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6年農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一個官宦富商之家,在多個藝術文化領域都獨樹一幟,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1

第一種說法,說李叔同出家是他經歷了大富大貴大起大落之後,對人生境遇的覺醒。

爲什麼這麼說呢?李叔同出生在官宦富商之家,當年他們家主營鹽業和錢莊,是當時來錢最快的兩個行當,所以他從小的生活那是花團錦簇鐘鳴鼎食。

7歲起,家裏給他請老師,全都是天津最有名的名士不差錢。18歲結婚,李叔同獲30萬家產另立門戶,他選擇奉母客居上海。那個時候的他,憑藉出衆的才華,不僅二十文章驚海內。

更與一衆好友是舉杯邀月淺斟低唱,成爲享譽滬上的濁世家公子。後來留學日本,潛心學藝凡音樂、繪畫、戲劇無所不精。

可以說,從出生到留學回國的那30餘年,俗世當中的李叔同享盡人間富貴,出盡青春風頭。然而1911年,也就是他留學回國的那年,他的命運出現了重大轉折。

這一年,隨着國內發生鉅變,他家的票號倒閉了,數十萬家資化爲烏有。1912年,他不得不告別燈紅酒綠的上海灘,應聘到杭州第一師範任教,從此成爲了“工薪一族”。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
  

那段自食其力的日子,生活過得很艱苦。1917年,他的弟子劉質平在日本留學,因爲學費沒有着落,李叔同曾經寫信安慰他。

在信中,他寫過這樣一段話“每月薪水一百零五圓,上海家用四十圓,天津家用二十五圓,年節另加,自己食物十圓,零用五圓,應酬費買物添衣費五圓”,也就是每月所餘二十圓,可供劉質平繼續留學。

從信中可以看到,早年在上海千金買笑的豪舉,已經成爲過往一去不復返。後來的他僅靠微薄的薪水養家餬口,還得精打細算,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李叔同,人生道路跌到了低谷。

而就在這期間,有人研究發現,當時的李叔同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之餘,有一個習慣。他經常一個人到西湖的茶樓品茗,或者經常獨自去湖心亭喝茶。

當年的西湖是一個極其冷清的地方,跟今天的西湖是完全不一樣。當年的`李叔同,爲什麼喜歡獨自一個人喝着清茶,面對西湖清冷的山水呢?

有人認爲,像李叔同這種早有慧根的藝術天才,在經歷了人生如夢的鉅變之後,他肯定是要細細思考人生奧祕的。人們常說,經歷了大富大貴、大起大落的人,最容易大徹大悟。

比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是這樣,所以纔有了《紅樓夢》裏的“好了歌”,纔有了賈寶玉最後棄家離世,跟隨一僧一道遠遊的身影。根據這種說法,李叔同之所以出家,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歷經幾年的沉思,終於大徹大悟了。

有人還通過研究李叔同在杭州期間所作的歌曲,嘗試着解讀他內心的變化。比如《長逝》歌,歌詞是這麼寫的“看今朝樹色青春,奈明朝落葉凋零。

看今朝花開灼灼,奈明朝落紅飄泊,惟春與秋其代序兮,感歲月之不居,老冉冉以將到,傷青春之長逝”。

有人認爲,歌詞中所謂今朝樹色青春,今朝花開灼灼,李叔同指的就是當年的大起,而所謂明朝落葉凋零,明朝落紅漂泊,李叔同指的是後來的大落。

後兩句感歲月之不居,傷青春之長逝,則說出了他對人生的失落感,又比如著名的《送別》。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2

1916年,他經好友夏勉尊介紹嘗試斷食法,還寫了本斷食日記。此後又着了迷,開始吃齋,潛心禮佛。

到1918年,李叔同終於下定決心,受戒出家,法號弘一。今天很多營銷號說李叔同突然遁入空門,其實是沒道理的。

首先,他起碼思想準備了兩年,其次,他在出家前把自己的東西分給衆人,話劇給了豐子愷,字符金錶給了夏勉尊,所刻印章送給了西陵印社。

他還給雪子寫了一封信,顯然,他是深思熟慮後才決定出家的,絕非外界傳揚的。

至於他出家的真實原因,已不得而知。據他最親近的學生豐子愷說,人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豐子愷認爲老師已經走過了前兩層,他還要往上的話,便只能去宗教裏尋覓。部分學者也支持這個觀點,認爲李叔同是從藝術教育邁向弘揚佛法的普度衆生。

很多人出家後不問世事,關起門來一心求經,而弘一法師反而主張入世,向民衆宣揚佛法。

九一八事變後,他多次呼籲舉國抗戰,1937年底,面對日軍全面侵華,衆人皆勸他先避難保命,他四處奔走,號召聯合抗戰,變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

李叔同爲何剃度爲僧 第2張
  

1939年5月,日軍攻陷了廈門,一位仰慕他的日軍將領前來拜訪,李叔同愛搭不理。來人自感受辱,狂妄的威脅他使用日語與自己交流。

李叔同只是淡淡迴應,出家人不在乎生死榮辱,不管這個國家如何貧困,我依然深深愛之,絕不會在危難之時棄之而去,即便最終殉國,也在所不惜。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於溫嶺養老院,死前留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對於這四字的解釋衆說紛紜,在此也不做過多解讀,全憑讀者個人理解。

縱觀李叔同的一生,成績斐然,頭銜疊滿,是集詩詞、書法、篆刻、美術、話劇、音樂、宗教於一生的大成就者。

他是風流才子,也是愛國青年,他是藝術教育家,也是高僧,人生的每一步他都走得很認真,在每一個領域都留下了深遠影響。

現在網絡盛傳的評價可能存在部分謠傳,但他的絕大多數功績都是有史可查的。

他的'一生爲推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前進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

對日本的雪子,他深感愧疚,這可能也是他選擇苦修律宗的原因。因爲除此之外,他沒犯什麼過錯,實在談不上孽障。

但正如那句名言,世間再無李叔同,俗世塵緣已隨他煙消雲散。

標籤: 李叔同 剃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vd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