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道德經是誰寫的

道德經是誰寫的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道德經是誰寫的1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又稱《老子》、《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五千言》。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和莊子並稱爲“老莊”。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爲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道德經是誰寫的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裏。《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爲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老子》這本書共計五千字左右,最初稱爲《老子》,後來稱《道德經》,並分成八十一章,編爲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道德經是誰寫的 第2張
  

老子思想的主要範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無爲是《老子》一書的主旨。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準則。儒家以天、地、人爲“三オ”,老子則以道、天、地、人爲“四大”。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從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論的基礎上的一個偉大的發明。

道德經是誰寫的2

《道德經》是春秋時代百家爭鳴時,老子(李耳)的作品。《道德經》產生之後的千百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盛讚,被譽爲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和世界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後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作者老子——李耳何許人也

我們先來看看《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李耳是個什麼人,然後才知道他爲何能寫出如此重要和受歡迎的書。

李耳是春秋末期楚國人,據專家考證,出生於公元前571年的他,曾經擔任過周王朝的圖書館長。後來,老子因受到朝中權貴排擠,被免去圖書館之職,不得不出遊魯國。在魯國,他曾主持友人葬禮,時年17歲的孔子在現場助葬,還曾問禮於老子。之後,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圖書館之職。

公元前526年,26歲的孔子去周王朝觀光,拜訪了老子。公元前516年),老子再次被罷免後回到故里居住。公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走到南方老子的故里,再次向老子問學。

由上可知,比老子小20歲的孔子,可以說是老子的學生。孔子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以“大成至聖先師”聞名天下的人,竟然能拜老子爲師,多次去向他拜學求教,可見老子的學問有多麼重要和深厚了。

如此受歡迎的《道德經》核心思想是什麼呢?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等,是中國古代先秦的一部重要著作,爲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這篇著作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爲綱領,論述了修身、治國、以及用兵、養生之道,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且包涵廣博。

《道德經》中的.《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爲《德經》,共爲81章。主要論述了“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我們每個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

“德”不是我們通常以爲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爲人處世之方法。看起來這些論述頗有些拗口,但仔細閱讀《道德經》的篇章以及譯文,我們就會逐漸領悟其中的奧妙。

道德經是誰寫的 第3張
  

《道德經》的主題思想爲“道法自然”。

1.道:老子所說之道,首先其具有物質性,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原始動力源,它的存在獨立而不可丈量,且具有無限性。道無處不在,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包括天地萬物都應該效法道而運行,而道法自然返璞歸真。我的理解——也就是天地萬物都要遵循的規律吧。

2.德:老子的上德,主張無所事事,一切順應自然,帶有明顯的“無爲”的特徵,也就是因循自然的行爲規範。這種因循自然的德重生命,輕名利,持守清靜,戒除貪慾,息心止行,悟道四達,自然無爲。同時,這種德以百姓之心爲心,將自身與自然融爲一體,最後歸於道。老子的下德,由組成,需要人實際去實行與推廣,帶有明顯的“有爲”特徵,注重人爲的行爲規範。

在老子看來,其實孔子推行的仁義理智信只是人爲教化的結果,沒有達到真正無爲超脫的上德境界,所以應貶之爲下德。

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

1.在哲學上,老子認爲“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

2.在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的是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3.在政治上,老子主張一個國家對內應實行無爲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應與他國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道德經》產生的創作背景

老子是個喜歡思考而又好學的人,因而知識淵博。在他跟着老師商容學習時,經常觀看日月星辰,思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還總喜歡刨根問底。老師建議他去周朝首都深造。於是,他來到周朝拜見博士人等,凡是天文、地理、人倫等等無所不學,各種書籍典章遍讀不厭。後來他到周朝守藏室(圖書館》爲吏。這裏收天下之書,無所不有。老子因此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並遠近聞名。

出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處於周朝勢微的年代,各諸侯爲了爭奪霸主戰爭不斷。這些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了民間疾苦,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道德經是誰寫的 第4張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因見周朝日漸衰微,因此離去。當他到了函谷關時,守關將領尹喜說,你就要隱居去了,老先生想出關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據說這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然後老子就騎着大青牛走了。

世界名人論《道德經》摘要

唐玄宗:《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爲不言爲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爲務。

宋太宗: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

宋真宗趙恆:“老子《道德經》,治世之要”。

朱元璋:朕雖非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黑格爾:東方古代世界的代表者。——黑格爾

帝國前總理施羅德:“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道家對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與亞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臘相媲美,而且成爲中國整個科學的基礎。”

魯迅:“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懂人生真諦。”

毛澤東:“《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標籤: 道德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p42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