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親子 >新生兒 >

新生兒禁用茵梔黃注射液 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呢?

新生兒禁用茵梔黃注射液 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呢?

新生兒易出現噁心嘔吐

新生兒禁用茵梔黃注射液 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呢?

據瞭解,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告要求所有生產企業對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即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使用者應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用藥後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並及時救治。

同時,在禁忌項中明確標明新生兒、嬰幼兒禁用,並在注意事項中寫明:“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不建議兒童使用。”

消息一出,很多家長紛紛在網上表示,自己孩子剛出生時醫生給開了茵梔黃口服液,擔心會不會對孩子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指出,茵梔黃湯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治療黃疸的中藥合劑,主要用於病理性肝炎的退黃治療。目前經過西化處理市面上有茵梔黃口服液、茵梔黃顆粒和茵梔黃注射液,其中的主要成分都是茵陳、梔子、大黃(或黃芩)金銀花提取物。這幾味中藥性苦寒,主要功能用於清熱解毒,利溼退黃。

張思萊指出,一般茵梔黃口服液醫生都建議吃3-7天。但是新生兒和小嬰兒吃了茵梔黃製劑(或顆粒)不但可能會影響消化道功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常見的不良反應,而且還會促使腸道微生態平衡失調。

此外,茵梔黃口服液中有金銀花提取物,目前已經明確證實金銀花可以誘發G6PD缺乏症(蠶豆病)者發病。

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

如果不用茵梔黃,那麼,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呢?

張思萊指出,很多新生兒爸媽看到出生不久的寶寶皮膚和眼睛鞏膜發黃就感到很緊張,其實大可不必。皮膚和鞏膜出現黃染就是醫學上稱爲的“黃疸”,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牀表現之一。

這是因爲胎兒在宮內的低氧環境中,爲了滿足胎兒對氧的需要,大量的紅細胞產生,出生後寶寶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濃度迅速升高,因此過多的紅細

胞被破壞;另外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短、大約爲70~90天,而成人爲120天。再加上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不能及時處理和排泄由於大量紅細胞破壞而生成的膽紅素,所以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新生寶寶就出現了黃疸。

大多數新生寶寶的黃疸都是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過性血膽紅素增高現象,對於新生兒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治療。但是也有少部分新生兒因爲某些

疾病出現了病理性黃疸,嚴重者可以危害寶寶的大腦(核黃疸),受累終身,甚至死亡。因此關鍵是需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以免貽誤或擴大診斷和治療,避免對新生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而且每天黃疸進行性加重,全身皮膚重度黃染,呈橘皮色,或者皮膚黃色晦暗,大便色澤變淺呈灰白色,尿色深黃,或者黃疸持續時間延長超過2~4周則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觀察黃疸從眼睛開始

家長如何來觀察寶寶的黃疸情況呢?

張思萊指出,一般來說,黃疸出現順序爲:首先是從眼睛開始,可以看見鞏膜發生黃染,進而發展至顏面部黃染,以後依次爲軀幹、四肢最後到手腳心出現黃染。黃染消退先從手腳心開始,然後四肢、軀幹、顏面部,最後是眼睛的鞏膜消退。所以家長要先觀察寶寶的眼睛。

那麼,如何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呢?張思萊提醒,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寶寶皮膚的黃染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則爲輕度黃染;如果軀幹部皮膚黃染,則爲中度黃染,需要引起家長高度警惕。如

果寶寶皮膚愈來愈黃,黃的部位愈來愈多,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即爲重度黃疸。發展到重度黃疸就必須去醫院檢查處理,不能耽擱。

此外,還可以從孩子的大便顏色變化來觀察。如果家長髮現寶寶大便逐漸變白,像陶土一樣,與此同時,發現寶寶身體皮膚也出現變黃的趨勢,就必須立即帶寶寶就醫。正常寶寶的大便由於肝臟處理後的膽紅素由膽管經過腸道後排泄,大便因此纔會帶有顏色。但是肝臟膽管發生問題,如膽管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就會出現陶土樣(灰白色)大便。這種情況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儘快處理。

早開奶有助黃疸消退

如果發現寶寶出現黃疸怎麼辦呢?張思萊指出,一般情況下,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在黃疸期間應該多給寶寶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以便加速血液循環、增加寶寶排便次數,讓寶寶依靠腸道系統自行排出膽紅素。

另外,保證寶寶充足的光照。白天讓寶寶裸露身體直接曬太陽,因爲陽光中的藍光能夠讓膽紅素在光化反應下改變結構,便於被寶寶排出體外。光照時注意用黑布蒙上寶寶的眼睛,因爲藍光照射可對視網膜造成光化學損害。夏天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陽光不強烈時。

如果發現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或尖聲哭鬧、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嘔吐、不吃奶等症狀,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則須儘快送寶寶去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此外,早開奶也有利於黃疸的消退。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就要開奶,新媽媽一定要做到勤餵乳,在24小時內哺乳在8~12次,或者更多,使寶寶充足地攝取乳汁。一天尿6次以上,大便每天1次以上,這樣才能促進排便,減少膽紅素的回吸收,有助黃疸消退。

爲了預防新生寶寶黃疸向病理性發展,必須避免寶寶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寶寶的衣物和被褥不要使用樟腦丸或萘儲存。不要給寶寶吃磺胺、呋喃坦丁、痢特靈、阿司匹林、維生素K、嬰兒素、七釐散、牛黃粉等。如果寶寶是由媽媽哺乳,媽媽也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或萘接觸。

此外,近年來一些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發生的黃疸不隨生理性黃疸的消失而消退,黃疸可延遲28天以上,黃疸程度以輕度至中度爲主,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生長髮育正常,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這種黃疸我們稱之爲“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本病確診後無需特別治療,可以試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餵養,黃疸可以消退50%,恢復母乳餵養後,黃疸可輕度上升,但隨後逐漸降低至消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zi/xinshenger/425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