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親子 >新生兒 >

先心病:新生兒的“頭號殺手”

先心病:新生兒的“頭號殺手”

“長大就會好”是誤區

先心病:新生兒的“頭號殺手”

“等孩子長大一點可能自然會好……”不少家長對‘先心病’患兒存在諸如此類的誤區,以爲時間可以延緩或治癒病情。但事實上,“先心病”如果不治療,到一歲時有一半死亡,到兩歲時2/3死亡。畸形越複雜、病情越重、死亡越多、死亡越早。

吳清玉介紹說,在人胚胎髮育時期(母親懷孕初期2—3個月內),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因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心臟,稱爲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肺炎、心力衰竭、肺高壓、感染性心內膜炎、缺氧發作、腦血栓和腦膿腫等。除了個別小室間隔缺損患兒在5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都需手術治療。如果治療時機得當,90%以上的“先心病”患兒可通過手術治療痊癒。“對‘先心病’孩子來說,最佳的治療時期是兩歲前,部分病人在2—6個月前這個階段手術成功率高、效果好。”

據吳清玉介紹,先心病患兒表現各異。出生後即有顏面、口脣、甲牀青紫者往往爲複雜先心病的表現。專家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留心觀察,嬰兒常常會有一些特殊表現,比如:餵養困難或嬰兒拒食,呼吸急促,哭鬧及吃奶後口脣青紫;平素易患感冒及肺炎,易疲乏,易出汗,發育較同齡兒遲緩;運動能力差,活動出現心慌氣短,在行走或玩耍時常會主動蹲下片刻;心前區隆起致胸廓畸形,經常出現紫紺、暈厥、水腫,較年長的小兒手指及腳趾末節粗大、顏色變暗等。

當心“先心病”的各種誘因

“‘先心病’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90%以上的‘先心病’可能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吳清玉強調說,懷孕早期(兩個月內)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準媽媽一定要避免環境刺激和宮內感染,例如受X光照射、因病毒感染服用了可能引起胎兒畸形的藥物等都可能誘發胎兒心臟畸形。

吳清玉提醒說,另外,孕期酗酒有可能導致嬰兒酒精中毒綜合徵,這樣的胎兒常伴發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氏四聯症等。藥物也是導致“先心病”的另一罪魁禍首。孕期服用孕酮類、雌激素及抗驚厥藥物都有可能導致胎兒心臟畸形。

“先心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做好孕期保健,尤其要注意的是:妊娠早期(前3個月)一定要預防病毒感染;預防妊娠糖尿病,孕前已患糖尿病的婦女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勿接受放射線照射,避免接觸有毒化學物質,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先心病”發病風險。

因此,有上述危險因素的孕婦,特別是家族中有“先心病”患者的,一定要在懷孕20周左右做胎兒心臟超聲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異常。

有望在媽媽肚子裏“療心”

近年來,“先心病”診斷和治療均獲得長足進步,已足以對付各種“先心病”。“目前‘先心病’治療的外科手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典的外科手術治療,另外一種是內科介入治療。”吳清玉說。

“目前,國際上胎兒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已有不少案例,估計3—5年內,我們也能讓患兒躺在媽媽肚子裏接受心臟介入手術。”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小兒心臟外科主任醫師莊建這樣預測。

“但是,治療只是對付已發疾病的一個基本手段,如何有效地預防和降低‘先心病’的發生率顯得更爲關鍵。”莊建介紹說,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由於較早開展胎兒心臟的篩查和診斷工作,並建立了較爲完善的監測體系,“先心病”的出生率已顯著下降。

“實際上,嚴重的‘先心病’在孕期16周就可通過產檢發現,通常產檢的最佳時機是20—28周,規範產檢的話可以排除70%—85%的先心病。”吳清玉認爲,胎兒超聲心動圖可以早期發現嚴重的心臟病。

“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先心病’患兒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電腦、手機輻射可能是誘因。”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奚吉成提醒準媽媽“孕婦懷孕早期(兩個月內)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關鍵時期,孕婦要多加註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qinzi/xinshenger/e91d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