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秀麗範 >

養生 >心理養生 >

觀人觀己觀自在

觀人觀己觀自在

觀人觀己觀自在,待人接物,不要有主觀偏見,你心中的別人就是對方鏡中的自己,同樣,別人心中的你也是鏡中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觀人觀己觀自在

觀人觀己觀自在1

淨空法師---觀達自在,這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這個境界才稱爲觀自在菩薩。又觀機往救,這就是跟衆生感應道交,衆生有感,菩薩就來應。

下面介紹,「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淺說,則觀世人稱念彼菩薩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觀世音」。

觀世音這個名號着重在教化衆生,觀自在這個名號着重在自己修行,着重在自利,觀世音着重在利他,

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自利利他都功德圓滿。底下一句說,「遍觀法界衆生隨其機緣,而自在拔苦與樂,故名觀自在」。

這是菩薩的德號,教育,重要的教育,我們從經典裏面深深的體會到、深深的認識到,世出世間還有比這個教育更重要的`嗎?找

不到!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我們的學長,菩薩是跟佛學,沒畢業,但是他的年級比我們高。等覺菩薩是最高的,

我們現在初學才一年級,他是五十一年級,比我高太多,但是他還是我們學長,他沒畢業,他畢業就成佛了。

所以我們跟菩薩的關係要搞清楚,跟阿羅漢的關係要搞清楚,都是同學,先後同學,年級比我們高一些。

觀人觀己觀自在

「進言之,如法藏之《心經略疏》曰:於事理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又觀機往救,

自在無失,故以爲名(觀世音)。前釋就智,後釋就悲」。這是《心經略疏》解釋菩薩的名號。於事是事相,理是理體,

理事無礙的境界。觀達自在,這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這個境界才稱爲觀自在菩薩。又觀機往救,這就是跟衆生感應道交,

衆生有感,菩薩就來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只要真誠心去感,菩薩肯定有應。關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沒有雜念

。當然人遇到大災難的時候,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不善業感召。不善業有過去造的,有現前造的,過去、現前都可以懺悔。

如果沒有懺悔,求觀音菩薩來救你,觀音菩薩沒有法子來;你真正懺悔,後不再造,有求必應,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過去造的罪業懺悔,

感應特別明顯,現前所造重大的罪業,真正懺悔也行,這個自古至今都有這個例子,所以菩薩真正慈悲。我們中國諺語所謂的浪子回頭金不換,

再惡的事情,五逆十惡,就怕你不肯回頭,回頭是岸,回頭就有救。

觀人觀己觀自在2

一、觀事自在。

好事、壞事,都能自在;大事、小事,都能自在;難事、易事,都能自在。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尤其人事,

無理的、冤屈的、難堪的,當遭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都能自在嗎?假如你對任何事情都能舉重若輕,迎刃而解,

不逃避現實,凡事都能勇敢面對,處理時更能得心應手,那你就會自在了。

二、觀人自在。

好人、壞人,君子、小人,能人、愚人,善人、惡人,和一切人相遇,甚至相處的時候,你能自在嗎?所謂自在,

也不是要你天天跟壞人打交道,和惡人混在一起;重要的是你能認識善惡,知道好壞。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性不同,千奇百怪,你在芸芸衆生中,都能與人爲善,不受傷害,不就可以自在了嗎?

三、觀處自在。

吾人住的地方有大小,華屋、斗室,大廈、陋巷。有的地方是正人君子聚會之所,有一些是雞鳴狗盜之輩雜處之地。

你處身其中,都能自在嗎?平時我們看別人住觀光飯店、湖濱小舍,你羨慕人家可以悠遊自在,但是當你住上一兩個月,

你還能自在嗎?佛殿、神廟、教堂,你身處其中都能自在嗎?假如你都能隨遇而安,不計何處,都能不露厭惡之情,

雖然你可以有另外的選擇,但是一時的處境,你都能忍耐不計較,你就能自在了。

觀人觀己觀自在 第2張

四、觀聲自在。

這是個有音聲的.世界,大自然裏充滿蟲鳴鳥叫,社會上到處人聲鼎沸。潑婦罵街,高人論道,

你遇到這許多境界,聽到這許多聲音,都能自在嗎?隔壁鄰居是機械工廠,對面住戶不時傳來收音機的高分貝,

甚至有人在身邊竊竊私語,你都能處之泰然嗎?如果能夠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談笑謾罵,乃至一些詆譭諷刺、奉承讚美的聲音中,都能不失去自在的心情,那你不就是觀自在了嗎?

五、觀理自在。

世間的道理,所謂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心理,每一個人都執著自我之理,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甚至有一些人,明明無理,他要強辯其理。有錢有勢的人,他們都認爲自己有理;不管有理無理,你都能心平氣和嗎?

有理不在聲大,道理也不在他人口邊,道理在自己的心中。如果你處在紛亂嘈雜的說理當中,一樣能安然自在,你就最有理了。

六、觀心自在。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心最喜歡管閒事了。你榮華富貴,我心生羨慕,但又不能擁有,就感到很不自在;你聰明伶俐,

總是受人讚美,而我不能,所以心生嫉妒,也非常不自在。我們的心每天跟隨世間不斷地翻滾,起心動念;我們在得失、

有無、是非、貧富之中,時而懊喪,時而快意,都非常地不自在。不能中獎,固然內心不自在;就是中了頭獎,你能自在嗎?所以,光是一個“觀自在”,就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

觀人觀己觀自在3

但很多人都會說 我現在就是不得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很無奈, 那是因爲最初做選擇的時候,

你就沒有去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而是去聽別人的。

但就是這一個環節,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無奈, 因爲從小到大, 我們都要聽老師的, 聽父母的,

我們被動地聽 ,但是沒關係,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收回來就行了,我們會一步一步去做這個轉化的功課,

從當下此刻開始的每一個選擇中 儘量地選擇自己心之所向 ,慢慢的你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

你能爲自己做主的瞬間就會越來越多 ,你體驗到的'自由就會越來越多, 同時呢 ,在無法改變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還是有必須要做你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 !

在那個時候你肯定覺得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念頭 ,這種時候也全然地允許,就是接納當下的那一刻的狀態,

其實那個時候全然的允許,就是在允許自己的無力感,允許自己的無力感,而不是與他對抗,不去評判這個無力感 ,

是不是好的還是壞的 ,你內在的衝突自然會減少, 內在自然就輕鬆了。

觀人觀己觀自在 第3張

我想到老子在道德經裏描述水的時候, 他用上善來形容水 ,因爲這個水啊, 他去的地方都是別人不願意去的 ,

他是往低處走的 ,水滋養了萬物而不爭,水不會說:唉呀!這是我做的,你是因爲我才長得更好,你是因爲我而生髮的,

水不會去爭 ,不會去搶 ,水不爭但是水卻包含了一切 。

道德經裏還有一句話是: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因爲他沒有對立面 ,這個不爭不是說 :

我覺得自己很弱小,他連這個評判都沒有的 ,他只是做自己的 ,他不跟任何比較 ,他不爭。他就沒有對立面,自然就沒有了衝突。

你不爭,其他的也不會與之爭, 所以他整個內在都是圓融的,寬廣的 ,我們總是要在自己的平安面前,愛的面前加條件 ,必須滿足什麼才能什麼 !

從我們活着的這個角度上來說 ,我相信現在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衣食無憂的 ,但是他們會有比較,我會住豪宅 ,我要住更大的別墅 ,

他吃了那個鮑魚龍蝦 ,我也要吃更好的 ,我要去吃他們沒有吃過的 ,我要吃野生動物你看就是因爲有了這樣的比較,

人就離開了他原本最初的那個狀態,就是那種最淳樸的自然狀態 ,因此而陷入到鬥爭當中去不得安寧 。

標籤: 觀人 觀己 觀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iulifan.com/yangsheng/xinli/wlpg2.html