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黃河中下游地區。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1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爲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1、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2、雨水: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3、驚蟄: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土裏的冬眠動物將甦醒。

4、春分:這天南北半球晝夜相等,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

5、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

6、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7、立夏:表示春去夏來,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

8、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裏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

10、夏至:夏至時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此時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11、小暑: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

13、立秋:立秋指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

14、處暑:處暑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15、白露:白露時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16、秋分: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

17、寒露: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多且氣溫更低了。

18、霜降: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19、立冬:立冬是冬季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2張
  

20、小雪:小雪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21、大雪: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22、冬至: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是天氣寒冷但是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2

二十四節氣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也就是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通過後朝不斷的完善,到秦漢年間,24節氣就完全確定了。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3張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爲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爲24等份,每15°爲1等份,每1等份爲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將太陽運行在黃道(圓)上位置劃分出來的24段時間的總稱,每段15度,約長15天。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4張
  

各個節氣的名稱依次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

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這是中國歷史上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最早的記錄。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3

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是反映季節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象徵溫度變化的,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是反映降水現象的,驚蟄、清明兩個節氣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兩個節氣是反應農事活動的'。

2、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節”有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氣”有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節” 和“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

3、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爲春季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爲夏季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爲秋季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爲冬季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5張
  

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爲依據建立起來的。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三、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含義

1、春季節氣:立春,日期是公曆2月3-5日,含義是春季開始;雨水,日期是公曆2月18-20日,含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日期是公曆3月5-7日,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日期是公曆3月20-22日,含義是晝夜平分;清明,日期是公曆4月4-6日,含義是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穀雨,日期是公曆4月19-21日,含義是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6張
  

2、夏季節氣:立夏,日期是公曆5月5-7日,含義是夏季開始,萬物生長旺盛;小滿,日期是公曆5月20-27日,含義是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芒種,日期是公曆6月5-7日,含義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日期是公曆6月21-22日,含義是炎熱的夏天來臨;小暑,日期是公曆7月6-8日,含義是氣候開始炎熱;大暑,日期是公曆7月22-24日,含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3、秋季節氣:立秋,日期是公曆8月7-9日,含義是秋季開始,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處暑,日期是公曆8月22-24日,含義是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日期是公曆9月7-9日,含義是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秋分,日期是公曆9月22-24日,含義是晝夜平分;寒露,日期是公曆10月8-9日,含義是露水已寒,將要結冰;霜降,日期是公曆10月23-24日,含義是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哪裏 第7張
  

4、冬季節氣:立冬,日期是公曆11月7-8日,含義是冬季開始;小雪,日期是公曆11月22-23日,含義是開始下雪;大雪,日期是公曆12月6-8日,含義是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冬至,日期是公曆12月21-23日,含義是寒冷的冬天來臨;小寒,日期是公曆1月5-7日,含義是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大寒,日期是公曆1月20-21日,含義是天氣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28m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