫。

因此,在中國,它首先被放置到繪畫評論中。形式在西方的古典美學中,具有本體的意義,但在中國美學中很少有獨立的意義,多是爲思想或感情服務,並且它的概念在中國美學中常常用“形”或“象”表示其含義,與”神”相對是“形”,與“意”相對是“象”。

中國美學中的“形”是外在的東西,是形狀、形象,它的作用就是要“立象盡意”,形象必須要傳達意蘊,傳達最深層次的生命體悟,因此形式的概念雖與藝術的本質有關,但是它並沒有本體的意義。

中國傳統美術批評中對於藝術形式的解讀

中國的美術批評在先秦時期業已開始,並隨着繪畫、書法藝術的發展,美術批評涉及的範疇也越來越廣,直到魏晉時期方纔成熟。

形成了“形神論”、“氣韻論”以及“神、逸、妙、能”的分品論爲基本範疇的美術批評,其中“形神論”和“氣韻論”是批評範疇中最核心的兩點,這兩點都涉及對形式的解讀。

(一)形神論:以形寫神

“形”“神”關係的論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論畫。韓非子在論及繪畫的`時候,將形象是否逼真作爲衡量一幅繪畫優劣的標準。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大興,儒家的價值標準和行爲規範受到懷疑甚至否定,因而這一時期被稱爲人的自覺的時代。對品評人物的許多概念都集中在“氣”、“神”上。顧愷之正是在這種思潮下提出了“以形寫神”的觀點。

他認爲“形神兼備”是畫論的核心,而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以形寫神”。對人物形象的真切描畫,應當成爲傳神寫照的基礎。“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這種“以形寫神”、“傳神寫照”觀點,就是在形象寫實表現的基礎上放棄對人物精神的表現,不再渴望呈現的視覺真實性,而是更加註重對人物獨特精神特徵的把握,力求呈現畫家對人物應有的理解。

藝術形式有哪些 第3張
  

(二)氣韻論:形骨神

張彥遠將氣韻作爲藝術創作的最高標準:“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

氣韻論是在形神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仍屬於形神論的範疇。但相比形神來說,氣韻的品格則更高。

“氣”、“韻”這兩個字一開始並沒有結合在一起,但第一個明確的結合是由南齊的謝赫提出的,他在道家美學思想的基礎上總結了魏晉以來高度發達的繪畫藝術的創作經驗。

同時,如果對“六法”進行歸納和分類,則包括“形、骨、神”三個方面。“形”即形,在“六法”中,應是形象之形,按色、商的範疇而定,這三部分都在形的範疇內,它們都是爲了“生動精神”而作的準備。這種“氣韻生動”就是“神”、氣魄。

結語

形式,是中國傳統藝術批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基礎。《形靈論》和《齊雲論》都以形式批判爲出發點,但它們雖然是在談形式,但實際上是在通過形式的分析來體驗人的內在性格,理解人的生命,表達人性。

因此,我們再藝術創作要把握事物的“神”,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而非形似,藝術需要在在形似與不形似之間追求生命的真諦。藝術批評和鑑賞應該是一樣的,我們要了解作者的精神狀態,從作品中追溯作者的精神狀態,瞭解他的內心。在評價一件藝術作品時,我們不應該停留在外在的形式分析上,而應該通過作品尋找作者的真實生活經歷。

標籤: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zhichang/qm2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