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

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這個時候,可以寫篇感悟的文章將其記錄下來。你知道寫感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1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學習其養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勞、節慾、節飲食”,正是由於他對養生之道的重視,纔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樑之大任。

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爲第一義’。”

學習其爲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爲政以耐煩爲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爲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後世曾譽爲“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2

最近讀了《曾國藩家書》,深受啓發,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爲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爲“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爲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着真知良言。儘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於當天的日記裏,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並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達到監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不過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爲優秀的成功者之一。儒家文化要求人們積極地面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裏,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只有對自己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出較高的能力和素養,面對世界。

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願意做一個失敗者。對於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望,奠定了成就事業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現在:爲人表裏一致,內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之於衆。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爲自己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奮苦讀,博覽羣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爲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曾國藩對今人的啓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爲歷史能給人以啓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爲,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恆心。“恆”最爲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該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可以成就事業,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鬥。

曾國藩成爲後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裏,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爲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老師楊昌濟談到自己的務農之家時,楊昌濟“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爲勉之。”此話對毛澤東的鼓勵是相當大的。現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負的形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曾國藩在進京後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於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爲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纔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昇華,爲他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紮實雄厚,相關的專業則較爲容易掌握。現在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裏的專業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後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上。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3

曾國藩生於清代,早年的他並不聰慧,命運多舛。但他憑着自己的努力,成爲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雖然不如別人,但他時刻檢省自己。一點點努力,堅持了幾十年。對後代的教育,曾國藩也是如此。連一個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們這些人有什麼藉口不勤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走捷徑,一定要腳踏實地。

在曾國藩平叛有功後,被升爲了二品大員,但他卻保持低調謙虛;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卻在學習西方的知識,爲晚清中興做出巨大貢獻。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不因爲自己取得了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雖爲晚清重臣,但他認爲“窮”乃“善身”之道,並以此教育後代。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懂節儉,最終一定會走向敗亡。就像我們不能互相攀比鞋子,書包等。應該一切從簡,好好學習。不然會因爲攀比而變得荒廢學業,一天到晚只關心物質。要勤儉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能做到這些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爲他知道“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道理。我們也要學習他勤奮,謙虛的優點,一點點的進步,成爲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過度的'去謙虛,過度的謙虛會讓人失去很多鍛鍊的機會。

有些人讀了這篇文章後可能會認爲,“那我一定要成爲第二個曾國藩”之類的,卻不知道有些東西不要過度地去追求,過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種“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那樣,只要去儘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4

修身之道

“慎獨則心安”,慎獨心裏自然會平靜,從而達到養心,以此來提升自我修養,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很難做到內心安靜,所以你一定要找到解決方法;“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內心做到專一純靜,外貌整齊嚴肅,每日出門就像去見貴賓,這是敬的氣象,想想自己每次出門有沒有做到嚴肅,還是邋里邋遢。你身邊外在嚴肅的人是不是屬於比較成功那一類,這都是有原因的;“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病:曰長傲,曰多言”,曾國藩這裏非常直接指出導致失敗的通病,一個是驕傲,一個是話多,想必我不解釋大家心裏也很明白,這兩點要始終引以爲戒。

勸學之道

曾國藩始終強調,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不應滿腹牢騷,“蓋無故而怨天,則天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無緣無故向老天抱怨,老天也不會答應,去責怪別人,他人也很難信服。所以遇到問題,一定要反思自己,而不是到處抱怨;另外也指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普通人失敗原因只有一個——懶惰,有才的人失敗原因只有一個——驕傲,想想你是哪一種。

持家理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點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也給我們指出,“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無論在亂世還是盛世,如果這一家勤快沒有不興旺的,反之,沒有家庭不敗落的。如果你現在是有家之人,可以對照自己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大概心裏就明白了;同時,也總結了不同層次的家庭後代興旺的情況,“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綿延十代八代”,如果你現在只屬於普通一代人,那麼後代的興旺可以從你開始;如果你是官宦之家,那麼你就要開始警惕了。

交友之道

曾國藩認爲交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向遠大者”,選擇交朋友是首要的事,而且一定要選擇有遠大志向的人,“一生之成敗,皆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懼也”因爲好的朋友也關乎着自己的一生成敗,不能不掉以輕心;“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另外交友的原則是要專一,要不然時間久了也會不親近,

處世之道

首先,“情緣人佔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不可輕取人財”,這些至今還在流通的`道理,曾國藩早已將人性琢磨透了,這點我們一定要謹記;其次,“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一般敬畏別人的人都不會私自評論他人,這些謙虛謹慎的人;而那些喜歡譏笑評價別人短處的人,都是些傲嬌之人。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閉卻是非之口。最後,“所貴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人無完人,難能可貴在與人交往中,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也要知道他壞的地方;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也要知道他好的地方,這兩種人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不能喜歡他他就是什麼都對的,不能討厭他他什麼都是錯的。

《曾國藩家書》感悟啓示範文5

“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近代維新運動領袖梁啓超曾經這樣評價他。曾國藩,作爲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幾位名臣之一,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有着無限智慧,在治家,治政,治學,治軍之道上有着極深的造詣。《曾國藩家書》雖爲百年前的一封封家書,卻給現在

的我們傳播着無數的真知良言,鼓舞着,引導着我們走向自己和國家的未來。

有識有恆,是一個君子立身立本的'起點。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談到有識,曾國藩說:“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少年當“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少年不可怕醜,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爲之,則後此彌不肯爲矣”。然“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爲主”,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爲師當嚴而有恆,爲人父母當嚴而有恆。曾國藩就是這樣的有志有恆之人,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讀書學習日不間斷,堅持用小楷寫日課(即日記),一有什麼想法就記下來,以使自己隨時克服過失。他不僅自己這麼做,而且告誡自己的弟弟們:“餘自十月七年級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勤懇儉樸,作爲家長和長輩,不論是在家境貧寒生活勉強維持的境地中,還是在官場得意、生活富足的時期,都時刻提醒子女和其他家眷要勤儉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民間多有”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曾國藩敢於力矯時弊、直言進諫,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精神難能可貴,他不僅以自己的”戰兢自持,行之有年”的態度對部署作現身說法,並以”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誘之官祿,這種提法在當時腐敗昏庸的官場確不多見。曾國藩曾寫下:”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處人”的警句,時刻不忘提醒自己修煉官德,作爲封建士大夫的他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權力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社會”蛀蟲”們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爲爲國家出謀劃策的官吏,他對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着一絲不苟,勤奮用心的態度,不論自己的年齡和官職都始終堅持練字、讀書來提升自己。他告訴自己的子女:“勤懇而儉樸,能自我約束,習慣勞作和辛苦,可以適應順境,可以適應逆境,這就是君子作風。”他以“有識、有度、有常”的準則教育和約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樣,早起,躬耕,親自打掃庭院,要求兒子讀書要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不晏起,有規律。

掩卷深思,曾公警示之言縈繞於耳,吾輩當勉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q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