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美容 >護膚 >

新生寶寶的疾病預防及護理

新生寶寶的疾病預防及護理

新生寶寶的疾病預防及護理

朵朵又病了。這個嬌嫩的小生命,似乎是爲了考驗爸爸媽媽對她的耐心,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沒停止過折騰。這不,腹瀉好了沒幾天,現在一不留神,又有些小小的感冒了。醫生倒是說不要緊,開了一些藥囑咐陳蓉一定要按時給寶寶吃藥。但陳蓉看着掌心裏小小的藥片卻犯了難。朵朵最怕的就是吃藥,每次給她喂藥都是手忙腳亂,急出一身大汗,朵朵更是委屈地啼哭不止。這次也不例外,陳蓉和老公費盡了心思,也沒能哄得朵朵乖乖喝藥。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陳蓉一跺腳,將心一橫,讓老公幫忙按住在牀上胡亂踢騰的朵朵,硬是將研碎了的藥灌入她的口中。看着朵朵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將硬灌進去的湯藥又盡數吐了出來,陳蓉覺得心都要碎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伴隨着小生命初來人世的哇哇哭聲,初爲人母的您在欣喜之餘,更多的感受也許是手足無措。剛剛出生的寶寶,各系統的器官都在發育成長,不斷變化,但其功能並不成熟,免疫功能也比較差,如果日常護理不當,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學會對寶寶疾病進行預防和護理是媽媽的重要課程之一。

識別寶寶生病的早期信號

和稍大一些的寶寶不同,新生寶寶沒有辦法說話,患病後症狀也往往不明顯,唯一能夠表達自己病痛的方式就是啼哭。作爲媽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多多注意寶寶的吃、睡、哭聲、大小便、呼吸等生活情況,在餵奶、換尿布和洗澡換衣服時注意有無特殊徵象,以儘早發現疾病。

生理性哭鬧,還是病理性哭鬧?

哭是新生兒的語言,寶寶會用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不舒服。所以寶寶的哭聲是判斷身體狀況的信號之一。哭鬧分爲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

引發寶寶生理性哭鬧原因有:餓了、渴了;一個人覺得無聊了,想要得到媽媽的關注;尿布溼了;房間溫度過高過低;衣服裹得太熱、太緊;有異物的碰壓。

這種哭鬧最大的特點就是寶寶哭聲響亮、食慾、體溫正常,當滿足了新生兒的要求或調整了他的不適後,哭鬧馬上就會停止,恢復如常。只要媽媽及時發現寶寶的需求,並且加以滿足,就沒事了。不需要擔心。

病理性的哭鬧往往是因爲腹痛、口腔痛或是頭痛引起。如果寶寶總是哭鬧不安,或是持續不哭不鬧,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寶寶的便便是否正常?寶寶的便便也是反應身體健康的重要信號。尤其是消化系統的疾病,都會通過寶寶的排泄物顯現出來。所以每天觀察寶寶的便便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我們在“如果護理寶寶的大小便”中已有詳細的介紹,這裏不再贅言。寶寶的飲食是否正常?健康的寶寶能按時喝奶,食量正常。如果寶寶突然吃奶次數減少甚至不吃奶,奶量也有所下降,並伴有精神不佳、噁心、嘔吐等情況,多半是在告訴媽媽“我生病了”。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增長?體重也是衡量寶寶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新生兒出生後最初半年體重增長非常快,一般半歲內的寶寶,平均每個月要增長700克。如果餵養得當,寶寶的體重沒有增長,或者反而有所下降,媽媽就要引起重視了,很可能是寶寶消化系統出了毛病,無法吸收熱量,或者排泄太多,使得體重不達標。這時,媽媽要帶着寶寶及時就醫。

新媽媽育兒手記:新生兒初期寶寶的體重會降低剛出生的寶寶由於皮膚水分的蒸發,胎糞、尿等的排泄,體重會有所減輕。如果吃得比較少,也相對地導致體重減輕。寶寶體重減輕的程度因出生時的體重而異。通常出生後的3-5天減輕最明顯,7天左右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水平。減輕的程度個體差異很大,一般爲出生體重的5-6%。這種體重的減輕稱爲初期體重減輕或生理性體重下降。

如何在家中護理患病寶寶

在新生寶寶生病時,有時需要在家中進行護理,父母除按日常護理之外,還要給予特殊的關照,特別是要觀察新生兒的病情變化。

護理前認真洗淨雙手,換上乾淨的衣服。保持房間內的溫度,避免他人接觸新生寶寶。護理時除按時喂藥外,要趁更換尿布和衣服時,摸摸寶寶的小手小腳,粗略掌握體溫的變化,必要時應測量體溫。餵奶時速度要比平時緩慢,邊吃邊觀察寶寶的吸吮及吃奶量有無變化。要隨時查看新生兒的精神、面色和呼吸情況,觀察其與平時有無異樣。

如果寶寶體溫高於38℃或體溫低於35.5℃時,或者吃奶時吸吮無力,吃奶量不及平日的一半或不吃奶、嗆奶、反覆嘔吐等,均說明病情有變化,要及時諮詢醫生。

如果寶寶面色蒼白,口脣發青,安靜時呼吸次數每分鐘多於60次時,是病情危重的表現。此時應及時將新生兒送往就近醫院治療,不能繼續留在家中護理。否則會因延誤病情,而導致不良後果,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新生兒常見疾病舉隅

新生兒一旦患病,就會出現“四不”:不吃、不哭、體溫不升、體重不增。這幾個症狀有時會先後出現,有時同時出現,有的患兒某個症狀會特別明顯。但這只是新生兒患病的共有表現,而非早期症狀。如果等到寶寶出現這些症狀,那就說明早就患上疾病了,這時去治療,恐怕就要耽誤了。爸爸媽媽應掌握新生兒常見病的早期症狀以及這些新生兒疾病的特異性,及早發現及早冶療。

這裏,我們只列舉幾種新生兒最常見到的疾病早期徵狀,它們包括新生兒肺炎、敗血症、缺氧缺血腦病(或顱內出血)及化膿性腦膜炎等。

新生兒肺炎。新生兒肺炎早期的表現多爲呼吸急促、費力或呼吸不規則、咳嗽、吐沫等症狀,患兒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發青。部分足月反應良好的新生兒可能還會伴有鼻翼扇動等症狀。如果母親有急產、胎膜早破等情況,則要特別注意寶寶的情況。同時,如果與母親或與嬰兒密切接觸的人近期曾經患上過呼吸道感染類疾病,寶寶也需要特別看護。

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敗血症早期主要表現爲寶寶食慾低下、精神欠佳、發熱(早產兒或病情重也可表現體溫不升)、面白、好睡、黃疸加重、身上有出血點、腹脹及肝脾腫大等。如果媽媽於孕期有發熱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濁等狀況,寶寶也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同時,新生兒臍部感染或皮膚膿皰疹、破損等也易導致寶寶患上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的臨牀表現是面白或青紫,拒乳、反應差、體溫不升或有發熱、哭聲弱或尖叫、雙眼凝視、前囟飽滿等症狀,重者出現抽風。症狀類似缺氧缺血性腦病、敗血症,並且也常常與敗血症同時存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主要表現爲過度興奮、肢體顫抖、睜眼時間長,甚至抽風。重病兒一開始會表現出嗜睡、昏迷、肢體發軟、前囪飽滿,觸之像面鼓等症狀。如果分娩時,寶寶有宮內、產時缺氧,伴有顱內出血等情況,那麼就需要特別注意了。頭部CT、顱腦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驗等方法可以幫助明確診斷。

於博士溫馨提示:寶寶喂藥有新招

寶寶一旦生病,最令人頭痛、煩心的就是喂藥難問題。初爲人母的您,一定深味其中艱難。現在,給寶寶喂藥終於有了新招。美國匹茲堡兒科研究院與幾個兒童醫院的專家們共同研究,發現的“反射吞嚥法”,能使嬰兒自動張口吞嚥藥物,非常方便,省事。

具體方法是這樣的:讓媽媽或其他人,站在距離寶寶前方大約30釐米遠的地方,向孩子臉部吹出一股柔和的氣,以引起寶寶張口吞嚥的動作。在寶寶張口吞嚥時立刻將事前準備好的藥液(藥片應研碎後加入少許溫水溶化)輕巧地送入小嘴中,寶寶就會自然地吞嚥下去,一切順其自然,寶寶當然也就不會哭鬧着反抗了。

標籤: 護理 寶寶 疾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meirong/hufu/6g4x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