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情感 >閱讀 >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一句是什麼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一句是什麼

四弦一聲如裂帛。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是什麼1

白居易《琵琶行》句子解釋

《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傑作,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抒發詩人的感受,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潯陽江頭送客人,秋風吹着楓葉和荻花,傳來瑟瑟之聲。開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時間(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簡而意明。

後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環境烘染和渲染,使詩一開頭就帶着淒冷蒼茫的意味。“黯然傷神者,唯別而已矣”,在這裏,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從景中委婉傳出。“潯陽江”,是長江流經江西九江的一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邊,根莖都有節似竹,葉抱莖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黃色花穗。“瑟瑟”,猶言颯颯、索索,草木被秋風吹動發出的聲音。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主人下了馬,走進客人的船中;舉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餞別,卻沒有音樂助興。楓葉獲花,秋風瑟瑟,景是淒涼景;送客至江船,舉杯冷落,情是寂寞情。“無管絃 ”三字,既與後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遙相呼應,又爲琵琶女的出場作鋪墊。“管絃”,指管樂器與絃樂器,這裏泛指音樂。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悶悶地喝醉了,悽悽慘慘地將要分別;要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輪明月。前句已將黯然低沉的情緒作了鋪墊,後句進一步渲染環境,使心情顯得更加沉鬱感傷。全詩三次寫到江月,各有妙用。這是第一次。“江浸月”,是說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忽然聽到江面上傳來琵琶彈奏的聲音;聽着聽着,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開船啓程。“忽聞”,傳達詩人正思音樂而音樂即來的驚喜。送者忘歸,行者不發,暗示音樂的美妙動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依循着聲音尋找,低聲詢問,彈奏者是誰?琵琶聲停了下來,那人想要回答,卻又遲疑不決。從“忽聞”、“忘歸”、“不發”到“暗問”,均着力刻畫人物心態,亦爲說明音樂的感染力。“欲語遲”,是說猶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將船隻移過去,慢慢靠近,邀請那人出來相見。大家添了酒,把燈撥亮,重新設宴。詩人寫琵琶女的出場,是因聞聲而動情,因動情而尋人。琵琶聲的不同凡響,襯托出彈奏者的不同尋常,故聽者賞慕,頗有知音相遇之感。“回燈”,添油撥芯,使燈光回亮。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經過再三邀請呼喚,她才勉強走出來;出來時,還抱着琵琶,半遮着臉兒。一方面是急急以求,一方面是默默以待;一方面是頻頻呼喚,一方面是遲遲而出。這種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現了雙方的心情和個性。詩人抓住這一點,逼真地描繪了琵琶女的出場之態。

儘管用語平實,但欲露還藏的情態,已經入木三分。“千呼萬喚始出來”,並非孤傲忤慢,而是因爲自有志趣,不願露才揚己;更是由於有一肚子天涯淪落的難言之恨,不便說明,也不願見人。這種拘謹、靦腆而又穩重的樣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時一個女子應有的情態。“猶抱琵琶半遮面”與上文的“琵琶聲停語欲遲”,皆曲折細膩揭示了琵琶女複雜的內心活動。

琵琶女的出場,讓人產生期待,全詩由此轉入正題。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她轉好絃軸,撥動琴絃,順手試着彈了三兩聲;雖然還沒彈出曲調,卻已流露出情感。前句寫校弦試音,後句以樂音傳達人的思想感情,扣開聽者的`心扉,讓人神往。“情”字是詩眼,有傳神之妙。“轉軸撥絃”,是彈琵琶之前校正音階、調正絲絃的準備動作。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每一弦都是那樣低沉壓抑,每一聲都充滿愁思,似乎在傾訴一生的不得意。這兩句進一步借音樂寫人,在抑鬱之情中點出身世之悲。“不得意”,一作“不得志”,給“情”定了一個基調。“掩抑”,以手壓弦而彈,彈出的音調低沉壓抑,是幽咽悲傷的情調。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她低着眉、隨着手繼續彈奏下去,彷彿要一吐爲快,說盡自己無限心事。以上三聯,都是上句寫琵琶女彈奏樂曲的情景,下句借聽者的感受揭示她的內心活動。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一句是什麼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

她的手指在弦上一會兒輕輕叩動,一會兒慢慢揉動,一會兒順手下撥,一會兒反手回撥。起先彈的是《霓裳羽衣曲》,後來又彈《綠腰曲》。這兩句是寫琵琶女嫺熟的技藝。“攏”,用指扣弦;“捻”,用指揉弦。這兩種是用左手按弦的指法。“抹”,順手下撥;“挑”,反手回撥。

這兩種是用右手彈弦的指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據說是開元時從印度傳入,原名《婆羅門》,經唐明皇潤色並改此名。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有較詳細的描寫。“六幺”,是當時有名的歌舞大麴,也作“綠腰”或“樂世”。原名“錄要”,以樂工進曲錄其要點而得名,屬軟舞類,由女子獨舞,舞姿輕盈柔美,樂曲節奏由慢到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弦彈出的聲音深沉悠長,像陣陣疾雨;小弦彈出的聲音輕細柔慢,就好像人在竊竊私語。自此至以下十四句,藉助語言摹寫音樂的時候,都運用了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形象性。這兩句是說彈奏琵琶音響之精微。用“嘈嘈”、“切切”這兩疊字詞摹聲,又用“急雨”、“私語”,使它形象化。琵琶有四弦或五絃,“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細的弦。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錯雜彈,就像大珠小珠瀉落在玉盤。前一句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這裏再用後一句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聞。重音疊詞的運用,更加強了悅耳的聽感和韻律的節奏。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有時絃聲輕快悠揚,就像宛轉悅耳的黃鶯在花下啼鳴;有時絃聲艱澀低沉,好像嗚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轉。“間關”,形容鶯聲宛轉。“幽咽”,指悲抑哽塞。這裏,詩人將琵琶聲同時訴諸聽覺與視覺,分別表現出輕快與冷澀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冰下的流泉,漸漸地凍結了;那弦也像被凍住了,快要斷絕;就這樣,絃聲越來越弱,暫時停歇下來。詩人以豐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將變化多端的音樂描繪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華不僅表現在再現音樂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千變萬化,展現出琵琶女起伏迴盪的心潮,爲下面訴說身世作了鋪墊。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琵琶聲音暫停的時候,只覺得另有一種深藏的愁緒和恨意產生。此時,雖然靜默無聲,卻更勝過那有聲之境。“有聲”之時,聽者的思想感情隨着曲調奔騰跳躍,無暇細味。而“無聲”之時,給人以時間去整理思緒,體味曲中之情;同時將聽者引向未來,因爲不知道下面又會怎樣。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低沉徘徊、近似停頓之後,猛然爆發出一陣強音,就像銀瓶突然迸裂,裏面的水漿噴濺而出;又像鐵騎衝出、刀槍撞擊一樣,是那樣雄壯鏗鏘,激越昂揚。當聽者置身“無聲”之境時,滿以爲就要結束了。誰知 “幽愁暗恨”在“聲暫歇”的過程中,已積聚了無窮的力量,不可壓抑,終於在這裏爆發出來。於是,全曲推向高潮。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最後,一曲終了,她收取撥子,在幾根弦的中心奮力一劃;琵琶就像撕裂布帛一樣,發出脆厲的一聲。至此,全曲戛然而止,但迴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仍餘音繞樑,久久難息。“撥”,即撥子,彈奏絃樂器時用的工具。“當心畫”,是一種演奏手法,即用撥子在琵琶的中部橫劃,行話叫做“掃”。“畫”,同“劃 ”。“裂帛”,指繃緊的絲絹突然斷裂,這裏是形容“當心畫”時聲音的強烈衝擊感。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時,四周的船隻都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只看見江心倒映着一輪皎潔的秋月。一聲裂帛般的音響之後,一切又歸於靜寂。一直沉浸在音樂中的聽衆,如夢初醒。這裏,詩人從側面寫出琵琶聲的妙絕入神。置身斯時斯境,同懷天涯淪落之感的作者與彈者心境如何,讓人不由揣想。而由剎那間寧靜所構成的音響空白,無言更勝有言,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詩人在這裏第二次描寫到月亮,靜謐的意象與詩意再次呼應,烘托出悽美的情境。“舫”,小船。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她若有所思,將撥子插在弦縫間;然後整頓衣裳,神態凝重端莊地站了起來。這裏,略去了關於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下文的“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大概就是從聽者的詢問引發。但是,叫人從何說起呢?於是,一面收拾,一面思忖。“斂容”,剛纔彈奏時由於情緒激越,不單是衣裳有些亂了,悲歡也都形於色。至談話時,自然要整理情緒,從音樂意境中收回心來,於是收斂起臉上的表情。這既是尊重別人,也是自重。琵琶女並非輕薄浮躁之人,前面已經寫出了她的性情,“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正代表着女性的羞怯和矜持。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琵琶女自敘道:我本來是京城長安女子,家住在蝦蟆陵。“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之地。舊說董仲舒葬此,門人經過這裏,都下馬步行,所以叫下馬陵。後人誤傳爲蝦蟆陵。

從這裏至“夢啼妝淚紅闌干”,都是琵琶女自述身世。詩人用詩爲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絃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相互補充,完成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十三歲時,我就學成了琵琶,名字編排在教坊之中,是屬於第一流的。上面是敘籍貫,這裏是敘出身。“教坊”,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唐高祖武德後,在禁中設內教坊。玄宗開元二年,在蓬萊宮側置內教坊,洛陽、長安又各設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爲教坊使。內教坊兼習雅樂和俗樂,外教坊則皆爲俗樂。這位琵琶女大概是掛名外教坊的。“第一部”,指首席樂隊。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那時,我技藝超羣,曾經一曲彈完後,讓琵琶師傅也佩服;我還貌美過人,妝扮之後常被秋娘嫉妒。這兩句寫琵琶女色藝雙絕。“善才”,唐代對琵琶師的稱謂。“伏”,通“服”,敬佩。“秋娘”,當時的一位著名歌妓,這裏泛指歌妓伶。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京師的'富貴子弟爭着給我賞賜,贈送纏頭;每當一曲彈罷,不知要給多少綵綢。這兩句寫琵琶女追憶當年在長安時的生活,語含感嘆。“五陵年少”,指富貴人家子弟。“五陵”,指西漢五個皇帝的陵墓:高帝之長陵、惠帝之安陵、景帝之陽陵、武帝之茂陵及昭帝之平陵,都在長安城北。唐時,曾將各地的一些富豪遷到陵邑周圍,以繁榮邑址,故五陵多富家子弟。“纏頭”,也叫“纏頭彩”,歌舞藝人表演完畢,客人以羅錦等絲織品爲贈。後來多用錢物代之。“紅綃”,紅色薄綢或綾緞等絲織品。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用鈿頭雲篦等貴重首飾來打拍子,哪怕碎了也毫不可惜;縱酒歡歌中,我紅色的羅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損。“鈿”,是用金、銀、玉、貝等製成的花朵狀的首飾。“雲篦”,即雲狀的篦,是一種密齒的梳頭用具。“雲”,一作“銀”。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一年又一年的歡笑作樂,多少良辰美景就這樣隨隨便便地消磨掉了。從這裏可以看出,琵琶女在憶昔思今中,有着淡淡的留連,更有悔恨和痛惜。“秋月春風”,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一起出道的師妹隨軍去了,阿姨也去世了;暮去朝來,時光流逝,我的容貌漸漸衰老。據《教坊志》、《北里志》、《唐國史補》記載,唐代的倡優妓慣以兄、弟相稱,以至影響到宮廷教坊,出現了女兄女弟這類稱呼。這裏所說的“從軍”,是指做隨軍倡妓。“阿姨”,是歌妓對其所居坊曲之主的稱呼。

以上十二句,言青春歡笑。以下六句,言老大淪落。盛衰之感,對比強烈。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因容顏衰老,無人光顧,來往的車馬越來越少,門前冷冷清清。我年華老去,最後嫁給一位商人做妻子。這兩句以如訴如泣的抒情筆調,概括出古今大抵相同的歌女命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商人只重財利,從不把別離當一回事,上個月他到浮樑買茶去了。這裏不說“賣茶”,而說“買茶”,與當時的榷茶、稅茶制度有關。“榷”的本義是獨木舟,引申爲專利。榷茶就是唐代官府採取的茶葉專賣制度。白居易寫此詩的元和十一年(816),榷茶法已推行多年。潯陽的茶商經營茶葉,先要到就近的浮樑進貨,即“ 買茶”。商人流動性較大,琵琶女與丈夫自然是離多聚少。這兩句敘寫,強化了琵琶女天涯淪落之恨。“浮樑”,唐時屬饒州,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鎮市北浮樑。浮樑之茶雖非名品,但產量豐富,是當時茶葉的重要集散地。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他走了之後,留下我一人,在江口獨守着這艘空船;圍繞着船外的,只有一輪明月,映着一片清冷的江水。這是詩中第三次描寫月亮。獨守空船,惟有清冷的江水和明月作伴,與昔日長安的繁華形成強烈對比。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夜深時,忽然夢見年輕時候的事,禁不住啼哭起來;淚水縱橫,和着胭脂,流得滿臉都是。“夢啼”句,悽苦中猶有嬌憨與率真,合乎身份。“夢啼妝淚”,是說夢中啼哭,臉上帶着淚痕。“妝淚”即胭脂淚。“紅”本指胭脂色,這裏作動詞。“闌干”,淚水縱橫流淌的樣子。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聽到她彈奏的琵琶曲,就已夠讓我感傷嘆息了。現在聽了這一番敘述,更加讓我嘆息不已。“重”,更加。“唧唧”,嘆息聲。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是什麼2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爲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仕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曲終收撥當心畫下一句是什麼 第2張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傑作,全文以人物爲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

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裏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波瀾起伏。

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ggan/yuedu/we1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