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

東周分兩段意思是東周時期又分爲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1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東周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爲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爲戰國時代。

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五霸的兩種說法

說法一: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說法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1、齊桓公典故

齊桓公是春秋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號,擴充疆界,成爲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典故:管鮑之交、長勺之戰、尊王攘夷、老馬識途。

2、晉文公典故

退避三舍(城濮之戰):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卻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最終楚軍大敗。

秦晉之好:秦、晉二國世代聯姻,後遂以秦晉之好代指兩姓聯姻的關係。

寒食節的由來(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爲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

重耳勵精圖治,成爲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爲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
  

3、楚莊王典故: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飲馬黃河

4、勾踐典故:臥薪嚐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1、戰國七雄有齊、楚、燕、韓、趙、魏、秦

戰國滅亡順序:韓(宛,今南陽)趙(邯鄲,河北)魏(大梁,開封)楚(郢,湖北江陵)燕(薊,北京)齊(臨淄,淄博)

2、主要戰爭

桂陵之戰---齊魏---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齊魏---減竈誘敵

長平之戰---秦趙---紙上談兵

3、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迅速成爲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相關典故:徙木立信、作法自斃等。

經濟上——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統一度量衡

政治上——編制戶籍,連坐;推行郡縣制

軍事上——獎勵軍功

4、戰國四公子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信陵君:竊符救趙

孟嘗君:雞鳴狗盜

平原君:利令智昏、毛遂自薦、脫穎而出、一言九鼎、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春申君:移花接木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2

大家有沒有背過朝代歌,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東周就是被劃分東周和戰國兩個階段

春秋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而戰國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而因爲春秋戰國是比較動亂的階段,所以後人經常把春秋和戰國看做是一個時期,其實春秋和戰國是兩個時期。

東周前面是西周,而東周後面,是秦朝。春秋時期有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戰國七雄。戰國後期,秦國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了秦朝。

東周分爲哪兩個時期 第2張
  

而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春秋時期的天下是周天子和諸侯國各諸侯的天下,而戰國時期已經沒有周天子了,只有各諸侯國的.諸侯爭霸,所以出現了戰國七雄。

其二,是因爲戰國是禮崩樂壞的產物。春秋前期禮樂制度得以實施,而到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爭霸。

因爲以上兩個原因,所以東周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也因爲春秋和戰國都比較動亂,所以人們經常把他們看做一個時期。

標籤: 東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441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