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一句是什麼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一句是什麼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是什麼1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是北宋王安石寫在好友楊德逢(即湖陰先生)牆壁上的《書湖陰先生壁》中的詩句,全詩是這樣寫的:

茅檐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詩的大意是先生茅屋的階檐因爲長期不懈的清掃而潔淨得找不出一丁點青苔的痕印,庭院花草樹木成行成壟,整齊規劃,這全都是先生親手栽培的呀!庭院外一條清澈的小河守護着農田,把一片片碧綠的莊稼當心肝似緊緊環抱起來。屋後的兩座青山彷彿兩扇打開的大門,捧送出大片大片更加蒼翠的綠意來。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一句是什麼
  

從詩中前兩句可看出湖陰先生是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清靜脫俗、樸實勤勞的人。後兩句詩更是將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奇崛自然,清新雋永,正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和這樣一位高士,徜徉於山水之間,就更能欣賞到山水之美,更感受到“一水”與“兩山”的妙不可言。由此也可以看出詩者與這位湖陰先生締結的交情是多麼深厚,既交融山水又超然物外。

你可知道,用典高手王安石在這句話中可是隱藏了一個臣子冒死諫君振作的故事。先看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沒錯,就是這個“排闥”,“排”,推開;“闥”,小門。排闥就是開門的`意思。詞出《漢書樊噲傳》,書中記載:

黥布反時,高帝嘗病,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羣臣。羣臣絛、灌等莫敢入十餘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

話說漢高祖劉邦在黥布反叛的時候,臥病不起,心緒煩亂,無心理政,命令守護官不得放羣臣進見,文武大臣於是不敢擅自進入。一晃十多天,衆人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這天,高祖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兼姨夫,西漢開國元勳、鴻門宴上冒死救過駕的樊噲樊大將軍脾氣上來了,一把推開宮門(排闥),徑直闖入內宮,其餘一衆大臣緊跟擁入。

其高祖正枕着一個宦官在睡覺。樊噲見到皇帝,當即痛哭流涕地說:“當初陛下與臣等起兵豐沛,平定天下,何其雄壯也!今天下已定,您怎麼這等懈憊也!況且陛下病得這麼厲害,衆位大臣特別憂恐。您又不見臣等商議朝事,難道要爲了一個宦官而絕斷與衆位大臣的商議嗎?陛下忘記前朝大奸趙高所做之事乎?”說得高祖笑着起來了。

於是,高祖終於振作起來,與衆臣一道商議,運籌帷幄,不反平定了英布叛亂。這就是“排闥”典故的由來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是什麼2

這是王安石的千古名篇《書湖陰先生壁》的第一首詩。這首詩歷來爲人所稱道,也入選了中國小語文課本和各類詩詞文選,因此爲人所熟知。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更是備受讚譽,王安石本人也對這兩句詩很滿意。

詩的對仗這些就不必說了,這兩句詩中用了兩個漢代的典故,一個是“護田”,一個是“排闥”。“護田”出自《漢書 西域傳序》,漢代在敦煌以西駐兵戍邊,並置使者校尉進行管理。“排闥”出自《漢書 樊噲傳》,漢高祖曾經稱病,不理朝政,並命令羣臣不經許可,不得擅入宮禁。但是樊噲爲了勸說高祖,竟無所畏懼,推門而入,最終說服高祖上殿聽政。王安石用這兩個典故,來摹寫山居風景的秀麗。一汪溪水將田地環繞,好像在護衛一樣;而兩座山直闖進門,送來了青翠的山色。

當然,也有的人認爲王安石並不一定有這個意思,他們認爲這樣作詩未免太過拘窘。不過王安石作詩向來都是很嚴謹的,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他就修改了好多遍。除了典故,將山居優美風景描繪出來,更是因爲王安石將典故和風景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即使讀者並不瞭解其中的典故,也能感受到這一幅美麗的山居圖。

王安石的這組《書湖陰先生壁》一共有兩首,因爲第一首寫得太好,以致於第二首常常被忽略。既然它們作爲一組詩,那還是值得我們去研讀的。

桑條索漠柳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在半山園。

湖陰先生,名楊德逢,是王安石退居江寧時的鄰居。王安石寫給他不少詩,這組詩就是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家牆壁上的。據說楊德逢的.人品極好,王安石很是欣賞他,這組詩表達的就是王安石對他的讚美之情。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一句是什麼 第2張
  

讀這整組詩,我們腦海中自然就浮現了一幅生動美好的風景圖。幽靜整潔的茅舍,花木成蔭,溪水潺潺,環繞着生機盎然的田園和房舍,青翠的山巒,奔騰起伏,似乎要進門來與人話語。在這樣的優美的環境中,王安石和楊德逢面山而坐,把酒言歡,飄然醉臥。楊柳依依,楝(lian)花盛開,風兒將花的香味帶過牆垣。鳥的啼叫聲驚醒了夢中人,醒來的詩人,朦朧之中,竟不知身在何處:是在友人的茅舍中,還是在自家的半山園中呢?

單單讀第一首詩,那是一首非常好的寫景詩,但卻難看出詩中具體的時間、人物等等。只有兩首詩一起讀,才能讓我們更詳細、也更完整了解詩中之意。“桑條索漠柳花繁”,這是初春的景色,告訴了我們時節。因爲“花木成畦”,因此纔有“餘香暗度垣”。黃鳥鳴叫,襯托出山間的幽靜。王安石和湖陰先生的友好關係,也都在最後“午夢”中,兩人相知相交,纔會面山而坐,把酒敘話,最後醉眠。醒來後的王安石,尚在朦朧之中,一時竟忘記自己身在何處。相比第一首來說,第二首更側重於抒情,抒發夢醒後的感受。

歷來文學家們都更鐘情於第一首,而忽略了第二首,就連王安石自己都非常滿意第一首的“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記載,黃庭堅曾在金陵去拜訪王安石,問他最近有何詩作。王安石就指着牆壁上的詩句說:“‘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此近來所作也”。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是什麼3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詩人。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學家。他的詩詞風格宏偉雄壯,語言簡練,又結合現實,富有深刻的意義。被稱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經典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受到很多文人志士的喜愛。

公元1069年,繼位僅有兩年的宋神宗趙頊,把一個叫王安石的人,提拔成了參知政事(副宰相)。

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前一句是什麼 第3張
  

已經年近知天命之年的王安石,對於這個任命並不感到意外,因爲兩年前神宗剛繼位時,他就被這個20歲的年輕從家鄉請了回來。

宋神宗把王安石請回來的原因,和這次他把王安石提拔爲宰相的原因都一樣,想借助王安石來“變法”。

其實最初想在大宋變法的,並不是神宗而是王安石。

那一年王安石還不到不惑之年,而神宗只不過是個十歲的`孩。

當時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雖然沒有被仁宗相中,但這篇長達萬字的改革倡議書,卻很可能讓神宗對王安石有了最初的印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w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