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厭學是一種心理障礙

厭學是一種心理障礙

經過一系列的訓練治療,那些平日裏一貫表現爲不愛學習的(不少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們,吃驚地發現:他們竟然是愛學習的人。他們終於明白了:他們的不愛學習竟然是一種障礙。而一旦排除這種障礙之後,學習竟然是並不很痛苦的事情。

厭學是一種心理障礙

診斷障礙性厭學行爲的前提是要準確把握什麼樣的厭學行爲纔是障礙性厭學?本節從幾個方面界定障礙性厭學行爲的確切含意,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予以把握。

(一)障礙性厭學是非意志性的行爲。

所謂非意志性的也可以通俗地說,它是一種學生本人不願意那樣,卻又心不由已、身不由已的行爲或表現。爲了說得更明白些,我們就把學生厭學行爲可以分爲意志性行爲和非意志性行爲,然後,先看一看所謂意志性厭學行爲是什麼樣的?意志性厭學行爲指的是由於受本人思想支配的原因而導致的自覺的有目的的厭學、棄學或其它抗拒學習的行爲。例如某些學生認爲政治課只是爲了考試纔不得不學習的學科,卻要花很大精力,於是在思想上厭煩政治課。儘管這些思想是錯誤的,但是,只要他們是因爲有這樣的思想支配而導致厭煩學習政治課的,就是意志性厭學。我們曾經通過個案研究幫助這類學生認識政治課內容中的種種智慧、社會科學性等等,使他們不再厭煩政治並且記政治內容的能力得到提高。像這樣的工作屬於思想教育範疇,因爲我們解決的是一種意志性的厭學行爲。

在當代中學生中真正意志性厭學的個例極罕見。筆者在實驗校接待和治療過的全部都是非意志性厭學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在思想上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當前努力學習與自己未來前途、命運等方面的關係。例如有位敏感的女高中生說:只要能夠不讓父親犯心臟絞痛,不讓母親再哭泣,她什麼都豁得出來。可她的父母卻什麼也不需要她做,就是要她像表姐那樣愛學習,學習好!而對於她來說,她認爲,目前也許她唯一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歡學習,並且學習取得進步。有一位女同學天天發愁,因爲她知道家裏經濟並不很寬裕,父母卻不惜省吃儉用供她來私立中學學習。她非常清楚,她唯一能夠報答父母的,就是努力學習和學習成績好。可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這一點。她天天在努力,天天不見效。於是,她悲觀失望,常有和離家出走的念頭。還有一位男生長期生活在自卑當中,爲自己學習成績低而擡不起頭,不敢和老師說話,有好幾次和老師說話時老師都假裝(也許不是假裝地)沒聽見,而主動去和學習好的學生說話。他暗暗地努力,想把學習抓上去。可是,他一上文科課程就煩,就聽不進,就睏倦得哈欠連天。他把學習好文科的決心用刀刻在桌子上,還是一上文科課就睡覺。他爲了克服上課時的情緒低落、睏倦,不惜掐痛自己的手臂,有的甚至連胳膊都掐破了,以便儘可能地堅持學習下去……,還是不頂用。這些學生的這一切努力都是他們爲了能夠學習下去進行的意志努力行爲;而他們的厭學反應就是頑固地與他們的意志努力對抗。

(二)障礙性厭學行爲常常表現爲與意識(或意志)相對抗的潛意識行爲。

正如以上所述的那樣,典型障礙性厭學行爲不僅僅是非意志性的,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它還是一種反意志性的行爲。它表現出不符合本人的意志、意願,也不符合本人的思維邏輯並與本人的思想、意願互相對抗。

下邊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即某班的一名數學學得很好的尖子生,她本來是班裏最愛學數學的學生,連吃飯時都在解題。可是,在一次月考過程中,她的數學卷面成績一下子低到了下中等水平。她一聽說自己的數學成績下來了,心裏邊猛地往下一沉。那天中午她買了飯沒吃幾口就放下了。上自習課時,她一看見數學老師來上輔導課,就打心裏不想聽,但是又不能不聽。於是,她帶着沉重的心情一直聽下去。大約到了半節課的時候,老師也開始講到了她的錯誤:由於某次參加學校的一個學生幹部會議,少聽了一會兒的輔導,結果在這次老師輔導過程中特意強調了一個公式在用法上容易犯的錯誤。結果,她大腦中沒有強調這個知識點,在應用這個公式和變化這個公式時,連犯了兩處錯誤,使兩道大題丟了分。並且老師還特意強調說:這樣出題也是他爲了防止同學忽視這個公式怎樣應用的知識點而故意這樣設計的。

現在,真相大白了,她沒什麼可擔心的了。老師講到這兒時還衝着笑了,說她在下次考試時不可能再在這個知識點上丟這麼多分了。可是,在第二天上數學課時,她還是心情不佳,感到疲倦和打不起精神。幾天以後,老師找她談話,鼓勵她打起精神來。她自己也明明知道是由於忽略了一個重要公式而使數學成績暫時下降的,並且也明明知道這一知識點錯誤很快會被糾正過來了,可是她還是一上數學課就心情焦躁、沉重,打不起精神。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警告她說:如果你再不振作精神,就這樣情緒低落下去,下一次考試成績可真的要受影響了。她還是沒有振作起來,也真的在下一次月考時,成績勉強保持到上中等水平。當然,這樣學生的訓練是非常好做的。她只是參加兩次訓練便解決了問題。後來,她還是常來諮詢室,不是爲數學而來,而是爲了英語成績而來。她說她的英語學習也有那麼一點潛意識性的厭學行爲。

潛意識行爲在學生本人的感受中似乎是另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爲,有人說就像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一樣,一個與自己思想相對抗的思想鑽進了自己心裏,專門與自己作對。比如,這名數學尖子生說,她之所以不喜歡英語,就是因爲英語老師批評了她幾句,是完全正常的,無惡意的那種批評,不應該影響自己對英語和英語老師的感情,可偏偏一看到這位老師就心裏沉沉地學習不進去;她也明明很重視這位老師教的學科,一再加倍努力,偏偏成績上不來。

(三)障礙性厭學行爲起因於過敏性痛苦情緒。

障礙性厭學一般還可以分爲兩類,一類爲疲勞性厭學;另一類爲過敏性厭學行爲。疲勞性厭學一般表現不強烈,只是瀰漫性在希望暫時改變一下生活環境,從日復一日的單調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輕鬆一下。這種疲勞性厭學雖然也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但還不像過敏性厭學那樣,無論如何也學不進去,或者學了也記不住。

我們在上述談到的那些障礙性厭學行爲,基本上都是那種過敏性的厭學行爲。他們的厭學反應行爲並不是面臨某種學習情境時的正常的直接行爲反應,而是一種由過敏性痛苦情緒反應引起的行爲表現。而這種在學習情境刺激下產生的下意識的痛苦感受則是一種過敏性的情緒反應。所謂過敏性情緒反應,一是說它的反應強度是一種嚴重誇大了的痛苦反應。例如一名健康的中學生被老師用冷淡的目光掃一眼,至多是心裏微微有些不高興而已;而具有過敏反應的同學被老師用冷眼一掃,可能頓時臉紅、心跳、呼吸急促、影響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內容的記憶等等。這種反應的情緒體驗要比一般的不良刺激反應痛苦得多,常常是不容易忍受的。所以,當許多家長、老師聽說自己孩子逃學、離家出走,有的甚至想時,無論如何也覺得難以理解孩子爲什麼會這樣?這種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的老師的家長不能理解過敏性痛苦是怎樣一種痛苦。打個比方說,別人用鉛筆碰你的手臂一下,並不會導致大叫一聲,這是因爲這個刺激並不大;如果你的手臂上有外傷,別人再用同一支筆和用同樣大的力度觸碰一下傷口,你會大叫起來。這是因爲傷口處的痛覺是敏感的。有過敏性厭學的學生的對上學、接觸老師、提問、父母嘮叨等等,常常是過敏的。許多氣氛融融的家庭關係,感情融融的父子或母女關係的惡化,常常都與孩子的這種過敏反應舉足輕重的關係。因此說,起障礙性厭學行爲的情緒反應,不僅僅引發厭學行爲,在一定刺激下還容易引發其它行不理智行爲。

(四)障礙性厭學是後天習得的可以治癒的不適應性行爲。

行爲主義治療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認爲像厭煩學習、恐懼某種事物等人類異常行爲和絕大多數人的正常的行爲一樣,都是遵循學習的規律在後天習得的。人類在後天習得恐懼、厭煩等行爲反應的同時,也會因情緒愉快、迷戀等原因,學會喜愛某些事物的行爲反應。因此,我們不能輕率地說一個後天獲得了厭煩什麼或恐懼什麼,就是不正常的行爲。比如許多學生都不喜歡某些電視節目中的兇殘恐懼場面,這種厭煩和恐懼就是正常的行爲;而像第一章中提到的樑惠對根本沒有危險的丈夫有恐懼反應,便是異常行爲。所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評價正常和異常的依據,不是評價他獲得的這種情緒的性質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是評價獲得這種情緒行爲者對什麼事物恐懼或厭煩,對什麼事物愉快或迷戀。比如一個人在後天學習中學會了一見到毒蛇就喜愛、愉悅的情緒傾向,人家就會說他是戀蛇癖。因爲正常的人都應該一見到蛇便恐懼,這才能產生躲開或提高警惕的行爲。這種反應使主體適應社會生存,所以稱爲適應性行爲;而前一種戀蛇癖不適合人的生存,所以被視爲變態反應。

同樣道理,一名學生如果獲得的行爲是對數學課的厭煩或恐懼反應,一聽人家提起數學便情緒一落千丈,一上數學課便打不起精神來,這便是不利於適應社會生存行爲,所以應該定義爲學習障礙。許多同學的厭學行爲都是不利於不適應社會生存、發展需要的行爲,所以稱障礙性厭學。

障礙性厭學是可以通過訓練治癒的。臨牀經驗證明,絕大多數障礙性厭學行爲都具有在治療訓練中立竿見影地好轉或治癒的特點。厭學學生多種多樣,有的學生思想意識積極而潛意識嚴重消極,表現爲意識與潛意識的嚴重對立,比如上述提到的那位厭煩數學的學生,在首次訓練中“一下就治療好了”;有的學生思想意識比較消極而潛意識更爲消極,表現爲思想意識不同程度地支持潛意識行爲,治療速度要慢些。

標籤: 厭學 心理障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yvv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