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要是原生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應該怎麼自救纔好?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有哪些?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1. 如果在長大後,可以和身邊的人,比如說情侶,建立 “情緒安全感”,那麼這種童年時代情感上的缺陷可以得到彌補,或許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2. 心理治療。本人曾經長期進行心理治療,覺得幫助是有的,不過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創作改變,不能只靠心理醫生。

3. 改善子女關係,重新建立 “情緒安全感”。和父母溝通,或者一起看家庭心理醫生。達到增加感情溝通和交流的目的。

4. 接受自己的過去,但並不認同。就是用旁觀者的視角來看過往的經驗。不好的事情發生了,發生在了這個人(我)身上,但是並不認同它產生的影響。儘量不用把自己看成受害者,產生自憐子憫的心情。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在這裏可能不是特別恰當,但意在鼓勵大家跳出受害者視角。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普遍認爲,原生家庭對人的性格形成和心理髮展具有較大影響。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還可能代際傳承,父母會從受害者變成對自己孩子的加害者。而實際上,這種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絕對。發展心理學的神態系統理論認爲,對一個人來說,原生家庭對其影響最大的幾個子系統之一,但並不是唯一,還有學校、社會等。另外,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也不是無法彌補的,很多存在原生家庭問題的孩子,還是能夠成長髮展很好的。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第2張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

據調查顯示,個性、價值觀不同,是導致離婚第一大原因,其次纔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別是我們中國人。

婚姻不是男女雙方兩個人的事,一樁婚姻揹負着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對“婚姻”這兩字的解釋,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則是指女方家庭。

王海瓴小說《新結婚時代》在這方面就有生動的描寫,顧小西和何建國“城鄉結合”的婚姻衝突就是在兩個家庭的影響下升級,成功地演繹了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巨大影響。

對父母婚姻模式的繼承性

小說中何建國的原生家庭中,父親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說了算,母親對父親俯首聽命。

因此,何建國雖受過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結”卻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圍繞着自己轉,因爲他從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顧小西,是來自父親照顧母親的家庭,因此,顧小西不會認同丈夫的一切由男人說了算的想法。

顧小西對家庭的影響力使丈夫的權力慾、權威受到了挑戰,一有機會他就會使用從父親那兒習得的強勢行爲。

對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

如一位女兒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很強的處事能力,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長大後,可能就會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位很強勢的男人,在她的頭腦中,父親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無論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在成長後在夫妻相處中不受意識控制地重複出現。從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了父母的行爲方式,以致婚姻中關係中夫妻雙方的行爲、認知、情緒等也起了連鎖反應,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凡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很多心理學家認爲,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原生家庭不好怎麼自救 原生家庭對性格的影響 第3張

原生家庭有多可怕

第一個現象:父母不斷的貶低孩子。

有人提問“如何摧毀一個孩子”,高贊回答是“不斷的貶低他就行了”。

這種父母會不斷的貶低、甚至當衆貶低孩子,以“謙虛”爲名,狠狠地打擊着孩子的自尊心,這樣的小孩長大之後,多半會變成討好型人格,無法承認自身優秀的部分,只會永遠的自卑下去。

第二個現象:父母對孩子疏於陪伴和關愛。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說,工作太忙了,哪有時間帶孩子,丟給老人帶就好了。

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的並非物質,而是至親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有錢的留守兒童,長大之後跟父母一點也不親呢?

就是因爲父母的物質給到位了,但感情需求沒跟上,導致了孩子的情感斷層,對親情、對家庭一直都很疏離,而這種習慣會帶到他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裏。

第三個現象: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

有些父母會過度干預、控制孩子,大到升學就業,小到刷牙洗臉,啥都要管。

這樣讓孩子根本沒有自我,沒有隱私,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樣下去的後果就是,要麼孩子成爲巨嬰,要麼孩子直接崩潰。

第四個現象:父母本身有嚴重的惡習。

比如父母有酗酒等習慣,無法做到情緒管理,家裏終日打打鬧鬧,在這樣的家庭裏,小孩始終沒有安全感,那他就會在別處尋找安全感。

尤其如果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就很容易吃虧。

第五個現象:父母對孩子有物理層面的虐待。

雖然這些年人們都文明多了,也知道不能打孩子,但八零九零那一代,捱打的小孩還是有的。

令人感嘆的是,施暴者往往自身也成長於喜歡使用暴力的家庭,然後把這樣的教育方式代代相傳。

暴力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並扭曲着孩子的性格養成。

第六個現象:父母對孩子有言語層面的虐待。

比起物理層面的暴力,有些父母就顯得“溫柔”許多,他們不打孩子,但是會用難聽的話去貶低孩子。

其實這樣的“軟刀子”更傷人,而且影響的時間更長,更深刻,這會導致孩子對自己有非常糟糕和低下的自我評價,認爲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極度的自卑,自我厭棄。

第七個現象:父母對孩子進行羞辱教育。

有個朋友從小在父母那裏聽得最多的評價就是“你啥也不是,笨死了”之類的話語,導致一直都很自卑,30多歲了還不太敢跟女孩子主動講話。

後來有一次跟父母談起這事,父母驚訝地說:“當時我們那麼說你,是爲了鞭策你,讓你成爲更優秀的人啊。”

但實際上結果是什麼呢,他非但沒有更優秀,反而更自卑了。

羞辱型的家長總是以爲自己在用“激將法”鼓勵孩子,殊不知是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1lv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