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互聯網帶來的“心理障礙”

互聯網帶來的“心理障礙”

隨着電腦的普及,癡迷電腦者比比皆是,伴隨電腦而生的網絡性心理障礙已受到了心理學家、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互聯網帶來的“心理障礙”

玩電腦玩出心理毛病,起因在於癡迷電腦者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瀏覽,以致影響工作、休息,並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爲異常、心境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

該病的典型症狀表現: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行爲,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菸、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早期,患者逐漸感受到上網的其樂無窮、上網時間不斷延長,由此出現記憶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牀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絡上“溜達溜達”,以後發展爲軀體依賴,表現爲每天起牀後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慾不振,上網以後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晚期患者出現與心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外表憔悴,每天連續長時間上網;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徵,甚至有可能採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者佔總發病人數的98.5%,女性佔l.5%,20-30歲的單身男性爲易患人羣。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網絡性心理障礙的起因應追溯到口脣期,嬰兒通過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保留了對代表母愛的溫暖。關懷、安全等美好感覺的回憶和思念,而患者通過上網,重新獲得這種從口脣期結束後就似乎消失而義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滿足感,成年後,受到挫折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交恐懼、失戀等,爲了尋求解脫,而沉溺於網絡之中。

一旦出現網絡性心理障礙,主要採取的措施有: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絡的依賴,也可應用抗抑鬱藥如丙咪嗪、多慮平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8kl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