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話是攻其不備。

出其不意的下是什麼1

意思是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指行動出乎意料。句子來自孫子兵法·《開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散文。它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裏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計戰爭勝負的可能性,制定作戰計劃。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着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爲“兵學聖典”。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璀璨的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邏輯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髓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很多都認爲日本是最早的,其次是朝鮮。由於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爲《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樑。

出其不意的下是什麼2

《孫子·計篇》: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意思是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

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泄於人也。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纔可能取勝。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第2張
  

出其不意的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袁紹,平定了北方。高幹在幷州據地稱王,河東衛固、範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實際與高幹暗通。曹操沒有讓他們任太守,由杜畿擔任河東太守。杜畿說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讓衛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後分化他們來鞏固地位。

出其不意的示例

《後漢書·龐參傳》:畜精銳,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人之仇報,奔北之恥雪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僕一朝出其不意,與君並肩臺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僕,僕安能有色於君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曹孟德大戰呂布》:薛蘭、李封出其不意,只得引兵出城迎戰。

《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拏下,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其地樹木叢雜,山石崚嶒,有數處車不可行,必當解驂不走。若伏兵於此處,出其不意,可使秦之兵將,盡爲俘虜。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出其不意,方無走失。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子們今日過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的下是什麼3

出其不意是什麼意思

趁敵人沒有防備之時出兵。語出《孫子.計篇》。後用「出其不意」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出人意表」、「攻其無備」

典源

《孫子.計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1>,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2>,不可先傳3>也。

(1) 攻其無備:乘人未及防備而突然攻擊。見「攻其無備」。

(2) 勝:奧妙

(3) 不可先傳:無法事先表達。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麼 第3張
  

典故說明

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爲霸主。他着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爲聞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

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誘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

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着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這是無法事先規定的。後來「出其不意」就被用來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lw9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