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

求治心理、否認心理、迷信心理。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1

一、求治心理

病人症狀加重後,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開始懊悔自己的無知延誤了治療,於是迫切請求治療,以減輕內心的自我責備。但過份的懊悔以及對治療過於性急,無助於病人的康復。

二、否認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狀大多表現孤僻、生活懶散,性格改變、工作或學習能力下降、失眠等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現象時,家庭的`其他成員由於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識以及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常常否認病人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狀。而總是往好的方面想,簡單或錯誤地認爲是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耽誤了冶療精神病的時機。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
  

三、迷信心理

當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興奮躁動、行爲異常等精神症狀時,家庭成員由於缺乏精神衛生常識,而錯誤地認爲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動,既延誤了病情,又耗費了財力和物力。當病人治療效果欠佳時,迷信江湖遊醫的包冶謊言,服偏方,祕方,使病情遷延難愈。

四、忌諱心理

當病人的言行已表現出明顯的異常時,家屬才意識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們在焦慮、不安和恐慌之際,又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所以,常常忌諱帶病人到醫院診治。更有甚者抱僥倖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五、遷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復期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康復鍛鍊,康復治療包括音樂,體育治療,工療等,以避免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促進其早日康復。有的家屬則認爲患者有病,需要休養,而不讓他們做事和工作,勞動,甚至連生活都給予照顧,百般遷就患者。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2

常見誤區一:吃藥對大腦有刺激,長期吃藥能把人吃傻。

真相:藥物不會刺激大腦,不會讓人變傻,恰恰相反,長期的抑鬱、焦慮或強迫可以直接引起認知功能的降低,大腦海馬體積的縮小,記憶力注意力下降,對大腦是有“刺激”的.,藥物可改善、逆轉疾病引起的大腦功能下降。

常見誤區二:我吃了幾天藥,但感覺很不舒服,噁心,頭暈,還是不吃了,吃藥行不通。

真相:個別抗抑鬱藥服用初期會出現噁心,食慾下降,頭暈,頭痛,心悸,震顫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會在一到二週內減輕乃至消失。如副作用顯著無法忍受,可相對醫生建議的藥量再進一步減半或減到四分之一,緩慢逐漸加量,一般都可規避明顯的副作用。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 第2張
  

常見誤區三:我吃了幾天藥,感覺症狀加重了,看來我得的不是這種病,醫生診斷錯了。

真相:尤其對於焦慮的患者,服藥初期症狀不緩解反而加重是正常的,比如心悸,震顫,驚恐的感覺變得更加突出,一般緩慢加量可避免這類反應出現,藥物一般見效需要二週,等到兩週後往往效果出現,而加重焦慮的副作用會消失。

常見誤區四:我吃了一段時間藥,感覺已經好了,沒有必要再治療了,也不願意去醫院。

真相:所有的心理精神障礙都可能復發,但維持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復發的可能性。無論對於抑鬱,焦慮,強迫或是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必須經過維持治療才能防止復發,剛剛好轉就停藥往往很快症狀就會再次出現,將來複發的機率同樣會升高。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3

正確診斷和積極治療是最好的預防措施。在治療未起作用之前,需要護理人員和親屬對患者進行嚴密監護。

對自殺觀念強的病人,需進行適當的約束,必要時專人看管,使病人24小時不離醫護人員的視線,無機可乘。

對患者應爭取早期治療,以儘快控制精神症狀。

把危險品(如刀、繩、剪)收查好,以避免病人利用這些器械自殺。

處方的藥物只能限於幾天的量或由家屬保管,防止病人以藥物作爲自殺的方法。

精神病患者需克服哪些心理誤區 第3張
  

多與病人交談,鼓勵病人生存的希望。要讓病人表達他的不良心境,自殺的衝動和想法,使內心活動外在化,可產生疏導效應,使患者明白,他正在患病,他的自殺想法源於他的疾病。要幫助病人認識他的心情或情感屬於人之常情,但認識方法是錯誤的;並向患者指出,患這類病的不只是他一個人,病是可以治好的';也要向患者表明,醫護人員隨時準備幫助他,希望他共同合作,早日治療他的疾病。

嚴密觀察恢復期的病人。有些病人雖然病情好轉,但由於社會的歧視,就業的困難以及精神刺激等,病人仍可出現自殺,且自殺率較高,故對恢復期的病人也應多加註意,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嚴防自殺。

標籤: 精神病 克服 患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ky3l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