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學習 >

學習不是真正的壓力之源

學習不是真正的壓力之源

●家長意識到的壓力,孩子大多能應對自如

學習不是真正的壓力之源

孩子會在哪些方面感到有壓力呢?一般父母都會想到學習、考試、遊戲、智能手機和輔導班。當然,在這個範疇裏,孩子是會感到壓力。他們無一例外地討厭學習、討厭考試、討厭去學校或者輔導班,想要盡情地玩遊戲和電腦。這些壓力讓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玩耍。但是,這些壓力是很多孩子都正在經歷的,所以孩子把它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即使討厭,他們還是會去學校和輔導班;即使滿心擔憂和緊張,他們還是會一門不落地去考試;超過了遊戲時間,他們會心甘情願地接受懲罰。瀟灑地承受這些壓力的原因就是,孩子們心知肚明,周圍沒有哪個朋友可以隨心所欲地玩遊戲、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是否參加考試、是否學習、是否上學或者上輔導班。實際上,來接受治療的孩子大多會很坦然地承認“我不怎麼學習”,或者“我是應該減少一點遊戲的時間了”。

因爲大人們所瞭解的這些司空見慣的壓力是所有孩子都擁有的煩惱,所以這些壓力成爲了同齡孩子間感情交流的紐帶。當孩子發現不是他一個人承受着諸如此類的壓力時,他們便不會感到孤獨。不孤獨就不會很痛苦,這種發現會安撫他們,問題並不出在自己身上,並且孩子還會從“周圍同學和我一樣”中體會認同感。所以,對於這些壓力,孩子反倒會泰然處之。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很爽快地接受大人的意見。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這些壓力,還有可能因爲父母清楚地知道這些事

情會造成孩子的壓力,所以他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會非常謹慎。這也就是說,因爲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所以父母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會下意識地爲孩子着想。在這種顯而易見的壓力上出現問題的孩子,其實問題出現在“關係”上。當孩子與管理壓力的父母的關係本來就不和睦時,這些他們本應瀟灑應對的壓力就會成爲非常敏感和尖銳的事情。

●家長意識不到的壓力纔是真正的壓力

問題就出在那些父母無法預知、不能未雨綢繆的壓力上,這些壓力在孩子看來都是不被人理解的。孩子們擁有的這種壓力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多,它們讓人更加痛苦。大部分情況下,父母會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嘛。你怎麼大驚小怪的”“這能有什麼壓力”。因爲這些壓力,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是因爲,真正讓孩子備受煎熬的壓力,會讓孩子無數次地產生“爲什麼只有我一個人這樣”“連爸爸媽媽都不理解我”此類的想法。當孩子在爲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而痛苦不堪的時候,父母卻僅僅意識到“孩子最近很奇怪”,他們完全不瞭解孩子在哪些方面承受着壓力。因爲不瞭解,所以他們在處理孩子的壓力時扮演着火上澆油的角色。

幼兒承受的典型壓力其中之一是畫畫。父母,乃至所有成年人都以爲孩子喜歡畫畫。但是前來就診的很多孩子都表示“我最討厭畫畫了”。用孩子的話說就是,媽媽總是將他們畫的畫賦予一定的意義。孩子對這種行爲很難理解。父母總是喜歡干預孩子:“爲什麼畫刀呢?爲什麼把臉塗成紅色的呢?爲什麼不畫眼睛、鼻子和嘴巴呢?”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孩子的家庭作業要求畫四種表情的人臉,但是孩子卻沒有畫過一個笑臉,全部都是哭臉。這種情況下,換做是我,如果媽媽在我畫畫的時候一直站在後面監視我,我也會感到有負擔的。

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而言,父母的過激反應也會給他們造成壓力。當孩子拿來一個杯子時,父母只需說“寶貝把杯子拿來了啊”就可以。而如果父母說“力氣真大。你是怎麼找到這麼好看的杯子的”,或者當孩子把杯子給了弟弟時,父母誇讚“天哪,你真是個好姐姐”,這些都是過激的反應。我知道,父母都想把這些做到最好。但是這些反應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壓力。無論自己做什麼,媽媽都會爲之興奮不已,這其實也是另一種負擔。而且,媽媽的話語中傳達了“你只有這樣做纔是個好孩子”的信息,所以孩子不能順理成章地接受真正的自我。

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小組活動就會絡繹不絕,這給那些做事速度比較慢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如果老師激勵孩子展開競爭,那麼這種壓力會更加巨大。因爲動作迅速的孩子會催促動作遲緩的孩子“快點做”。當一些孩子把與同齡人玩耍看作是同齡人在玩弄、欺負自己時,這表明他們不能夠很好地應對同齡人間的惡作劇與遊戲,他們對此極度敏感並且無法忍受。與學習相比,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在這一方面受到的壓力更大。

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壓力有很多與錢有關。尤其是父母不給孩子零花錢,零花錢給得很少,沒有按時發放零花錢,或者經常收回零花錢這些情況都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們也幾乎考慮不到孩子需要零花錢。我遇到過很多孩子,他們已經不小了,但是父母從沒有給過他們零花錢。父母認爲孩子哪需要什麼錢呢。但是,孩子的世界裏也有一個小小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如果想要維持各自的地位,錢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人買東西吃的時候,孩子也要買東西吃;其他人花錢的時候,孩子也需要花錢。父母常常對此表示不理解。不僅如此,最近在孩子圈中很流行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其他人交易,這讓錢變得更加敏感。

大孩子受到壓力的原因中,有一個是“早晨起牀”。原以爲只有叫孩子起牀的媽媽在早晨會感到壓力,其實那些賴牀的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爲賴牀而產生的壓力從國小一年級延續到高中三年級,持續了整整十年,這比學習的壓力還要沉重。除此之外,一旦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就不能選擇中途放棄,也讓孩子非常痛苦。本來孩子也沒有必要一定成爲跆拳道選手,但是媽媽卻主張“既然學了跆拳道,當然要取得黑帶了,不是嗎”。不僅僅是這些輔導班,無論是遊戲,還是學習,父母都傾向於強迫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會因此受到壓力。同樣,父母爲孩子決定好一切,甚至連開展的順序都事先安排好,這種行爲也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諸如此類的事例在孩子的幼兒到青少年時期比比皆是,這會造成孩子的自律性發育遲緩。

在孩子承受的壓力中,有一種與攀比心態有關。並不是只有父母經常拿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較,孩子也會將自己的父母與其他父母相比較。這時候孩子就會發牢騷說“別人的媽媽都會給他們買,我媽媽真摳門”。國中和高中時期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金錢方面,自律性與獨立性的矛盾也非常突出。這一時期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想要親力親爲。所以從髮型到着裝,他們與父母在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上都有着分歧,這也會造成他們的壓力。他們抱怨,別人家孩子可以去整形、打耳洞、染頭髮,爲什麼我們家不可以?當週圍有孩子擁有了最新型的手機時,其他孩子便會產生嚴重的壓力。

在父母和老師不能預知的壓力中,還有一個是“說髒話”。很多孩子爲了和同齡人打成一片,就學會說髒話。但是媽媽說過,說髒話的孩子是壞孩子。這時候,他們又會猶豫,說一說髒話也可以吧?等到真正要說髒話的時候,他們又在苦惱,壓力就是這麼產生的。

●全面瞭解孩子,纔能有所幫助

幾天前,有個六歲的孩子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醫生,我一整天都在挨訓。”我問他:“是嗎?爲什麼一整天都在挨訓呢?”他回答說:“吃東西的時候,媽媽問我爲什麼要吃那個,不吃的時候,又問我爲什麼不吃。睡覺的話,會問我爲什麼現在就睡,不睡覺的時候就問我爲什麼還不睡覺……”聽了這番話,我明白了,怪不得這個孩子說他一整天都在被訓斥。他還說,從沒有一件事是他憑着自己的意願去做的。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父母們會作何反應呢?正常的父母會說:“天哪?真的嗎?我不知道你是這樣認爲的。看來媽媽要少嘮叨一點了。”

我相信,因爲父母都有着“身爲父母的本能”,即使不學特別之法,他們也能夠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然後反應在自己的行爲變化上。接受治療後,父母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以前真不知道孩子是這麼想的”。這句話中飽含的是深深的後悔,如果早知道是這樣,他們便不會說那樣的話,做那樣的事。

標籤: 之源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xuexi/v9w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