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黎巴嫩共和國。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1

說到中東,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石油?沙漠?沒完沒了的戰爭?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婦女?還是經常上新聞的阿拉伯大佬們?

其實這就是中東給我們的印象,也是過去幾十年中東的現狀。

可在衆多不管有錢沒錢都很豪橫的中東國家中,卻曾經有過一個小國盈盈然不與衆人同,它就是有“中東小巴黎”“中東瑞典”之稱的黎巴嫩。

曾經的黎巴嫩絕對稱得上是個“陽春白雪”的地方。

它是中東唯一一個沒有沙漠的國家,而是湖水盪漾、青山如玉。

在黎巴嫩,你可以上午在海邊衝浪曬日光浴,下午登雪山賞雪景。這裏氣候宜人風景秀麗,主要還是得益於它的地中海氣候。

黎巴嫩是沿地中海沿線南北走向的地區,從中西往東依次是地中海沿線平原、黎巴嫩山脈、貝卡山谷以及安提黎巴嫩山脈。

兩座高大山脈不僅爲黎巴嫩阻擋了來自內陸的黃沙大風,還爲它提供了珍貴的淡水資源。

雪山融化形成13條主河流滋潤了平原和山谷地區,使之形成中東地區少見的茂密植被,肥沃良田和奇雋壯麗的自然景觀。

因此,黎巴嫩雖然國土不大,礦產不豐,但它卻是世界少有的旅遊勝地,巴倫特峽谷瀑布、溶洞、天然橋等都是世界聞名的風景名勝。

此外,黎巴嫩人文景觀也非常值得一看。

由於黎巴嫩歷史上曾被基督教國家和伊斯蘭教國家分別統治過,所以這裏的人文景觀包含了多種宗教文化,既有聖喬治主教座堂,也有貝魯特藍色清真寺。

在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存。

在黎巴嫩街頭你既可能看到遮面的阿拉伯婦女,也能欣賞比基尼美女,這些都是黎巴嫩獨有的風景。

與旅遊業同樣發達的是國際經貿。

雖然黎巴嫩挖不出石油,但聰明的黎巴嫩人充分利用起國家的地理優勢,將黎巴嫩尤其是首都貝魯特打造成了世界貿易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富豪前來投資,做生意。

然而這些都已經是曾經了,既然用“曾經”,就說明如今的黎巴嫩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

事實上用窮得叮噹響來形容如今的黎巴嫩一點也不爲過。可是佔盡地理優勢的黎巴嫩,是怎麼把自己弄得窮困潦倒的呢?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01複雜的宗教派別

上文說過,黎巴嫩地方不大,但它的地理環境非常好。

優良的港口、適宜的溫度都非常適宜人類居住,所以黎巴嫩地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活。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爲地中海霸王,黎巴嫩毫無懸念地被納入版圖。基督教也隨着羅馬人的到來傳入黎巴嫩。

原本大家信耶穌信得好好的,但羅馬帝國不怎麼爭氣,沒多久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後的中東地區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佔領。

黎巴嫩就像個小姑娘,對於大人的欺負沒什麼反抗能力,只好誰來了就認誰當爸爸。

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伊斯蘭教便取代了基督教成爲黎巴嫩的正統宗教。

信仰這個東西是真的很難說,有人可以拿它當擦腳布,隨時可丟,有人卻將之看得比生命還重。

雖然備受打擊,但黎巴嫩境內有不少堅定的基督教徒始終堅持信仰。

阿拉伯帝國非常想將黎巴嫩地區的基督徒都滅了,無奈黎巴嫩境內多高山峽谷,植被茂密,地形極難控制。

各種山地丘陵,人往裏面一躲連個毛都抓不到,所以基督教徒得以被保留下來。

歐洲基督教東征時,黎巴嫩是必經之地,這就使黎巴嫩地區的基督教徒一直與歐洲基督教保持着密切關係。

歐洲基督教還幫助他們在黎巴嫩境內建立了黎波里博國,所以基督教在黎巴嫩的勢力一直不曾減弱。

隨着黎巴嫩基督教衆的擴大,周邊被伊斯蘭教佔領地區的教衆也擁入黎巴嫩地區,大家“抱團取暖”,在伊斯蘭教統治的中東地區爲基督教留下了一撮“星星之火”。

雖然基督教衆盤桓在黎巴嫩,但形勢也並不是十分樂觀。

基督教是個統稱,教內還分許多不同教派,什麼東正教、天主教、新教馬龍派等等,再加上伊斯蘭教中還有許多派別。

一時間黎巴嫩地區“羣教亂舞”,誰也不聽誰的,誰也做不了別家教派的主。

歐洲勢力的'崛起讓西方國家不再滿足於自家門口那一畝三分地,他們開始向外擴張。

黎巴嫩作爲中東、歐洲、非洲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多重要不言而喻了。

法國先下手爲強,1860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發生衝突,法國藉口爲其調停,派兵進駐黎巴嫩,使其脫離奧斯曼帝國成爲法國殖民地。

真是剛出虎穴又入狼窩。

不過,主子的改變讓黎巴嫩地區的宗教地位也發生了變化,法國是基督教國家,所以黎巴嫩境內的基督教佔據了領導地位。

二戰打響後,法國軍隊迅速失利自顧不暇,也就沒有過多精力管理殖民地。藉此機會,1943年黎巴嫩得以擺脫殖民統治成立黎巴嫩共和國。

成立國家,由誰管理是個大問題,尤其是黎巴嫩國內這種教派林立的情況,沒有一個派別能讓大家都服氣。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誰人多,誰說的算。

全國60%信奉基督教,40%信奉伊斯蘭教,那麼總統和軍隊總司令就由基督教委派人員出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教徒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教徒擔任,議員們則按照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

剛定下規則大夥都挺滿意,也都能各司其職將這個小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可以說,各教派合作初期的黎巴嫩其繁榮程度不比歐洲各國差,人們的幸福指數也非常高。

可不用想也知道,目前的這種相安無事只可能是暫時性的,各派別都在爲自己爭取最大利益,沒有人是真正對國家負責,爲人民爭取利益。

這對於國家發展,無疑是致命弱點,而隨着人口數量的變化,權力分配必然也要發生變化。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第2張
  

02內戰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黎巴嫩多災多難的歷史上難得曇花一現的安定繁榮時期,但隱藏在安定之下的,一直都是蠢蠢欲動的亂局。

第一次“中東戰爭”,黎巴嫩、埃及等七個國家被以色列吊打,近百萬巴勒斯坦人成了難民,流亡到其他國家,黎巴嫩也被迫接納了40萬人。

這樣一來,黎巴嫩境內的伊斯蘭教衆一下暴漲,爲了控制人數,基督教佔優勢的國會便不給這些難民合法身份,但這是個壞主意。

這樣做不僅使難民仇視政府,爲之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擾亂黎巴嫩內政埋下禍根,也沒有有效抑制伊斯蘭教人口增長。

伊斯蘭教鼓勵生育,一兩年內是沒什麼意義,但十幾年後人口上所佔的優勢立馬便顯現出來了。

相對基督教正常的人口增長率,伊斯蘭教衆人口則是成倍增長。

穆斯林的孩子越生越多,伊斯蘭教也就越來越龐大,這種情況下伊斯蘭教要求重新分配各教派在國會所佔比重。

這遭到了基督教反對,兩派矛盾逐層上升。

“互撕”這根弦已經繃得快斷了,但大家都在忍耐,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動手。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跟隨巴勒斯坦難民一同涌入黎巴嫩的還有巴解組織成員。

這個組織在黎巴嫩南部迅速紮根,並與難民們聯合壯大組織,他們時不時攻擊以色列,搞得對方十分憤怒,不分青紅皁白對黎巴嫩展開回擊。

黎巴嫩表示很委屈,這可不是躺着也中槍麼,你巴以衝突跟我黎巴嫩有啥關係?就連聯合國安理會都呼籲各方尊重黎巴嫩主權。

國內基督教派也認爲必須遏制、驅逐巴解組織成員,可伊斯蘭教派不顧國家安危,堅決支持巴解組織。

即使這樣,當時的黎巴嫩官方也未有正式軍事行動。

1975年4月13日,巴解組織向黎巴嫩一座基督教堂開槍並打死4名基督教馬龍派教徒以及數名平民。不久基督教派以牙還牙實施了報復行動。

黎巴嫩內戰開始了。

但黎巴嫩內戰從一開始就不是內戰,所謂“一流國家做棋手,二流國家做棋子,三流國家做棋盤。”

黎巴嫩只是做了一回棋盤。

敘利亞支持伊斯蘭教派,以色列則支持基督教派,四股力量在黎巴嫩打得火熱。

到1977年,僅僅2年時間,黎巴嫩直接經濟損失已達到75萬億黎巴嫩磅,4萬多人死亡,10多萬人受傷,幾十萬人逃亡海外。

80年代初期,蘇聯又站到了敘利亞背後,蘇聯動了,美國又怎麼可能不參與?於是當時世界兩大經濟體也一併糾纏進了黎巴嫩的紛爭中。

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談判和解後分分鐘撕毀合同再次開戰,這場戰爭中沒有任何兩個團體是永遠的盟友,每一方都在不斷地背叛和反悔,周而復始。

誰能想象,在黎巴嫩在這個國土面積還不如我們天津市大的國家裏,戰爭竟然持續了15年。

這場漫長內戰造成了黎巴嫩十幾萬人死亡,幾十萬人受傷,上百萬人流離失所,逃亡他鄉,至於經濟損失,已經無法計算。

上世紀90年代,黎巴嫩國內形勢終於趨於平靜。

停滯了十幾年的經濟建設使原本那個美如畫的國家變得面目全非,尤其是首都貝魯特,已經成了廢墟,哪裏還有當年“中東小巴黎”一點兒的風韻。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第3張
  

03屋漏偏逢連夜雨

好不容易內戰結束,不管誰來治理國家,總算是有個說話的人了,這也算是塵埃落定。

然而,好日子沒過幾天,2005年隨着總統哈里里被刺殺,內戰再一次展開。

以色列這個不安分的鄰居也再一次攪和進別人的家務事,這次內戰持續了3年,隨着黎巴嫩聯合政府的建立結束。

打了這麼多年仗,黎巴嫩人民終於盼來了來之不易的停戰。

雖說別人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咱們在內亂,比人家落後了差不多20年,但只要肯努力,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何況黎巴嫩的主營業務收入是“玩耍”和“對縫”,這倆基本上都跟黎巴嫩的地理環境有關,只要黎巴嫩沒搬遷,還是可以很快恢復的。

事實證明老百姓還是過於天真和樂觀了。

戰後重建、糧食危機、難民增加,無一不在猛烈捶打着黎巴嫩新政府脆弱的管理體制。

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更加劇了黎巴嫩的窘狀。

疫情的肆虐,旅遊成爲遭受打擊最大的一個行業,這對於黎巴嫩單一的經濟來源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本就負債累累的黎巴嫩政府因爲沒有外匯來源導致無法向國外進口急缺的糧食。

疫情僅僅開始1個月,超高的通貨膨脹已經讓黎巴嫩國內很多人買不起水果和肉食類,僅能購買主食充飢,更糟糕的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連主食都買不起。

災難還沒有放過這個已經厄運纏身的小國。

2020年8月4日下午,首都貝魯特港隨着巨響,一朵橙色蘑菇雲騰空而起。當人們還在發呆的時候,第二次爆炸又開始了。

此次爆炸是因爲存放在港口的爆竹爆炸引燃了一間硝酸銨倉庫造成的。2750噸硝酸銨爆炸帶給貝魯特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整個港口已經夷爲平地,這無疑是讓已經絕境生存的黎巴嫩更加雪上加霜。

而貝魯特的市民們在驚恐過後,只剩下麻木的平靜。爆炸、死亡、流離失所、一無所有,不過又是一次輪迴。

202 2年6月23日斯里蘭卡新任總理在議會上承認,斯里蘭卡的經濟已經徹底崩潰,斯里蘭卡政府徹底躺平,只能等待國際救援。

斯里蘭卡是第一個宣佈崩盤的國家,但絕對不是最後一個。黎巴嫩不也同樣面臨着沒錢、沒糧、沒資源的窘狀麼。

不過,前總理哈里里2018年海外旅行時還給法國嫩模打賞3500萬美金,所以黎巴嫩是真的沒錢嗎?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2

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北部和東部毗鄰敘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接壤。國土面積爲10452平方公里,形態狹長,海岸線長220公里,黎巴嫩母語和官方語言,全國阿拉伯人佔比95%,黎巴嫩全國人口609萬,一半人口集中在貝魯特和黎日嫩山。

黎巴嫩擁有着中東最爲優越的氣候,就像中東地區茫茫沙漠裏的一片綠洲,因此東部的黎巴嫩山是中東少有的幾座真正的山脈之一。

黎巴嫩山阻擋了地中海的水汽,讓黎巴嫩擁有了地中海氣候,遠離了沙漠。夏天不太熱,冬天也不太冷,所以是很多人避暑養老的一個絕佳選擇。

同時因爲在地中海的東海岸,黎巴嫩一直佔據着地中海地區航運的重要位置。除了航運以外,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還是中東地區非常著名的經濟商貿以及交通的重要樞紐地。

豐富的歷史

黎巴嫩最早的文明遺蹟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黎巴嫩是發明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人的故鄉。

公元前64年,該地區被羅馬帝國統治,並在基督教興起後,最終成爲基督教傳播的主要中心之一,因此,在廣袤無垠的.黎巴嫩山脈中可以不時看到基督教馬龍派的傳統修道院。阿拉伯佔領此地之後,馬龍派信徒堅持其宗教信仰和身份認同。

不久後,一個新的宗教團體德魯茲人也將黎巴嫩山區視爲自己宗教信仰的庇護所。於是黎巴嫩地區的宗教分歧格局從此奠定,持續至今。黎巴嫩近代先後被法國和英國殖民,直到1943年11月22日黎宣佈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12月英、法軍全部撤離黎巴嫩。

黎巴嫩僅公認的教派有大大小小18個,包括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基督教馬龍派、希臘正教派、亞美尼亞使徒派等等。

雖然黎巴嫩這些族羣中的95%的人在同文同種,沒有語言文字的差異,但宗教和派別的差異,卻讓這些族羣的差異不斷強化。經過數年的內戰後,黎巴嫩各方無奈地發現:要想維持國家的穩定不分離,只能繼續維持固有的教派分權,因爲沒有任何一個派別的人口占據絕對優勢。

黎巴嫩是哪個國家 第4張
  

地緣戰略:

黎巴嫩扼守着亞非歐的戰略要道,同時水資源豐富,擁有220公里的海岸線,地理位置與地緣政治十分重要。

黎巴嫩往北走可以去往歐洲或高加索地區,往南走則是廣袤的非洲大地,若是往東走,則是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可以說,黎巴嫩就像是一個十字路口,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黎巴嫩雖然經常處在戰亂之中,不過這個國家始終沒被打散,各種力量相互攻伐,相互利用,又相互支持,現在堅強地屹立在中東地區,可見黎巴嫩的戰鬥力不容小覷。

同時是阿拉伯國家對抗以色列的前沿陣地。而巴解組織、敘利亞軍隊、以色列軍隊、伊朗軍隊先後進入黎巴嫩,直接導致黎國內爆發了長達15年的內戰,從而使昔日有“中東瑞士”之稱的黎巴嫩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

黎巴嫩雖然是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GAFTA)成員國,服務業較爲發達,屬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但是現在的黎巴嫩面臨着多種外部的壓力和政治內鬥,嚴重製約着黎巴嫩的經濟發展。

特別是,俄烏 戰爭所造成的糧食出口減少,很可能成爲壓死黎巴嫩這頭小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導致其政府徹底土崩瓦解,再次滑入內耗的深淵。

標籤: 黎巴嫩 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5p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