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親子 >新生兒 >

新生兒一出孃胎就耐藥?

新生兒一出孃胎就耐藥?

新生兒抗生素耐藥並非天生,與母親孕期進食含抗生素的食物無直接關係,主要原因是從環境中感染了耐藥細菌

新生兒一出孃胎就耐藥?

●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細菌不斷“升級”

●抗生素用量和療程不足同樣容易產生耐藥,家長莫走進另一極端

近日,一則關於新生兒抗生素耐藥的新聞報道在網絡上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報道指出,廣州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對7種抗生素有耐藥性。有專家推測,新生兒耐藥或來自母親,因爲孕婦在吃大量抗生素殘留的肉蛋禽時,很可能攝入了這些抗生素。

此文一出,讓很多正在懷孕的女性憂心忡忡。“孕期需要攝入大量營養,而這些營養大多來自肉類、蛋類和乳製品,如果真如報道中所說的,那我們哪裏還敢吃肉和雞蛋啊?”今年29歲的周女士懷着雙胞胎,一看到網上這則新聞,幾天都不敢吃雞蛋了。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抗生素耐藥的問題到底嚴重到了什麼地步?而隨着寒冷冬季的到來,因爲上呼吸道感染而需要就醫的兒童日益增多,到底用不用抗生素,成了攔在無數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帶着孕媽媽和家長們的這些疑慮,記者日前走訪了城中的兒科專家。

現象:10個孩子生病8個用抗生素

12月7日上午,突如其來的冷空氣讓廣州的氣溫驟降5℃~8℃。上午不到9時,廣州兒童醫院的輸液大廳裏就已座無虛席,數不清的患兒正在接受輸液治療。記者在大廳內走了一圈,問了10位患兒家長,其中8名孩子得的病分別是感冒、發燒、腹瀉和上呼吸道感染,而這8名孩子無一例外都在通過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

9個月大的婷婷正躺在媽媽懷裏熟睡,由於沒有輸液架了,爸爸只好站在一邊用晾衣叉高高舉着吊瓶。他們是專程從花都區趕來給孩子看病的。5天前,孩子在當地醫院查出肺炎,輸了兩天抗生素不見好,又來到廣州看病。在這裏,婷婷又打了三天吊針。婷婷的爸爸說:“孩子頭皮上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再紮了……我們不想再輸液了,明天拿點口服藥就回家。”

而就在婷婷旁邊,一位抱着孩子正在輸液的年輕媽媽向一旁的丈夫讀手機上的網絡新聞:“剛出生的新生兒就已經對7種抗生素耐藥,太可怕了,文章說可能與孩子媽媽懷孕的時候吃的禽蛋肉含有抗生素有關。這還得了,趕緊告訴你妹妹,讓她別吃那麼多肉了。”

根據衛生部門2009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5家醫院兒科門診的調查顯示,抗生素使用量是同期國外兒科報道的2~8倍。而此前發生在寧夏的兩名新生兒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的事件經分析也與抗生素耐藥有關。

警示:新生兒抗生素耐藥越來越多

濫用抗生素而導致的危害,值得引起父母們的警惕。

“因爲耐藥細菌不斷升級,所以新生兒的耐藥現象也開始受到人們關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任醫師陳曉文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對一個早產兒用一種氨卞青黴素就可以在住院期間控制病情,但現在一般的抗生素對危重病患兒已經失效。現在對新生兒如果用一種抗生素到一定時候效果不明顯,就改用更“猛”的抗生素,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我們用的一線藥物是青黴素類,二線藥是頭孢類,三線藥物是碳青類。碳青類是最後關頭才考慮使用的藥,但臨牀發現有些新生兒對碳青類藥物的療效也不明顯。”

事實:大多數感冒用抗生素無效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導致抗生素濫用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

醫患關係緊張,讓醫生不得不保護自己。衆所周知,抗生素又抗菌素,主要針對細菌起作用。但其實95%以上的嬰幼兒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這種情況用抗生素基本無效,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讓細菌有機可乘。”劉海燕說。但如今的情況是,由於醫患關係緊張,如果醫生沒有給患者使用抗生素,而患者的病情萬一發生變化,並由此出了事故,那麼醫生就要承擔相應責任。這時醫生爲了保護自己,難免會採取“大包圍”的方法,即一開始就給病人開抗生素。

原因之二,是部分病人對“抗生素上癮”。劉海燕告訴記者,很多兒科或兒童醫院的門診醫生經常要面對主動要求給孩子使用抗生素的家長。不少家長認爲,孩子一感冒咳嗽就得吃抗生素,否則好不了;而越高級的、越貴的藥效果越好。

“其實,抗生素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在對付細菌的同時,也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危害。”劉海燕說,而這些危害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免疫力低下:抗生素的濫用使得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再感染。而目前經常在臨牀上使用的通過靜脈注射抗生素就更是一種“危險”的治療。“因爲靜脈注射屬於有創治療,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可能把致病菌帶入血液。因此,即使真的有必要用抗生素治療,我們也提倡能口服就儘量不要吊針。”劉海燕說。

菌羣失調: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消滅”體內的益生菌,造成菌羣失調。

導致耐藥:抗生素濫用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細菌耐藥。

損傷肝臟: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由於兒童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的損害。

導致耳聾:因藥物中毒致兒童耳聾中,抗生素使用不當已經成爲罪魁禍首。據悉,發達國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比例不到1%,我國卻高達30%~40%。

提醒:

抗生素用量不足也會導致耐藥

面對抗生素,有人趨之若鶩,但也有人走進另一個極端。

這些家長對抗生素的第一反應是:離它越遠越好,彷彿抗生素就是洪水猛獸。甚至還有些人怕產生耐藥性,孩子明明已經出現扁桃體化膿或者肺炎,也對醫生使用抗生素表示懷疑,甚至堅決拒絕使用抗生素。也有的人,擅自將醫囑裏服用一週的藥,自行改爲兩天,待孩子的症狀稍微有些緩解就停藥。對此,劉海燕提醒:自行“減服”、“停服”或“不按時服”其實也是濫用抗生素,因爲用量不足或療程不夠的抗生素治療都會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

一般來說,如果是輕度的細菌感染,常規要用三天抗生素,如果是肺炎則需用夠7天。至於敗血症等嚴重的細菌感染,則需使用10天。

專家釋疑:

抗生素耐藥不會遺傳

“含抗”食物不會直接增強耐藥性

“新生兒對抗生素耐藥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醫學上稱作‘多重耐藥’,這種情況我們在臨牀上就非常常見。”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劉海燕說。而對於上面報道中所說的,孕婦體內的抗生素耐藥菌會傳播給下一代的問題,劉海燕認爲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因爲對抗生素耐藥的是細菌,而不是人,這是很多患者常常混淆的概念。”劉海燕指出,新生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他們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因此對環境中的各類細菌都非常敏感。“抗生素耐藥菌其實也是細菌的一種,它們同樣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環境裏,新生兒稍不注意就能感染。不過,這種細菌只是比普通細菌更狡猾,因爲它們對人類常用的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更難對付。”

因此,劉海燕分析,報道中提及的那位對7種抗生素耐藥的新生兒,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抗生素耐藥菌,而不是媽媽把抗生素耐藥菌傳了給他。“廣大孕婦完全可以通過正常飲食攝入營養,而無需對肉類、禽類和雞蛋等產生恐懼。”而要避免新生兒感染多重耐藥菌,關鍵措施是注意衛生,凡是接觸新生兒之前都要把手洗乾淨,孩子使用的奶瓶和餐具要注意消毒,儘量做到無菌。

“含抗”食物不會直接增強耐藥性

醫生告誡,生病後我們不能濫用抗生素,然而目前養殖業中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很普遍,人們很難避免進食到加了抗生素的食物。有報道稱,長期食用這些“有抗食品”,人體的耐藥性也會不知不覺增強,等於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藥可治。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檢驗科主任萬根平說,這種提法是不科學的。人們進食了添加抗生素的食物,殘留的抗生素會進入人體“堆積”起來,但這並不代表着人體的耐藥性就增強了。不過要警惕的是,在人們使用這些抗生素的過程中,很可能“培養”出對這些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以後如果被這種耐藥細菌感染,再使用同類抗生素就無效了。

“但就個體而言,使用了一定量的某類抗生素,但如果人體或環境中沒有產生對這類抗生素耐藥的細菌,那麼下次患病用這類抗生素還是有效的,不會耐藥。然而我們周圍環境中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太普遍,耐藥細菌也在不斷增強自己的‘戰鬥力’。”萬根平強調。

知多D:

耐藥菌的前世今生

那麼耐藥細菌是如何產生的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檢驗科主任萬根平介紹,人類發明和使用抗生素,目的在於殺滅致病細菌。而細菌在和抗生素的搏鬥過程中,出於生存的需要,會基因突變出新一代的菌種,這些菌種可以對抗抗生素,就是“耐藥細菌”。舊的抗生素對耐藥細菌無效了,人類於是研發級別更高的新一代抗生素,而細菌在“應戰”過程中又突變出新一代耐藥細菌。抗生素與細菌的這種戰鬥一直沒有停止過,造成的局面就是——抗生素換了一代又一代,而耐藥細菌也在不斷出“升級版”。

今年廣受關注的“超級細菌”,就是一個極其強有力的耐藥菌,對青黴素類、頭孢類、碳青類抗生素均耐藥,治療起來就非常麻煩。

標籤: 孃胎 耐藥 新生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zi/xinshenger/94qg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